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動態結構增長研究》

《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動態結構增長研究》

《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動態結構增長研究》是由作者孫笑丹著作、經濟科學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動態結構增長研究》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動態結構增長研究

本書運用了恆定市場份額模型來分析出口增長結構,這一方法在國外的國際貿易研究中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手段,在國內的研究中比較罕見。建立這種模型需要相當繁雜的數據和精密的計算。因此在數據的整合與處理上需要花費相當的工夫。
本書從農產品結構與市場結構特別是產品創新與市場創新對農產品出口增長影響的視角,運用競爭優勢論分析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的調整和農產品出口增長的新特徵。作者使用了國內較少採用的恆定市場份額模型,採集了相當繁雜的數據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結構進行了定量和實證的研究,分析了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本書還提出租金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調整和增長的思路。讀者對象: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師生和有志從事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人士。

編輯推薦

面對日益統合的世界市場和迅速變化的世界需求,必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對出口結構進行最佳化,以農產品出口增長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作者運用“運態結構最佳化模型”,以全新的角度和現代動態經濟學方法探討中國農產品出口長期增長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提出調整我國農產品結構和促進農產品出口長的對策。

作者簡介

孫笑丹,黑龍江哈爾濱人,蘭州大學經濟學學士,東北農業大學經濟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農科院國際農產品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現從教於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
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貿易學和計量經濟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農產品市場的需結構分析、世界農產品市場行情的分析及預測,以及國際農業區域合作等方面。曾在《國際貿易》、《中國農村經濟》等國家重點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並主持過多項省部級課題。

圖書目錄

第1章 國際貿易結構分析的基本框架
1.1 產業間貿易模式的決定
1.1.1 基於技術差異的貿易結構
1.1.2 基於要素稟賦差異的貿易結構
1.2 產業內貿易模式的決定
1.2.1 產業內貿易的定義及度量
1.2.2 規模經濟與產業內貿易
1.2.3 相互傾銷與產業內貿易
1.2.4 重疊需求與產業內貿易
1.2.5 產業間貿易與產業內貿易
1.2.6 產業內貿易強度的影響因素
1.2.7 產業內貿易與貿易自由化
1.3 區域貿易模式的決定
1.3.1 區域經濟一體化概念
1.3.2 區域經濟一體代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