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金圖卷》序

《卻金圖卷》的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吳廷翰 ,作品體裁:散文 。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卻金圖卷》序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吳廷翰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君子不怙而擅威(1),不乘時而徼利(2),不行私而罔人於昧(3),不適己而困人於厄。夫不怙勢而擅威,智也;不乘時而徼利,義也;不行私而罔人於昧,誠也;不適己而困人於厄,仁也。四者非君子其孰能之?然而擬議於平時者易,而應酬於倉卒者難,較量於勉強者可為,而運用於從容者不可及也。此又非君子養之深、學之豫(4)、智明而不惑、義精而不亂、誠存而非懈、仁體而不息者,其又孰能之?故余於環溪王公卻金之事有感焉。公以武勛授錦衣千戶(5)。一日,將天子命往械虞部郎王君廷和於沛(6)。沛令恐其窘王君也,遺之金若干(7),公卻之,若無所與,亦未嘗以語人。既而王君卒賴調護功(8),恃以無恙,始為白其事。
予謂今之人凡可以擅威徼利,不待勢有所可怙、利有所可乘者,率皆殫力為之(9)。若罔人於昧,困人於厄,以急仳之功(10),以規沾沾之惠者(11),亦將無所不至也。吾不意於聲勢交戰之途,利慾紛挐之域(12),而有如環溪公之所為者乎!雖其事業名位無以逾於今人,然即一事之所為,而其智之明、義之守、誠之存、仁之發,若將學之豫、養之素,應酬於倉卒而不必擬議於平時,運用於從容而不俟較量於勉強,則於古君子奚遠哉!且古今之人有償其亡金者矣(13),然不可法也。有還其遺金者矣(14),然而有所感也。有不受暮夜之金者(15),然而有所畏也。之三者,其於君子之道似有未盡。然則公殆進於此乎?曰:是未可知也。即其發於或然不虞之間,而有安然自適之意,且施恩於不報之地,而垂情於靡獲之所,則雖謂進於古人可也。若曰以是而為積行,將以冀於天而幸於人也?曰:姑舍之而姑取之。如是而謂不及古人,則淺乎其知公矣!
公名某,字希賢,環溪其別號也。其子西岩先生尚綗來守予郡,為言其事,因出王君所為圖卷,故序之。先生為郡,潔己而守義,樂誠而施仁,蓋其學有自雲。[1]

作品注釋

(1)怙勢:倚仗權勢。
(2)徼(yāo):通“邀”,要求。
(3)罔人:陷害人。
(4)豫:安樂。
(5)錦衣千戶:千戶為武職,這裡指錦衣衛的千戶。
(6)將:奉行,秉承。虞部郎:虞部郎中,為明代工部所屬虞衡清吏司的長官。沛:今江蘇沛縣。
(7)遺(wèi):給予。
(8)調護:調理保護。
(9)殫力:盡力。
(10)仳仳(cǐ):言其小。
(11)規:謀畫。沾沾:輕而薄的樣子。
(12)紛挐:牽持雜亂。
(13)償其亡金:《漢書·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
(14)還其遺金:《南史·甄法崇傳》載其孫甄彬,“嘗以一束薴就州長沙寺庫質錢,後贖薴還,於薴束中得五兩金。……送還寺庫。道人驚云:‘近有人以此金質錢,時有事不得舉而失。檀越乃能見還,輒以金半仰酬。’往復十餘,彬堅然不受,因謂曰:‘五月披羊裘而負薪,豈拾遺金者邪。’卒還金。”
(15)暮夜之金:《後漢書·楊震傳》載:楊震任東萊太守的時候,“當之郡,道以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1]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吳廷翰集·文集》卷上。它是為王廷和所作的《卻金圖卷》所寫的序。文章歌頌了王廷和從容辭卻贈金,且“若無所與,亦未嘗以語人”的事跡,並藉此抨擊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怙勢擅威、乘時徼利、行私罔人、適己困人的醜惡現象。文章立論嚴正,體現了吳廷翰“剛介絕俗”、“疾惡尚嚴”的性格。[1]

作者簡介

吳廷翰(約1490—1559),字崧伯,號蘇原,南直隸無為州(今安徽無為縣)人。1521年(正德十六年)登進士第,歷兵、戶二部主事,轉吏部文選司郎中,因與長官不和,出補廣東僉事,轉嶺南分巡道,兼督學政。不久任浙江參議,調山西參議。他在山西任職時正值年荒,力請朝廷賑濟,存活饑民數十萬人。吳廷翰嫉惡如仇,為政清廉,往往得罪權要。後來辭官,家居三十年後去世。著有《吉齋漫錄》、《櫝記》、《瓮記》、《湖山小稿》、《蘇原全集》等。[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