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鄙神遊

邊鄙神遊

版次:1版 游目天山 心醉高山湖

書籍簡介

書名:邊鄙神遊

作者:宋政厚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4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書籍目錄

“東方秘境”之旅 3
大漠探奇 7
塔克拉瑪乾的震撼 10
穿越洪荒古漠 13
大漠腹地驚現人家 15
沙漠中的萬般奇景 18
騎行哈薩克草原 22
游目天山 26
心醉高山湖 28
赴湯蹈火瞳火洲 30
吐魯番訪古 32
巡遊戈壁古墓 35
坎兒井觀察記 37
神遊佛門天堂 41
心馳樓蘭 44
走讀遠古先民的塗鴉世界 47
徜徉魔鬼城 51
攀登麥積崖 53
小隴山行 56
感悟黃河 59
黃河奇石記 62
在大地灣遺址觸摸歷史脈搏 65
心隨明月出玉關 68
心隨明月出玉關 72
祁連山下逐覓古羅馬殘軍足痕 75
記一生苦尋西部音樂真諦的王洛賓 80
王洛賓從音樂遊子到《黃昏戀歌》的傳奇 84
尋夢邊陲的“怪人” 88
在俄羅斯走馬觀花 93

原文摘錄

…………
古往今來,凡在新疆工作過乃至在新疆旅行過的人,大多對天山懷有一種特殊情感,來到它身旁覺得自豪,別離它後無限懷念。我這個“老新疆”,無疑對天山也是情有獨鍾,直到今天,我還時常滿懷激情地追憶橫看側望天山的感受,和歷次進入天山的見聞。
人們心儀天山,是因為天山雪峰肅立,頂天立地,像歷史老人仰視蒼穹之寥廓,俯察大地之經緯,端莊神聖;也是因為天山重巒層嶂,群山飛舞,迤邐千里,似橫空蒼龍,吞吐走自然的陽光雨露,化作春華秋實,慷慨地給予天山兒女,胸懷博大。
對天山的嬌嬈磅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身份不同者各有觀察視角,各有見解評說。
地質學家斷言,天山古老而又年輕,遠在古生代就已發育成褶皺山系,距今3億年到5億年前,部分山峰在一次劇烈地構造運動中,從茫茫古海里嶄露出來。後又經歷幾次大的造山運動,於六、七千萬年前才形成現代天山的基本形態。
地理學家說,天山山系褶皺,由三列總寬250公里到300公里的平行山嶺組成,橫亘在新疆中部,西高東低,綿延1700公里,占地30萬平方公里,將遼闊的新疆劃為自然風貌迥然各異的南北兩半。其間,冰峰雪嶺不計其數,5000米以上的高山比肩並立,與天比高,故稱“天山”。西天山的托木爾峰,海拔7435米,雄踞於群峰之上,和周圍19座6000多米的高峰相連逶迤,同插雲天,成為“積雪成海冰成山”的特高海拔區。東天山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四季飛雪,於20萬年前形成的20多條巨大冰川和冰積湖,似條條玉龍、顆顆明珠,靜臥其上,可謂瓊山玉谷、氣象萬千,蔚為壯觀。天山里還蘊藏著翳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取之不盡的礦產資源;開闊的天山山地之間,又散布著宜耕宜牧的大大小小的盆地和谷地。
史學家們考證,天山山脈古有北山、雪山、白山、陰山諸稱。先秦時期謂之北山,以有別於南山崑崙;西漢始有“天山”之稱,但僅指天山東段,與祁連山混為一談,唐代明確了天山範圍,即從玉門關外,直到伊塞克湖;宋遼金元各代皆把天山作陰山,清代正式通用“天山”的名字。但不論何時,天山都給南北交通造成極大不便。古代人多是利用大山的斷裂帶和一些迂迴曲折的山峽,作為通過大山的孔道。千百年來,在這一條條崎嶇坎坷的蒼茫山道上,奔走過歷代征人的鐵馬,行進過中西商旅的駝隊,留下過無數官吏、使臣的足痕,也流傳過許多悲壯、慘烈和可歌可泣的史話。
冰川學家告訴我,天山高處,不勝其寒,雪不易消,在年復一年的積累中,由於自身壓力轉化為藍色透明冰層.這冰層又因重力作用,順山坡緩慢移動,形成高山冰川;天山已查明的冰川有6800多條,總面積約9500多平方公里,儲水量近10000億立方米,成為補給天山南北各大河流的“高山固體水庫”。天山冰川種類很多,奇景豐富,有的懸掛在巉岩崢嶸的陡坡上;有的平臥在山地中的盆地;有的冰塔林立,水湖棋布,如同水晶林園,有的龍骨交錯,連拱迭起,勝似瓊樓玉宇。天山的冰雪世界就是這般美妙神奇。
旅行家眼中的天山是:冰峰摩天,山嶺險峻,松杉蒼挺,芳草萋萋,雲海漫鋪,澗水如練,峭壁、深淵、山泉、瀑布、孔道、隘口和高山湖泊,比比皆是,把天山裝扮得魅力無窮,是行者遊人考察觀光和攀登探險的理想去處。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壯闊的天山及其獨特的景物,成了詠嘆不絕的主題。隋朝大臣楊素吟出的“交河明月夜,陰山若無晨”,最先勾勒出了天山雲興霞蔚的景象,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詠贊天山,“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雲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將天山景色躍然紙上;一代詩仙李白,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膾炙人口的詩篇,突現了天山的壯美;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句“四月尤自寒,天山雪濛濛”,“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看君走馬去,直上天山雲”等,既是對天山風物的描繪,也是對天山漫天風雪的苦吟。清翰林編修宋佰魯在《道中望天山》寫道:“天山積雪連天高,直從天地翻銀濤,銀濤一瀉數千里,起者忽伏伏者起”,展現了天山山脈的巍峨壯闊。嘉慶年問間陝甘總督鄧廷楨賦《天山題壁》:“壘嶂摩空玉色寒,人隨飛鳥入雲端,蜿蜒地乾秦關遠,突兀天梯蜀道難,龍守南山冰萬古,馬來西極千石盤,艱辛銷盡輪鐵,東指伊州一笑看”,又抒發了登臨天山的感受。現代詩人郭小川遊憩天山觸景生情,放聲歌唱,更是浪漫、淋漓地唱出了今日天山險絕秀絕的萬般奇景:天山喲,打從天上來。大大的步兒,下天台;高高的個兒,穿銀鎧,寬寬的腰兒,扎玉帶。老蒼蒼的松樹呀,兩邊排,如同兩隊神仙朝你躬身下拜;年青青的杉樹呀,滿山栽,如同滿營仙女為你張燈結彩。太陽一出喲,千樹萬樹花兒開,天山呀,忽然成了人間的大花海;朝霞一展喲,千峰萬嶺把花戴;白龍呀,忽然成了天山的花飄帶。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