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天山景物記》【年代】現代
【作者】碧野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天 山 景 物 記朋友,你到過天山嗎?天山是我們祖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亘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積雪高插雲霄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族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於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艷麗迷人。
天山不僅給人一種稀有美麗的感覺而且更給人一種無限溫柔的感情。它有豐饒的水草,有綠髮似的森林。當它披著薄薄雲紗的時候,它象少女似的含羞;當它被陽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時候,又像年輕母親飽滿的胸膛。人們會同時用兩種甜蜜的感情交織著去愛它,既像嬰兒喜愛母親的懷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戀人。
如果你願意,我陪你進天山去看一看。
雪峰·溪流·森林
七月間新疆的戈壁灘炎暑逼人,這時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產良馬,不論伊犁的哈薩克馬或者焉耆的蒙古馬,騎上它爬山就像走平川,又快又穩。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就遠遠地被撇在後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立刻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藍天襯著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陽下,幾塊白雲在雪峰間投下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這飛瀉下來的雪水,在山腳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可是每到水勢緩慢的洄水渦,卻有魚兒在跳躍。當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坐在馬鞍上,就可以俯視那陽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水石間,魚群閃閃的磷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添上了無限的生機。
再往裡走,天山越來越顯得越優美,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天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聲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靜。在這林海深處,連鳥雀也少飛來,只偶然能聽到遠處的幾聲鳥鳴。如果你下馬坐在一塊岩石上吸菸休息,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遮去了天日的密林卻閃耀著你菸頭的紅火光。從偶然發現的一棵兩棵燒焦的枯樹看來,這裡也許來過辛勤的獵人,在午夜中他們生火宿過營,燒過獵獲的野味。這天山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
如果說進到天山這裡還像是秋天,那么再往裡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這裡溪流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白、紫,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這密密層層成丈高的野花,朵兒賽八寸的瑪瑙盤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也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只要稍為伸手就可以滿懷捧到你最心愛的大鮮花。
雖然天山這時並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迷人的夏季牧場
就在雪的群峰的圍繞中,一片奇麗的千里牧場就展現在你的眼前。墨綠的原始森林和鮮艷的野花,給這遼闊的千里牧場鑲上了雙重富麗的花邊。千里牧場上長著一色青翠的穌油草,清清的溪水齊著兩岸的草叢在漫流。草原是這樣無邊的平展,就象風平浪靜的海洋。在太陽下,那點點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閃爍著白光。當你策馬在這千里草原上弛騁的時候,處處都可見千百成群肥壯的羊群、馬群和牛群。他們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發亮,好象每一根毛尖都冒著油星。特別是那些被碧綠的草原襯托得十分清楚的黃牛、花牛、牡羊、紅羊,在太陽下就像繡在綠色緞面上的彩色圖案一樣美。
有的時候,風從牧群中間送過來銀鈴似的丁當聲,那是哈薩克牧女們墜滿衣角的銀飾在風中擊響。牧女們騎著駿馬,健美的身姿映襯在藍天、雪山和綠草之間。她們歡笑著跟著嘻逐的馬群馳騁,而每當停下來,就騎馬輕輕地揮動著牧鞭歌唱她們的愛情。
這雪峰、綠林、繁花圍繞著的天山乾果牧場,位置在海拔兩三千米以上。每當一片烏雲飛來,雲腳總是掃著草原,灑下陣雨,牧群在雲雨中出沒,加濃了雲意,很難分辨得出哪是雲頭哪是牧群。而當陣雨過後,雨洗後的草原就變得更加清新碧綠,遠看像塊巨大的藍寶石,近看那綴滿草尖的水珠,卻又像數不清的金剛鑽。
特別誘人的是牧場的黃昏,落日映紅周圍的雪峰,像雲霞那么燦爛;雪峰的紅光映射到這遼闊的牧場上,形成了一個金碧輝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們,都鍍上了一色的玫瑰紅,當落日沉沒,周圍雪峰的紅光逐級消褪,銀灰色的暮靄籠罩著草原的時候,你就看見無數點點的紅火光,那是牧民們在燒起銅壺準備晚餐。
你不用客氣,任何一個蒙古包都是你的溫暖的家,只要你朝火光的地方走去,不論走進哪一家的蒙古包,好客的哈薩克牧民都會像對待親兄弟似的熱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馬奶,餓了有烤羊排,有優酪乳疙瘩,有酥油餅,你可以一如哈薩克牧民那樣豪情地狂飲大嚼。
當家家蒙古包的吊壺三腳下的野牛糞只剩下一片片紅火燼的時候,夜風就會送來東不拉的弦音和哈薩克牧女們婉轉嘹亮的歌聲。這是十家八家聚居在一處的牧民們齊集到一家比較大的蒙古包里,歡度一天最後的幸福時辰。
過後,整個草原沉浸在夜靜中。如果這時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朧地看見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輕輕地遊蕩,夜的草原是那么寧靜而安詳,只有漫流的溪水聲引起你對這大自然的遐思。
野馬·蘑菇圈·旱獺·雪蓮
夜牧中,草原在繁星的閃爍下或者在月光的披照中,該發生多少動人的情景,但人們卻在安靜的睡眠中疏忽過去了;只有當黎明來到這草原上,人們才會發現自己的馬群里的馬匹在一夜間忽然變多了,而當人們懷著驚喜的心情走攏去,馬匹立刻就分為兩群,其中一群會立刻奔騰離你遠去,那長長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像許多飄曳的緞幅。這個時候,你才知道那是一群野馬。它們由幾匹最驃壯的公野馬領群,機警善跑,遊走無定,夜間混入牧群。它們對許多牧馬都熟悉,相見彼此用鼻子對聞,彼此用頭親熱地摩擦,然後就合群在一起吃草、嬉逐。黎明,當牧民們走出蒙古包,就是它們分群的一刻。公野馬總是掩護著母野馬和野馬駒遠離人們。當野馬群遠離人們站定的時候,在日出的草原上,還可以看見屹立護群的公野馬的長鬣鬃,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閃著美麗的光澤。日出後的草原千里通明,這時最便於去發現蘑菇。天山蘑菇又大又肥厚,鮮嫩無比。這個時候你只要立馬瞭望,便可以發現一些特別翠綠的圓點子,那就是蘑菇圈。你朝它馬前去,就很容易在這三四丈寬的一圈沁綠的酥油草叢裡,發現像夏天夜空里的繁星似的蘑菇。眼看著這許許多多雪白的蘑菇隱藏在碧綠的草叢中,誰都會動心。一隻手忙不過來,你自然會用雙手去采,身上的口袋裝不完,你自然會添上你的帽子、甚至馬靴去裝。第一次採到這么多新鮮的蘑菇,對一個遠來的客人是一樁最快樂的事。你把鮮蘑菇在溪水裡洗淨,不要油,不要鹽,光是白煮來吃就有一種特別鮮甜的滋味,如果你再加上一條野羊腿,那就又鮮甜又濃香。
天山上奇珍異品很多,我們知道水獺是生活在水濱和水裡的,而天山上卻生長著旱獺。在牧場邊緣的山腳下,你隨處都可以看見一個個洞穴,這就是旱獺居住的地方。從九十月大雪封山,到第二年四五月冰消雪化,旱獺要整整在它們的洞穴里冬封半年。只有到了夏至後,發青的酥油草才把它們養得胖敦敦,圓滾滾。這時它們的毛色麻黃髮亮,肚子拖著地面,短短的四條腿行走遲緩,正可以大量捕捉。
另一種奇珍異品是雪蓮。如果你從山腳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線以上,就可以看見青凜凜的雪的寒光中挺立著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蓮,這習慣於生長在奇寒環境中的雪蓮,根部扎入岩隙間,汲取著雪水,承受著雪光,潔白晶瑩。柔靜多姿,這生長在人跡罕到的海拔幾千公尺以上的靈花異草,據說是稀世之寶--一種很難求得的婦女良藥。
天然湖與果子溝
在天山峰巒的高處,常常出現有巨大的天然湖。湖面平靜,水清見底,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為晶瑩的一體。在這幽靜的湖中,唯一活動的東西就是天鵝。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淨,天鵝的叫聲增添了湖面的幽靜。人家說山色多變,而事實上湖色也是多變,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視線的是鱗光閃閃,想千萬條銀魚在遊動,而遠處平展如鏡,沒有一點纖塵或者沒有一根遊絲的侵擾。湖色越遠越深,由近到遠,是銀白、淡藍、深青、墨綠,界線非常分明。傳說中有這么一個湖是古代一個不幸的哈薩克少女滴下的眼淚,湖色的多變正是象徵著那個古代少女的萬種哀愁。
就在這個湖邊,傳說中的少女的後代子孫們現在已在放牧著羊群。湖水滋潤著湖邊的青草,青草餵胖了羊群,羊奶哺育著少女的後代子孫。這象徵著哈薩克族不幸的湖,今天已經變為實際的幸福湖。
山高爽朗,湖邊清淨,日裡披滿陽光,夜裡綴滿星辰,牧民們的蒙古包隨著羊群環湖週遊,他們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們彈琴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
高山的雪水匯入湖中,又從像被一刀劈開的峽谷岩石間,瀉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澗里去,水從懸崖上像條飛練似的瀉下,即使站在十幾里外的山頭上,也能看見那飛練的白光。如果你走到懸崖跟前,腳下就會受到一種驚心動魄的震撼。俯視水練沖瀉到深谷的澗石上,濺起密密的的飛沫,在月光的陽光中,形成蒙蒙的瑰麗的彩色水霧。就在急湍的澗流邊,綠色的深谷里也散布著一頂頂牧民的蒙古包,像對洗的玉石那么潔白。
如果你順著彎彎曲曲的澗流走,沿途匯入千百泉流就逐漸形成溪流,然後沿途再匯入澗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騰出天山。
就在這種深山野谷的溪流邊,往往有著果樹夾岸的野果子溝。春天繁花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每當花紅果熟,正是鳥雀野獸的樂園。這種野果子溝往往不為人們所發現。其中有這么一條野果子溝,溝里長滿野蘋果,連綿五百里。春天,五百里的蘋果開花無人知,秋天,五百里成熟累累的蘋果無人采。老蘋果樹凋枯了,更多的新蘋果樹茁長起來。多少年來,這條長溝堆滿了幾丈厚的野蘋果泥。
現在,已經有人發現了這條野蘋果溝,開始在溝里開闢豬場,用野蘋果來養育成群的烏克蘭大白豬,而且有人已經開始計畫在溝里建立釀酒廠,把野蘋果釀造成大量芬芳的美酒,讓這大自然的珍品化成人們的營養,增進人們的健康。
朋友,天山的豐美景物何止這些,天山綿延八千里,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湖泊,不論森林、河流,處處都有豐饒的物品,處處都有奇麗的美景,你要我說我可真的說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臨行前別忘了通知我一聲,也許我可以給你當一個不很出色的嚮導。不過當嚮導在我只是一個漂亮的藉口,其實我私心裡也很想找個機會去重遊天山。
作品賞析
《天山景物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寫景狀物的散文。作者碧野曾於20世紀50年代在新疆生活過一段時間,“心中充滿了對祖國西北邊疆的甜蜜、沉醉之情”,正因為如此,情支於中,有話語要傾吐,所以“一動筆,像駿馬賓士,再也勒不住。於是,一口氣就寫成了《天山景物記》”。這大概就是“情動而辭發”吧。這是作家寫作的過程。而欣賞這篇作品的過程則與作家寫作的過程正相反,是“披文以入情”,從閱讀語言文字入手,看看作者描寫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又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在描寫中又注入了怎樣的情感。作者的筆觸深入到天山景物的各個方面:巨大的雪峰,衝激的溪流,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高過馬頭的五彩繽紛的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場,夜間混入牧群、黎明又分群而去的野馬,又大又肥厚、鮮嫩無比的蘑菇,被發青的酥油草養得胖墩墩、圓滾滾的旱獺,在青凜凜的寒光中挺立的玉琢似的雪蓮,明淨如鏡、水清見底的天然湖,果樹夾岸的野果子溝。這些景物薈萃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天山景物的壯麗畫卷。表面上看來,作者採用的材料像是信手拈來似的,實際上卻是經過作者藝術的加工和提煉,但又沒有絲毫露出人工斧削的痕跡。這正是作者藝術手腕高明之處。
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又是十分逼真的。他非常熟悉它們,了解它們,把握住了它們的特點,因而寫景富有地方色彩,狀物惟妙惟肖。
《天山景物記》寫景特點與眾不同,從邏輯思維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邏輯思維組合景象。從結構全文11種景物的分類即可見組材的匠心;每一部分內容的敘寫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如即使最後“天然湖與果子溝”孤零零的兩種景物,也以湖水飛瀑形成的溪流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2.形象思維描繪景象。恰當的比喻使寫景富於形象性、可感性,如雪水——銀練、浪花——白蓮、鬣鬃——緞幅,雪峰——珠冠、山巒——雀屏、塔松——巨傘,雨洗草原——巨大藍寶石、綠谷中蒙古包——水洗玉石、感覺柔嫩山色與柔和山形——似觸摸到凝脂。而偶句與散句結合使寫景生動,且具有一種抑揚頓錯的韻律美,如“春天繁華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山巒爽朗,湖水清靜,日裡披滿陽光,夜裡綴滿星辰”。即使白描也頗具情彩,如對旱獺的勾勒:“胖墩墩,圓滾滾”,“肚子拖著地面,短短的四條腿行走遲緩”,這是十分令人喜愛的形象。儘管形象思維能使寫景著染色彩、生動可感,但它與邏輯思維一樣,也是寫景文普遍套用的,算不得奇特。
3.辯證思維運用於寫景是此文的顯著特點。戈壁、雪峰、白雲、太陽、峭壁斷崖、衝激溪流,給人一種粗獷巨大的崇高美;柔嫩的山色,柔和的山形,緩慢的溪流,華麗耀眼絢爛的野花,給人一種春光無限的優美。兩種美互相聯繫、互相映照,美到讀者心裡。
辨證思維的運用首先表現在以靜襯動、以物襯人,具體如:“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也顯得格外精神”,雖是寫馬寫人,但從馬的矯健、人的精神,讀者看到的是花海的奇美無比。再如,“牧群在雨雲中出沒,加濃了雲意,很難分辨出哪是雲頭哪是牧群。”牧群加濃雲意,難辨“雲頭”和“牧群”,由於思維的辨證,卻使讀者“辨”出了詩般的意境。“眼看著這許許多多雪白的蘑菇隱藏在碧綠的草叢中,誰都會動心。一隻手忙不過來,你自然會用雙手去采;身上的口袋裝不完,你自然會添上你的帽子甚至馬靴去裝”,這裡寫人實是寫蘑菇的鮮嫩誘人。還有“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聲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靜”,“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淨,天鵝的叫聲增添了湖面的幽靜”,等等,可以說文中的景物描寫沁透了思維之美。
辨證思維的運用還表現在:繪畫式的背景烘托。王維的詩中有畫,碧野的文中也有畫。畫家繪畫擅用背景,碧野寫景更精於此道,此文就是代表作,其思維方式屬辯證思維。譬如,寫雪峰,是“藍天襯著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寫雲影像暗花,是“白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的暗花”;寫魚兒跳躍是在“水勢緩慢的洄水渦”;寫魚群閃閃的鱗光是“在五彩斑斕的水石間映著雪水清流”,且是在“寂寞的天山”。寫野花五彩繽紛,是“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寫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是“在那白皚皚的群峰的雪線以下”。背景既是主體景的“舞台”,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景”。背景是葉,主體景是花,二者互相聯繫、互相依存,互為背景、互相映照,形成一個多維的綜合體。
再如,寫奇麗的千里牧場,是“在雪的群峰的圍繞中”;寫蒙古包,是“在太陽下”“閃爍著白光”。寫黃牛、花牛、牡羊、紅羊,是“被碧綠的草原襯托得十分清楚”,“在太陽下就像繡在綠色緞面上的彩色圖案”;寫牧女們騎馬的健美身姿,是“映襯在藍天、雪山和綠草之間”;落日映紅雪峰,紅光又為蒙古包、牧群和牧女們“鍍上一色的玫瑰紅”;寫牧群在夜的草原上遊蕩,是“在月光下或者在繁星下”“朦朧地看見”。寫野馬的長鬣鬃,是“在日出的草原上”,“一直披垂到膝下,閃著美麗的光澤”。寫雪蓮,是“在那天山雪線以上”,“在清凜凜的寒光中”,“挺立著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蓮”。不是孤立地寫景,而是聯繫地寫景,把一景作為另一景的背景,或互為背景,使寫景有一種立體的多維的審美效應,有一種奇特的繪畫效果,躍躍然如立紙上,栩栩然如在目前,正如劉勰所說:“寫物圖貌,蔚似雕畫”.這是碧野散文為讀者留下的珍貴啟示。
4.意識流思維擺脫呆板。寫景文章往往特重視觀察點,或移步換景,或定景換點,這常是造成呆板的原因。因為觀察點就是人的眼睛,眼睛靠雙腿移動,這自然是很有限的、也是很不靈活的。在此文的寫景中,作者對觀察點的處理採用了意識流思維方法,隨心所欲地運用肉眼和心靈之眼,避免了老套和呆板。乍看好像此文的觀察點也是“固定”的:作者“陪你進天山”,且是“騎馬上天山”,還有一系列的“直告”:“你坐在馬鞍上就……”“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這個時候你只要立馬瞭望”,這確是明告讀者觀察點何在,視點投射何景;但作者並沒受開頭的承諾及文中的直告的禁錮,而是隨時隨意飛翔他的觀察點,隨時隨意縱放他的心靈之眼,有時在馬上、地上、近處,有時則在山上、空中、遠處。如“墨綠的原始森林和鮮艷的野花,給這遼闊的千里牧場鑲上了雙重富麗的花邊”,是在高空俯視;“牧群在雨雲中出沒,加濃了雲意,很難分辨出哪是雲頭哪是牧群。而當陣雨過後,雨洗後的草原更加清新碧綠,像塊巨大的藍寶石”,是跳在遠處高山或空中俯瞰;而“那綴滿草尖上的露珠,卻又像數不清的金剛鑽”,則又回到近處地上。當黃昏落日映紅雪峰,像雲霞那么燦爛,是遠觀仰視;雪峰紅光映射到遼闊的牧場上,形成金碧輝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們”鍍上“一色的玫瑰紅”,是在山巔或高空俯瞰;當落日沉沒,紅光消退,暮靄籠罩草原,“你就會看見無數點的紅火光,那是牧民們在燒起銅壺準備晚餐”,則是在馬上遠觀平視。
總之,由於意識流思維和辨證思維方法的運用,作者突破了移步換景和定景換點的局限,或馬上或山上或天上,或仰視或俯視或平視,或近看或遠觀,或目視或心視,隨意變幻;寫景也擺脫了單一呆板的弊端,景象多姿,景趣橫生。正像毛澤東主席的詩“青山著意化為橋”,作者對“意識流思維方法”的“著意”運用,使讀者通過這個“橋”,看到了精彩紛呈的天山“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