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

《反思中國》

《反思中國》,[美]克里斯托夫·金著,鳳凰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反思中國
作 者:[美]克里斯托夫·金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反思中國反思中國

出版時間:2011-7-1
ISBN:9787550605336
開本:16開
定價:32.00元

編輯推薦

中國世紀,真的來了嗎?
中國模式,真的影響世界嗎?
經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房價可以獨自下跌?
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政府不會讓股市喋喋不休?
如果美國姓社,中國姓啥?
郎鹹平是一條漢子?
……
當下中國強拆遍地,腐敗盛行,官民敵意重重……,是什麼導致了當下的社會氛圍?中國執政黨該何去何從?中國的未來在哪裡?
帶著這些問題,《哈佛商業周刊》特約評論人、鳳凰網專欄作家、斯坦福全球戰略中心極視智庫產業發展戰略特別成員----克里斯托夫?金博士(ChristopherJing,Ph.D.),一個海外華人戰略思想家對當下中國發展趨向最具誠意的逆向思考,帶領我們反思民族未來命運,敦促中國融入世界。
金博士說:
中國最要提升的是危機意識,最要推動的是政經改革,最要解決的是貧富差別,最要關注的是環境污染,最要淡定的是歌功頌德,最要明晰的是產權保護,最要開刀的是拜金教育,最要關注的是年輕一代,最要激勵的是公平競爭,最要打擊的是反腐倡廉,最要強化的是中美關係,最要覺醒的是參與引領世界。
預警中國經濟:中東形勢不斷惡化,油價物價持續攀升,通脹導致實際收入捉襟見肘,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央行緊縮銀根,多次提升準備金率,同時又大放信貸、地方債,適得其反;大量低息貸款支撐非生產性房地產,泡沫日益聚集,一旦經濟逆轉,爛帳如山,資金鍊斷裂不得不防,中國式經濟大蕭條難以避免,未雨綢繆!
在全球合作日趨緊密、競爭卻更為激烈的21世紀,中美關係不時生變,源於兩國原生性價值取向的根本衝突。儘管美國不承認正在告別資本主義,但在民意決定國運的政治生態環境下,本質上,美國早已從資本原始積累演變為國富民強的共享社會,完成了一個360°的自然轉體過程。只有讀懂美國,才能認識美國!

內容簡介

作為世界矚目的大國,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球的神經,中國憑什麼能有如此大的魅力,令全球為之瘋狂?這是表象還是實力?
本書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充滿戰略的眼光,結合東西方文明的智慧,深刻地揭示了當下中國存在的二十大問題。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對重新審視中國參與引領世界、中美高層對話及全球戰略性合作有著直接的引導性作用。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夫·金,旅居美國矽谷。1987年赴美留學,RPI金融管理博士,曾經、正在從事哈佛戰略決策、華爾街產業分析、矽谷高科技創業和風險投資、斯坦福全球戰略中心、極視智庫產業發展戰略以及西北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數所世界名校商學院客座教授。著《劍指華爾街》2009、《強世大博弈》2010等。

目錄

前言反思中國,我們錯在哪兒
自序我痴迷我的祖國
第1章經濟衰退之日,房價崩盤之時
經濟和房價怎能綁在一條褲腿上
第2章中國什麼時候硬的起來
人民幣升值仿佛世界末日
第3章中國為什麼沒有抄底高盛
華爾街水太深,中投前車可鑑
第4章一個百度的獨大是壟斷的溫床
谷歌退出中國咎由自取
第5章瀕死的風投
高科技魔力無窮,風險投資前途無量
第6章押寶日本首相,靠不住
日本已經出局
第7章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郎鹹平算得上一條漢子嗎
第8章學者走穴,槍手賣字
教育產業化需要重新定義
第9章為什麼海歸之路越走越窄
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第10章趙本山兵敗華容道
文化國際化:中國的,未必就是世界的
第11章讓世界走進中國夜生活
草根文化才是中國的主流文化
第12章最重要的不是經濟危機
經濟發展是中國的頭等大事
第13章中國房地產剛在哪兒
房子——中國人投資第一選擇
第14章罵不死的中國製造業
製造業,阻了高端產業鏈的路
第15章第六次大崩盤在行動
上海即將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第16章中國模式走不出國門
“中國世紀”已經來臨
第17章中國需要強而有力的全球智庫
中國精英需與政府步調一致
第18章精髓的高科技在矽谷
中國高科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19章只有多元文化才能引領世界
單一的人才戰略吸引不了外族精英
第20章沒有強世界,就沒有強中國
中國強盛了,世界才興旺
鳴謝滴水之情,湧泉相報

試讀章節

抄底高盛,中國錯失了良機!
高盛牽著世界的鼻子走,玩世界於鼓掌之中,並非戲言。
即使敗走華容道,深陷欺詐醜聞,高盛照樣氣宇昂軒,如日中天,一樣門庭若市,趨之若鶩,一樣牽著世界的鼻子走,還走得酣暢瀟灑,輕鬆自在。換上雷曼、貝爾斯登,早死了,輪到花旗、美林,也只有一口氣。
即使高盛死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
一句話,高盛死不了。
美國決不會讓高盛這桿大旗轟然倒下,也不允許任何取代高盛的國際力量出現在華爾街上,即使是親密無間的同盟國日本和歐盟也不例外。
從高盛的歷史生涯中,中國金融機構和投資銀行將受益匪淺。
2009年4月,當時高盛多次逼近目標價位,極為誘人。高盛自2008年10月中旬至2009年上半年已經多次逼近理想的價位,其中兩次進入50美元的“購買區”。
這是百年一遇的機會,錯過,將可能是百年的遺憾。
三個月後,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高盛股價反彈至96.5美元收盤。就是說,如果在50美元買進高盛,按當時公司價值220億美元計算,中國民營或國營甚至中國政府出資20億美元,便可穩穩擁有高盛10%的股份,並獲利翻倍,一躍成為高盛最有實力的大股東,也就是華爾街舉足輕重的決策力量。
但是,中投公司卻在這個百年難遇的機會面前遲疑了,錯過了入主世界金融心臟華爾街的良機。
中國的,未必就是世界的
中國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國門這一點上,我們一直秉承著這樣一個理念。但事實是,中國的,未必就是世界的。讓中國文化打進美國乃至世界,諸如此類的口號經久不衰,但現實卻血淋淋地擺在我們面前:中國文化,需要認真思考一下,該把自己的什麼文化拿出去讓別人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