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品樣板
郵品簡介
2005年是我國台灣省建省一百二十周年,也是江澤民同志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發表十周年。台灣古蹟是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國內地文明的延伸。這套郵票設計的脈絡是表現古建築的歷史感、陽光感和海洋性氣候下的透明感。郵票設計風格樸實、柔和、悠遠。郵品資料
郵票名稱:《台灣古蹟》 郵品類型:特種郵票 郵品套/枚:1套5枚 發行單位:國家郵政局 發行時間:2005年1月30日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版式一) (5—1)T/台北府城北門/80分/1000萬枚 (5—2)T/台南孔子廟/80分/1000萬枚 (5—3)T/鹿港龍山寺/80分/1000萬枚 (5—4)T/台南二鯤身炮台/80分/1000萬枚 (5—5)T/澎湖天后宮/1.50元/1000萬枚 郵票志號:2005-3T | 郵票規格:40×30毫米 齒孔度數:12.5度 整張枚數:10枚(兩套郵票) 整張規格:120×210毫米 版 別:膠雕套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郵票設計者:田黎明、南溪 邊飾設計者:郝旭東 資料提供者:任國恩、王虎鳴 責任編輯:佟立英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
發行資訊
為紀念江澤民同志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發表10周年和台灣建省120周年,國家郵政局1月30日發行《台灣古蹟》特種郵票。《台灣古蹟》特種郵票共五枚,票面圖案分別為:《台北府城北門》、《台南孔子廟》、《鹿港龍山寺》、《台南二鯤身炮台》(又名“億載金城”)、《澎湖天后宮》。郵票面值除第五枚《澎湖天后宮》為1.5元外,其餘均為80分,其發行量1000萬套。而這五枚郵票畫面上的古建築及其歷史背景,記錄了中華兒女開發台灣的艱辛歷程,共同說明了一個歷史事實:即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1979年10月20日國家郵電部首次發行了反映了祖國寶島台灣美麗風光和悠久歷史的《台灣風光》特種郵票一套6枚,其中包括赤嵌樓等古蹟。發行量為150萬套,現成為集郵愛好者的珍藏。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裡的每一寸土地自古以來就是炎黃子孫繁衍生息的地方,都浸潤著中華文化的日月光華、沐浴著華夏文明的雨露春風。古厝老城、碑揭陵墓,記錄下中華兒女開發建設台灣的艱辛歷程;邊關炮台、城堡要塞,講述著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保家衛國的悲壯故事;名剎寶寺、祠堂廟宇,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風貌。以台南孔子廟為例,始建於1666年,乃鄭成功之子鄭經麾下的將領陳永華倡議興建的,是台灣歷史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文廟。再以台南二鯤身炮台為例,這是1875年(清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為抗擊日本派兵攻台而修建的。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艦為炮台所震懾,不敢貿然進犯。1894年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此炮擊日本軍艦,為保家衛國立下功勞。還有,又以澎湖天后宮為例,該處又稱媽福宮,是台灣地區年代最為久遠的廟宇,始建於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1603年,荷蘭軍艦入侵,我明軍奮起反擊,這段歷史被刻於碑石之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以史為證。
郵品特點
這套郵票是1979年發行的《台灣風光》的續篇。設計者採用線描方式,凸現5種台灣古蹟,給人以直截了當的印象。在印製工藝上,因融入了雕刻版的技術,使得畫面層次豐富,立體感增強,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古蹟介紹
【台北府城北門】
位於台北市,清光緒八年(1882)建成,是台北設府的重要見證。
【台南孔子廟】
位於台南市中區永慶里南門路2號,占地約9000多平方米,有建築物15座,是台灣孔廟建築中最為壯觀的一座。
【鹿港龍山寺】
位於彰化縣鹿港鎮龍山里金山街81號,位居台灣三大古剎之首,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旅台泉州人所建。
【台南二鯤身炮台】
又名“億載金城”,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南16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系清末鞏固海防之遺蹟。城呈四方形,高約2米。
【澎湖天后宮】位於澎湖列島馬公島正義路,創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是台灣最古老的廟宇。
創作花絮
1月31日,國家郵政局將發行《台灣古蹟》郵票一套5枚,郵票以素描淡彩設計,設計者為中央美院中國畫系田黎明先生。台灣古蹟可以說是中國古蹟類型的縮影,這些建築物大部分都創建於清代初年,台灣古蹟從內容到形式與祖國內地的文化一脈相承,對沒去過台灣、自然也無從親眼目睹台灣古蹟的大多數集郵者來說,從郵票上了解祖國寶島台灣也可以看到我國台灣歷史發展的脈絡。《中國集郵報》記者小魯——訪《台灣古蹟》設計者田黎明,如下: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這套郵票的設計過程。
田黎明:《台灣古蹟》這套郵票是我和南溪先生合作設計的。我過去曾於1986年設計過《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物》三枚郵票,還乾1996年設計過中國與聖馬利諾聯合發行的《古代建築》兩枚連票。也許是我曾經用過的那種殘缺、斑駁的設計方法給郵票設計部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郵票印製局認為我比較適合設計,便為我申請了特邀指定設計。郵票編輯要求郵票真實鮮明地反映台灣古蹟建築歷史文化的特點,同時為我提供了5個建築的不同角度的照片,有的還是印製局的同志去我國台灣省現場拍攝的。我畫了兩套方案,請郵票圖稿評議委員會的邵柏林先生過目。當時邵老正在醫院住院,他看了我畫的草圖,提了幾點中肯的意見。我設計這套郵票有三個表現重點,一是郵票的文化內涵,二是郵票的地域特點,三是還原建築的真實性和精確度。實際上這套郵票所表現的幾處古蹟,由於經常修繕,色彩非常鮮亮,郵票上為了體現它的古意和歷史感,在繪畫手法上故意進行了“做舊”處理。傳統建築的美感是由直線和曲線組成的,如屋頂是曲線,牆面和柱子是直線,這些都是建築本身的形式美。為了強調古建築深厚的文化內涵,我把建築的背景儘量簡化,突出和強化建築本身的美感和文化含量。邵老說,郵票是國家的“名片”,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審美意識,台灣的古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部分,郵票要表現出中國台灣省濃厚的地域特徵。台灣省地處海洋性氣候區域,這在郵票中應得以體現。郵票的第二枚中背景的天空用的是湛藍色,恰當地表現了海洋性氣候純淨、透明的天空。另外,建築的真實性和精確度不是繪畫所能達到的,幸好有南溪先生幫忙。為了保證畫出的古建築的精確度,我請他通過電腦放大照片,再對層次和圖形進行刪減。最後再由我用炭鉛筆拷貝到薄薄的透明紙上,保證了郵票上建築圖案的精密性。在此基礎上,我開始進行正稿的製作。
記者:您為了設計這套郵票做了哪些準備?
田黎明:我沒有去過我國台灣省,除了研究資料照片,我又拜訪了我國的古建築專家,還去書店買了古建築的資料,研究了山西建築的特點,積累在古建築方面的知識,了解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樺鉚結構,以表現古建築的凹凸感。
記者:您設計的這套郵票與您設計的前兩套郵票在手法上有什麼關係?
田黎明:在繪畫方法上,這套郵票基本沿續了我設計的前兩套郵票的方式,都是素描淡彩;不同的是,前兩套郵票的色彩較少,而這套郵票相對色彩鮮明,體現出了台灣省海洋性氣候地區建築物的特點。我比較擅長營造古樸的氛圍,以前我設計的兩套郵票都有這個特點,可能就是因為這點才邀請我設計這套郵票的吧。
記者:您是如何使郵票體現出古樸斑駁的效果呢?
田黎明:就是在郵票用水彩畫好以後,再酌情去掉一些顏色,通過色彩的明暗和圓缺來表現這種古意斑駁的效果。
記者:這套郵票在設計過程中進行了哪些修改?
田黎明:這套郵票光畫草圖和修改草圖前後就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如何在郵票中體現出選題的文化理念,也需要時間進行思考。設計一套郵票,應該首先把握郵票的深層文化內涵,然後才是從文化理念的把握到形式語言的運用。如果只注重建築的外部形式,便流於表面,顯得蒼白。在畫出第三稿草圖後,邵柏林、王虎鳴和郵票編輯伶立英都比較認可,他們讓我先畫出一張正稿並提了許多細節性的修改意見,如郵票可以設計得殘缺感強一些,以表現其歷史滄桑感,但不能瑣碎。5枚郵票的背景-藍天的銜接也根據專家意見做了調整。邵老和王虎鳴先生後來又提出郵票色調有點偏灰了,建議我再使色彩對比鮮明一些,以增強空間感。從開始設計到最後定稿,大約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希望今後去過台灣省或沒去過台灣省的集郵者看到這套郵票,都能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