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有著超越自然能力的少女嘉莉·懷特,但總是受同學的欺侮蔑視,為此她要努力擺脫身邊滿懷惡意的同學及沉迷於病態宗教的母親所帶來的陰影,最終在畢業晚會上成為“女王”,但由於對手的惡作劇,她全身被淋滿了鮮血,再次受到極大的污辱,在極度憤怒之下,她的超能力開始發威,為了報仇將會場變成了血流成河的屠殺場。史蒂芬·金第一部搬上銀幕的恐怖小說,斯派西克因主演本片一舉成名,後來的巨星約翰·屈伏塔不過是片中的一名高中生,其他在此演學生、日後成名的尚有威廉·凱特、埃米·歐文、南希·艾倫等。描述內向怯懦的嘉莉平常被宗教狂熱的寡母嚴加管束,又被同學們訕笑捉弄,因而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超自然能力。當她在舞會中被同學們戲弄淋滿一身鮮血時,她就用意念,展開恐怖的大報復。幕後花絮
TOP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70年代重要恐怖片之一,根據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成電影后成為影史著名經典恐怖片。這部片的經典之處在於奠定了日後同類型青少年或校園恐怖片的基本公式以及五花八門的死法。這位受壓抑的少女,利用超能力向同學報復的恐怖片,可謂近來《驚聲尖叫》等青少年恐怖片的鼻祖,其驚嚇程度遠勝時下跟風片。本片是導演德帕爾瑪截至當時最成功的電影,且寓意深刻。片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分畫面之外,還出現了另一個布萊恩·德·帕爾瑪的專有標誌:以假亂真的噩夢式結局。
影片的主要人物都是高中學生,這為作品增添了幾分青春明快的氣息,但正是在這些年輕人中間,卻醞釀著一場隨時可能到來的殺戮。雖然當時已有不少電影將視點瞄準了學校,但卻沒有一部像《魔女嘉莉》這樣觸目驚心。製作者將史蒂芬·金的處女作進行了巧妙的加工,嘉莉的世界就如同蛇的洞穴一樣,那裡面有美麗的東西,但隨時你都可能被咬上致命的一口。導演布萊恩·德·帕爾馬在片中盡展大師風範,特別是高潮場面時,他有效地利用分屏的手法以造成了絕佳的視覺效果。在1999年又推出了該片的第二部,但無論是情節還是技巧都令人大失所望,完全無法比前作相提並論。
兩極評論
有人認為它很糟糕,有人認為它很棒,《魔女嘉莉》在評論上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兩極。認為壞的:如果因為《魔女嘉莉》的失敗而責備史蒂芬·金確實是不公平的,但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劇本確實是一團糟,人物性格也蒼白貧瘠,對話乾癟,在展現十幾歲的年青人的焦慮時也過度緊張。除了嘉莉,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像漫畫中的人物,也因此,在這一大群平面的人物中主人公嘉莉顯示出了她的獨特性,她至少能讓人同情。而高潮部分,本有機會進入恐怖電影的偉大時刻之一,沒有一點懸念和戲劇張力,但因為亂整一氣而沒有絲毫的恐怖感。電影同這位暢銷作家的其他作品一樣因為以視覺的方式呈現而暴露出全部的局限性,讀金的小說很難相信電影居然是由同一部作品改編,對於小說而言必須的想像,在電影中卻消失得無影無蹤。電影將小說的一切都壓縮至最簡單的元素,是一個嚴重的倒退時間沒能拯救這部電影,在今天它看起來依然如當初一樣低劣廉價。認為好的:有許多因素使得這部電影位列經典恐怖電影的里程碑:一,這是史蒂芬·金的第一部小說被搬上銀幕,而且是劇本改編得相當成功的特例之一。二,這部電影成分展現了茜茜·斯貝西克的表演才能。三,這實際上並不是一部恐怖電影。
故事的發展不是帕爾瑪的重點,但在這裡他展現出敘述個性的天賦:以他一貫華而不實的風格竟然能如此得深入本質。影片的成功很大部分得自於茜茜·斯貝西克的精彩表演,以及嘉莉母親的扮演者派珀·勞瑞。她們形成了一種隔絕的、幽閉恐怖症的關係,做母親的把她自身對性的心理恐懼轉化為扭曲的個人信仰,並將這種不正常的“信仰”強加到嘉莉的身上,作為懲罰,她經常將女兒關到有著恐怖宗教塑像的儲藏室里,還禁止她同同齡人發展正常的友誼。影片的最後20分鐘引人入勝,殘酷而又不可避免,這不是部添加了危機的科幻電影,而是能被人認識和了解的人物性格研究。演員
茜茜·斯貝西克因主演本片獲得演藝生涯的第一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不過當年的影后由電影《電視台風雲》(Network,1976)的女主費·唐納薇獲得。1980年她主演由美國鄉村歌后Loretta Lynn的自傳拍成的電影《礦工的女兒》(Coal Miner's Daughter,1980) 得奧斯卡影后。
而扮演克里絲的南茜·艾倫後來成了帕爾瑪的妻子,後來兩人離婚,此片是她和帕爾瑪的首度合作,兩人後來又合作了《家庭電影》、《剃刀邊緣》和《凶線》。扮演蘇的埃米·艾琳(Amy Irving)其後也在《憤怒》中扮演擁有超能力的女主角;扮演比利的約翰·特拉沃塔當初還未成名,一年後因為《周末狂舞》和兩年後的《油脂》成為著名舞星,他後來在《凶線》中也變成了男主角。
在與配樂人伯納德·赫爾曼展開了親密的合作關係後(73年的《奇胎怪案》、76年的《迷情記》),赫爾曼於1976年辭世,帕爾瑪不得不再找一位擅長些恐怖片的配樂人,於是他發現了義大利配樂人皮諾·唐阿吉歐,唐阿吉歐50年代曾是義大利紅極一時的歌手,後來開始為電影作曲,早期包括維斯康提的《獅子星座》,但到70年代初期才真正意義上成名,《魔女嘉莉》之前出名的作品是《現在不要看》(1973),此次是他和布賴恩·德·爾瑪的首度合作,往後他們的合作長達六次,而且除了79年的《家庭電影》外都是清一色的懸疑驚悚片,包括那部極具代表性的《剃刀邊緣》(1980)。帕爾瑪的恐怖片《玩具人》也由唐塔吉歐配樂。
作者:Duman
發布者:Mtime (2007-12-11 13:33:28)
TOP花絮:
·茜茜·斯貝西克最初並沒被考慮為主角嘉莉的人選,直到她的丈夫Jack Fisk說服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讓其試鏡,結果斯貝西克的表現讓帕爾瑪大為滿意,因此斯貝西克得到了這一角色。
·在淋豬血一場戲裡,儘管茜茜·斯貝西克樂意被淋上真的豬血,但實際上使用的“豬血”是用加了色素的果汁做成的。由於拍攝現場的溫度太高,這些淋在茜茜·斯貝西克身上的“豬血”變幹了,粘在她的皮膚上,惟一的解決辦法是用水管對著她沖,直到膠著狀的“豬血”軟化。
影片中的Sue Snell及其母親由一對真實的母女Amy Irving 和Priscilla Pointer扮演。這是史蒂芬·金第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
南茜·艾倫聲稱在沒看到電影以前她從沒意識到她扮演的角色會變得如此邪惡。她一直以為她同約翰·特拉沃塔不過是在扮演一對愛吵鬧的、自我中心主義的蠢蛋,以增添喜劇成分來減輕電影的悲劇感。
茜茜·斯貝西克問帕爾瑪,在電影開頭部分,嘉莉發現自己初潮來了時他希望自己怎樣表現,帕爾瑪告訴她"就像一輛卡車撞上了你"那樣。
在嘉莉的房間裡,身上帶著利箭的宗教雕像代表聖塞巴斯蒂安,並不代表耶穌。
南茜·艾倫是最後一個試鏡的演員。
布萊恩·德·帕爾瑪要Betty Buckley真得煽南茜·艾倫的耳光,因為艾倫的表現沒有達到帕爾瑪想要的效果,最後Buckley不得不打了南茜·艾倫30次。
許多參演影片開始更衣室那場戲的女孩最初對裸戲十分猶豫,但在布萊恩·德·帕爾瑪對她們放了茜茜·斯貝西克的裸體鏡頭後,她們隨即更加自信。
那個騎腳踏車車嘲笑嘉莉的孩子是帕爾瑪的侄子。
發布者:Mtime (2007-12-11 13:37:36)
TOP精彩對白:
Margaret White: [Referring to Carrie's prom gown] Red. I might have known it would be red.
瑪格麗特·懷特:[談到了嘉莉的舞會長裙]紅的。我或許已經知道了它會是紅的。
Carrie: It's pink, Mama.
嘉莉:媽媽,它是粉紅色的。
[Presenting corsage]
[拿出胸衣]
Carrie: Look what Tommy gave me, Mama. Aren't they beautiful?嘉莉:看看湯米給了我什麼,媽媽。不是很漂亮嗎?
Margaret White: I can see your dirty pillows. Everyone will.
瑪格麗特·懷特:我能看見你那骯髒的奶子。所有人都會看到。
Carrie: Breasts, Mama. They're called breasts, and every woman has them.
嘉莉:那是乳房,媽媽。他們叫乳房,每個女人都有乳房。
Margaret White: Carrie, you haven't touched your apple cake.
瑪格麗特·懷特:嘉莉,你還沒吃你的蘋果蛋糕吶。
Carrie: It gives me pimples, Mama.
嘉莉:媽媽,那會使我長疙瘩的。
Margaret White: Pimples are the Lord's way of chastising you.
瑪格麗特·懷特:疙瘩是上帝對你的懲罰。
Carrie: [after long pause] Mama?
嘉莉;[長久的躊躇之後]媽媽?
Margaret White: Yeah.
瑪格麗特·懷特:喔。
Carrie: Mama, please say that I've got t-to try and get along with people better.
嘉莉:媽媽,請對我說我已盡了努力並會同人們更好地相處。
Margaret White: [giggle] What are you going on about, Carrie?
瑪格麗特·懷特:[哈哈大笑起來]嘉莉,你要幹些什麼呢?
Carrie: I've been invited to the prom.
嘉莉:我被邀請參加了舞會。
Margaret White: [long pause, then looking sternly at Carrie] Prom?
瑪格麗特·懷特:[長久的停頓,接著嚴厲地看著嘉莉]舞會?
Carrie: Yeah, the prom. Everyone's goin -
嘉莉:是的,舞會。每個人都會--
Margaret White: It was that teacher that called, wasn't it?
瑪格麗特·懷特:那是老師那樣要求的,是嗎?
Carrie: Please see that I'm not like you, Mama, I'm funny . I mean, all the kids think I'm funny, and I don't wanna be. I wanna be normal, I wanna start to try me, a whole person, before it's too late for me to -
嘉莉:你要明白我不喜歡你,媽媽。我很可笑。我的意思是,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很可笑,但我並不想這樣。我想做個正常人。我希望嘗試做個完整的人,在還來得及以前……
[Margaret throws tea on her face, Carrie wipes it off]
[瑪格麗特把茶潑到女兒臉上,嘉莉用手揩掉]
Carrie: His name is Tommy Ross, and he's a very nice boy, Mama.
嘉莉:他的名字是湯米·羅斯,他是很好的男孩,媽媽。
Margaret White: No.
瑪格麗特·懷特:不。
Carrie: And he promised to come in and meet you -
嘉莉:他答應到這裡見你……
Margaret White: I said no.
瑪格麗特·懷特:我說不。
Carrie: - and he'd have me home by midnight and -
嘉莉:……他會在午夜來家裡接我--
Margaret White: No, no, no, no!
瑪格麗特·懷特:不,不,不,不!
Carrie: I've accepted, Mama! I accepted it!
嘉莉:我已經答應了,媽媽!我答應了!
Margaret White: Go to your closet.
瑪格麗特·懷特:到你的儲藏室里去。
Carrie: No!
嘉莉:不!
Margaret White: [pause] After all you've been taught, Carrie?
瑪格麗特·懷特:[停頓]嘉莉,在你已經知道了要怎么做以後?
Carrie: Everyone isn't bad, Mama! Everything isn't a sin!
嘉莉:媽媽,不是每個人都是壞人!不是一切都是罪惡!
Margaret White: Go to your closet and pray, ask to be forgiven.
瑪格麗特·懷特:到你的儲藏室去祈禱,乞求被原諒。
發布者:Mtime (2007-12-11 13:38:10)
TOP穿幫鏡頭:
啟發性錯誤:最後刺中嘉莉母親的刀子能看到栓在上面的金屬絲。
連續性:嘉莉坐在長椅上同柯林斯老師談話時,她的頭髮不停地變化。
事實錯誤:當嘉莉在浴缸里洗身上的豬血時,浴缸里的水變成了粉紅色。實際上,真正的血會使水變成褐紅色,而不是粉紅。
媒體報導
個人感覺是一個悲劇,而不是恐怖片。
但又不是一邊倒的悲劇,好像那些賺人眼淚的韓劇,整個故事都是由悲劇因素堆砌成的,悲得沒有邏輯。在這個電影裡,喜劇因素和悲劇因素比例相當地存在。有時候你會覺得喜劇因素幾乎會蓋過悲劇因素了:Carrie自己很努力,打扮的樣子很可愛;Tommy也幾乎有點喜歡上Carrie了;除了少數幾個頑固反派,大部分人也都接受Carrie了……
只要稍微有點運氣,稍微有那么一點運氣,比如老師能夠聽Sue的話而不是打Sue一個巴掌把她趕出去,那個豬血的陰謀也許就能及時被制止,慘劇也不會發生。——電影讓希望越堆越高,最後卻將希望擊個粉碎。你對Carrie投入的同情有多深,最後的痛惜就會有多重。
最根源的悲劇因素當然是Carrie那個老媽。即使Carrie僥倖逃脫了豬血,成功融入同學,變得和同齡人一樣活潑樂觀,回到家也逃不過老媽的利刀。
多么希望是另外一個結局,但是時間的車輪已碾過,一切都毀了。
相關評論
剛剛看完了久仰的布萊恩·德·帕爾瑪的成名作《魔女嘉麗》,心情難以平靜,並不是那種單純的看完恐怖片後的驚嚇與刺激,而是源於心底的震撼與深深地恐懼。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向來以挖掘人性最深層次的恐懼而著名,看完這部影片,我絲毫不懷疑外界冠以它“改編自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最成功的影片”的名號。你可以無時無刻地從中嗅到,那種特有的讓人窒息的氛圍和氣息。
影片的主人公嘉麗是一個內心極度閉塞的女孩,但她更為特殊的一點是:她還擁有著常人所沒有的特異功能。由於母親是個徹頭徹尾的宗教狂熱分子,把上帝奉作是自己的一切,而對漸漸成長的女兒根本不予關心,甚至是注意都吝於施捨。在這種環境下,嘉麗本身就封閉的個性使她更為自卑和怯懦。通常這樣的人內心是非常脆弱的,在他們的世界裡,外界的嘲笑和欺辱是無法忍受的。所以她們害怕去接觸人,有意的遠離人群,這是導致悲劇的直接動因。終於,在一次畢業的舞會上,在同學對她最嚴重的一次的捉弄羞辱後,嘉麗封閉的內心世界徹底崩潰了,她運用特異功能殺掉了所有的在場的人。
很不幸,由於某種原因,我很早之前就了解了這個頗為吸引人的劇情。對於觀賞一部懸念影片來說這不可不謂一個大忌,因為它會使你的興趣與帶來的震撼大大減少。但恰恰相反,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反而沒有一點熟悉的感覺,我在緊張之餘還在思考,下一步會是什麼呢?如此發展下去,導演會怎么安排呢?看電影的終極享受,也不過如此吧!這就是一部好的影片帶給我們的樂趣。年輕時候的茜茜·斯派克真的很漂亮啊!她把那種封閉女孩的清純和無辜刻畫的惟妙惟肖,讓人不時的心生憐惜。當我看到舞會上她馬上可以走出生活的陰影,看到她和喜歡的男孩在輕盈的舞蹈,看到她時不時的問對面的男生為什麼會邀她來舞會時候的那種幸福的眼神時,我真的無法想像接下去的劇情。我當時都有“就此打住,讓她就這樣開心的結束”的念頭,而且是那么的強烈。但是悲劇還是如期而至,同學把那桶豬血傾瀉下的時候,當她身上被染紅的時候,我不敢看她那雙因為極度絕望和屈辱而滿含憤恨的眼神,那種赤裸裸的目光讓我的內心感到寒冷。
嘉麗在殺掉所有人之後又恢復了理智,當她面對這個事實的時候她又變的極度脆弱和不知所措。這時她回到家,這一刻她需要的家的慰藉和母親的呵護。導演在這的處理是令我始料未及的,由於嘉麗不顧母親的極力勸阻去參加舞會,而且違背上帝的意願和男孩交往。在她母親看來,擁有特異功能的女兒是魔鬼對她的懲罰,她一邊在懺悔,一邊把刀舉向了依偎在自己懷裡的女兒。
那一刻,我相信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宗教對人性的異化,她已經不在是嘉麗的母親了,她完全變成了宗教的奴隸。為了贖所謂的罪孽,不惜去殺自己的女兒,那種近乎瘋狂的舉動和神經質的表情,再配上幾近荒誕的虔誠,在某種意義上,比嘉麗殺了所有的人都更為可怕,更讓人覺得震撼。
嘉麗在逼迫無奈的情況下,用特異功能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然後和她一起,倒在了被自己摧毀而倒塌的房屋裡。她母親的死亡頗令人玩味,那個基督的十字架姿勢,是對上帝的辛辣嘲諷,還是對自己信仰的致敬?
本片可謂是帕爾瑪名副其實的代表作,他早期作品的那種特有的懸疑風格填充著畫面的每個值得記憶的角落。無論是長鏡頭的窺探,慢鏡頭的推移,還是分鏡頭的精闢運用,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再配上緊張的扣人心弦的音樂,讓恐懼與懸疑完美的結合起來。記得最深的是嘉麗被血淋到的那一刻,所有聲音戛然而止,緊接著回憶里所有的嘲笑的聲音開始閃回,畫面像破碎的鏡子一樣不停的鏇轉,映的全是人們大笑的表情。讓嘉麗崩潰的一瞬間,也讓螢幕下所有的人崩潰。這一切,不禁讓我對這位導演的超強表現手法更加佩服和驚嘆。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完這部影片後,發現它和帕爾瑪的另一部著名的影片《剃刀邊緣》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無論是一開場女主角的出浴,慢鏡頭的節奏,還是最後從墓地里伸出的那雙血手,緊接著從夢中驚醒,都和它如出一轍。這使我更加懷念這位大師早期的那種凌厲的風格和強烈的感官衝擊,還有看完後回味無窮的遐想。
懷揣著壓抑與憤懣結束了影片。我突然對很多人產生了懷疑,是不是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醜陋,一味的在滿足自己的同時欺侮著弱勢群體的人們。像片中嘉麗的善良的女老師一樣的人們,真的會因為世俗的陰霾而寂靜無聲,沒有好處了嗎?保持一份期待,在內心深處。電影帶給我們的,是對現實的思考,對明天的憧憬,而不是對人生的絕望。這,就是我想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