《天文攝影與望遠鏡使用》

本書全面介紹天文望遠鏡的構造、性能及使用方法,同時敘述天體攝影的方法及暗室技術.這些知識與技術是開展天體攝影與天文普及活動所必需的.

本書供全國中、小型天文台、站,廣大天文愛好者及業餘天文工作者使用,對專業天文工作者亦有參考作用.對於關心天文學的廣大攝影愛好者,本書是必備的手冊性書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譯者:盧保羅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年05月
ISBN:9787030063243[十位:7030063244]
頁數:110

主要內容

望遠鏡的裝置一般可分為地平式裝置和赤道式裝置二大類。
一、地平式裝置
地平式裝置是望遠鏡裝置中最簡單的一種結構形式。它有二根互相垂直的旋轉軸系,一根在鉛垂方向,叫垂直軸,也即是方位軸,另一根位於水平面內,叫水平軸,也即是高度軸。高度一般有0~±90。度盤,而方位則往往有0~360。度盤。如果跟蹤天體周日運動(天體的方位與高度都隨時在變化),必須同時二根軸旋轉,且二根軸的旋轉速度也分別需要不斷地變化。因此,在普及望遠鏡中地平式裝置多不採用,僅在以下情況下採用:
第一種情況是觀測彗星及人造衛星的專用望遠鏡。為了方便地目視搜尋彗星,彗星搜尋者習慣於使用地平式裝置,有的甚至將觀測椅和尋彗鏡設計成一體以減少觀測者的疲勞。在專業或業餘攔截觀測人造衛星的儀器中,由於人造衛星運動速度快而大部分採用地平式裝置。其中為全國各人造衛星觀測站配備的廣角望遠鏡和人衛列印經緯儀都採用地平式裝置。此外一些流星雨觀測者,也有將流星雨的拍攝裝置設計成地平式的。
第二種情況是為了降低成本,也為了能兼顧地面觀測方便而設計成地平式。此類往往用於價廉的天文望遠鏡,特別是採用一些木製腳架。愛好者自製望遠鏡時,為了方便製作而大都採用地平式,且高度及方位二根軸往往僅能手動。
地平式望遠鏡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基架穩定,圓頂隨動控制較易,且價格也在同等口徑時較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地平坐標與赤道坐標換算的軟體精度越來越高,因此,地平式裝置日益被天文工作者所接受。大型望遠鏡中也有採用。
二、赤道式裝置
赤道式裝置有二根互相垂直的軸系,一根軸和地球自轉軸平行,也即它和地平面的交角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此軸是"赤經軸"或稱"極軸"。它是跟蹤軸,望遠鏡在跟蹤天體周日運動時,迴繞其轉動。對於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往往設計有電動跟蹤裝置,此跟蹤軸的轉速是24h一轉,也即150/h,或15'/min。另一根軸叫"赤緯軸"。對於某一特定天體觀測,望遠鏡可同時旋轉赤經和赤緯兩根軸系,而對於恆星等天體觀測,往往只要赤經軸跟蹤即可(赤緯僅在找星時旋轉)。因此,在普及型望遠鏡中,很多將赤緯軸轉動設計成手動的。由於跟蹤天體僅要赤經軸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旋轉,十分方便。這也就是在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絕大部分採用赤道式裝置的原因。
赤道式裝置有德國式、英國式、搖籃式、馬蹄式及叉式等許多種。在普及望遠鏡中,對於赤道式裝置,套用最多的是德國式與叉式。
1、德國式裝置
德國式裝置是在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套用最廣泛,也是在赤道式裝置中最早被採用的型式。它外形美觀,結構穩定,而且沒有觀測盲區它使用方便,可加接不同的附屬設備而較易調整赤經和赤緯平衡,因而它往往被採用於鏡筒較長的折射望遠鏡及牛頓式望遠鏡中,也用於其它反射或折反射望遠鏡中。它既用於固定式望遠鏡,也用於攜帶型望遠鏡。但由於"平衡座"給安裝和攜帶增加了一定的困難,限制了它在攜帶型望遠鏡中的套用。
2、叉式裝置
叉式裝置也叫"美國式裝置"。始用於19世紀。它的極軸上端連線一個叉形架,而赤緯軸系連線在叉架上。它不需要平衡錘,結構緊湊,對稱性好,在鏡筒不長的折反射望遠鏡中多採用這種裝置。對於攜帶型望遠鏡,輕便、穩定的優點特別明顯。在我國各地使用的120望遠鏡就是叉式裝置。但它不易調平衡,不易換接不同的接收器,更不能隨意換鏡筒,再加上有觀測盲區而在鏡筒較長的望遠鏡中不宜採用。

目錄

第一章球面天文學基礎
第二章天文望遠鏡及其附屬設備
第三章望遠鏡使用方法
第四章天文攝影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暗室技術
第六章太陽的照相
第七章月亮與行星的照相
第八章彗星的照相
第九章星團與星雲的照相

盤點天文觀測科普類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