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楚臣傷江楓,謝客拾海月。懷沙去瀟湘,掛席泛溟渤。
蹇予訪前跡,獨往造窮髮。古人不可攀,去若浮雲沒。
願言弄倒景,從此煉真骨。華頂窺絕溟,蓬壺望超忽。
不知青春度,但怪綠芳歇。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


注釋

⑴《楚辭》:“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王逸註:“言湛湛江水,浸潤楓木,使之茂盛,傷己不蒙君惠而身放棄,曾不若樹木得其所也。”

⑵《宋書》:謝靈運,小字客兒,故詩人多稱為謝客。其《游赤石進帆海》詩有云:“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李善註:《臨海水土物志》云:海月,大如鏡,色白正圓,常生海邊,其尖柱如搔頭大。《本草》:陳藏器曰:海月,蛤類也,似半月,故名。水沫所化。

⑶《史記》:屈原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

⑷溟渤,海也。

⑸《楚辭》:“蹇誰留兮中洲。”王逸註:“蹇,辭也。”

⑹《莊子》:“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⑺謝靈運詩:“張組眺倒景,列筵矚歸潮。”李善註:《游天台山賦》曰“或倒景於重溟”,王彪之《遊仙侍》曰“遠遊絕塵霧,輕舉觀滄溟。蓬萊蔭倒景,崑崙罩層城”,並以山臨水而景倒,謂之倒景。

⑻《方輿勝覽》,華頂峰,在天台縣東北六十里。蓋天台第八重最高處,高一萬丈。絕頂東望滄海,俗名望海尖。草木薰郁,殆非人世。孫綽所謂“陟降信宿,迄乎仙都”是也。絕冥,遠海也。

⑼《十洲記》:“蓬壺,蓬萊也。”《頭陀寺碑文》:“東望平皋,千里超忽。”呂向註:“超忽,遠貌。”

⑽《淮南子》:“身處江湖之上,而神遊魏闕之下。”高誘註:“魏闕,王者門外闕也,所以用懸教民之書於象魏也。巍巍高大,故曰魏闕。”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