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至四十九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廷先後平定了準噶爾和大小和卓之亂,天山南北盡入版圖。二十二年至二十八年,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霍華﹑安集延﹑拔達克山等部落﹑國家先後臣服於清。同時,戶口日繁,田賦日增,邊疆地區的建置,內地府﹑廳﹑州﹑縣的分並﹑改隸,職官的增減﹑移駐,均與以前有很大的變化。因此,二十九年十一月,乾隆帝接受御史曹學閔的建議,下令重修《大清一統志》。至乾隆四十九年全書告成,共四百二十四卷(合子卷為五百卷),俗稱“乾隆《大清一統志》”。
該書第三次重修是在嘉慶十七年(1812)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間。從乾隆五十年至嘉慶中,全國情況又有許多新的變化,特別是戶口﹑田賦﹑課稅較前大有增長,地方行政區劃和職官等也有不少新的變化。因此,方略館於嘉慶十六年奏請重修《大清一統志》。嘉慶帝令國史館進行補纂和修訂。編纂工作自十七年四月開始,至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完稿,前後共三十二年。重修後,增輯資料至嘉慶二十五年止,故定名為《嘉慶重修一統志》,共五百六十卷。全書沿述於清朝開國之初,乾隆五十年以前的內容悉抄舊志,稍有修改;其增輯部分,主要來源於中央各部﹑院﹑寺﹑鑒和各省的冊籍;同時博採群書,特別是國史﹑地方志及《天下輿地全圖》等,確切參稽,並照體例分類登入。《嘉慶重修一統志》比之前兩部《大清一統志》,不僅敘述的時間長,而且內容更加豐富,體例更為完整,考訂也更精詳。是中國最完善的一部全國性地理總志,為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書。
相關詞條
-
大清一統志
《大清一統志》,中國清朝官修地理總志。從清康熙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前後編輯過3部。這是受時代的限制,是封建時代任何一部官修地理總志所不能避免的。但是...
基本信息 成書背景 內容體例 成書意義 圖書目錄 -
清一統志
《清一統志》,是清代官修地理總志。一是康熙《大清一統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敕修。二是乾隆《大清一統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敕修。三是嘉...
基本信息 古籍簡介 -
大清一統志(全十二冊)
內容介紹《大清一統志》是清朝官修地理總志。 清代編修《一統志》前後凡三次,第三修始於嘉慶十六年(1811),成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名《嘉慶重修...
內容介紹 -
明一統志
《明一統志》,原名《大明一統志》,李賢、彭時等奉敕修撰,明代官修地理總志。景泰五年(1454年),代宗“命少保兼太子太傅 、戶部尚書陳循等率其屬纂修天下...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記載 -
清大一統志
《大清一統志》,清朝官修的地理總志。 從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前後編輯過3部:即康熙《大清一統志》,乾隆《大清一統...
概述 相關資料 -
大南一統志
大南一統志是記述越南阮朝(越南語:Nhà Nguyễn)版圖的地誌。
-
常州府志
常州府志是古代常州的地方志,如宋鹹淳四年《毗陵志》、元大德十年《新修毗陵志》、明洪武十年《毗陵續志》、明萬曆四十六年《常州府志》、清康熙三十三年《常州府...
概述 明永樂《常州府志》 歷代常州府(毗陵)志序選錄 -
《島夷志略》
《島夷志略》,原作《島夷志》,元代民間航海家汪大淵所著記述海外諸國見聞的著作。共一卷,一百餘篇紀略,涉及東西兩洋周邊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研究古代亞非等...
內容簡介 成書經過 主要特點 版本情況 貢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