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春南秦人作品類型
隨筆書籍簡介
半坡,這一常見的名字,飽含著泥土氣息,深藏著歷史磨難,如今春風輕拂,綠滿半坡指日可待。半坡,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經過重新整修,內部環境大變,外加三環路的貫通,半坡的聲名大振總算到了時候。我們該高唱“半坡文化”,像德國人張口閉口哲學、法國人...半坡:淡忘與回想
古都西安,在中國的旅遊業格局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東、南、西、北線,從城中心分散開去的線路數不勝數。無論冷熱,遊客總是紛至沓來。在東行線路上,總有一站叫做半坡。但在我的印象中,這半坡和秦始皇陵、兵馬俑以及華清池等似乎不可同日而語。於是乎“門前冷落鞍馬稀”。除了多是外國人參觀以外,這一古遺址在人們心目中日漸淡忘了。可憐啊!這一富有詩意和傳統色彩的名字。
看看這用幾根橫木搭建的門楣,多么古樸、粗放、隨意和大氣!這雖是水泥澆注,卻也因了周圍的藤木、茂密的枝葉而生機勃勃。幾根橫木,或直或斜,上接日月之光輝,下斂泥土之精氣。從這個門下進進出出,如行進時空隧道,覽古思今,撫今傷古,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這半坡,位於秦嶺白鹿原下、產河之濱的半坡,居於民族前進史上的半坡,留存於人們記憶深處沙 淘水洗的半坡。居坡涉水,宜居宜行。竹光樹影,坑道盤桓。草房尖頂,刀耕火種。採集漁獵,彩陶文明。從猿而人,人類始祖。母系社會,女性光榮。制陶造工具,人類演進步伐加快, 人面魚紋盆,人與魚共榮共生!半坡先民,倚坡造屋,傍水而居,摶黃土而制陶,水漂瓶以儲藏。悠悠歲月風雲變幻,空餘遺址往事如煙。
在旅遊日盛、文化遺產彌足珍貴的今天,半坡遺址經過屢次修繕而大放異彩。半坡的遺產保護不僅僅是保護,而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文化認同。當我們辛苦挖掘或意外發現的陶罐器物被束之高閣或者用於餵雞餵豬不啻為一種文化的沒落與悲哀。我們不能沾沾自喜於文物大國,我們不能滿足於占有文物而不為我所用,那么我們僅僅是一群“戀物癖”,“文物大國”成了“戀物大國”。文物的出土是第一步,文物的保護和開放,交流和探究是第二步,第三步。只有這樣,文物的重見天日也才能“天生我才必有用”!
作為舉世矚目的“文物大國”,文物古蹟的旅遊還沒有達到其應有的熱度。半坡的冷 落局面的改觀還要隨著大形勢的改變而改變。半坡,這位於我身邊的半坡,我雖想驕傲的但還不能理直氣壯的常想向“外人道”的半坡,隨著這次的整修一新,我覺得還有許多篇文章要做:
半坡的名字還應該喊的更響亮!半坡,這一常見的名字,飽含著泥土氣息,深藏著歷史磨難,如今春風輕拂,綠滿半坡指日可待。半坡,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經過重新整修,內部環境大變,外加三環路的貫通,半坡的聲名大振總算到了時候。我們該高唱“半坡文化”,像德國人張口閉口哲學、法國人舉手投足藝術那樣讓歷史遺存、文化典籍成為國人們“知其一更知其二”的“馳名商標”,讓“半坡”這一閃耀歷 史光華的名字成為我們家鄉共有的精神象徵!
對“半坡博物館”還應進行綜合開發。改變現在“一館搏天下”的局面,大力開發半坡旅遊系列產品。例如氏族生活文化村、先民歷史陳列室、史前文化論壇、旅遊紀念品交易市場等等,增強半坡旅遊的吸引力,設法延長半坡旅遊時間,進一步提高半坡旅遊整體效益。半坡,在東線旅遊格局中將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
運用現代化手段,強化對文物的展示和監控。借鑑先進經驗和做法,對文物的展示應更多的體現出人性化,從人的需要出發,讓“死”的文物“活”起來,更便於人們體驗和接受。對文物的監控應實時化,為文物創造更適於“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我們再也不願看到給文物“洗澡”和水淹展室的悲劇發生!
半坡博物館的穹隆形屋頂在夕陽的餘輝中鍍上了金邊,水池裡的半坡少女披著長發,溫柔的目光望向遠方。尖底瓶的流水從千百萬年前一直流到了今天,我從飛濺的水霧中聞到了清新、濕潤和甜香的氣息,這,就是半坡的氣息!
半坡,我日裡夜裡從你的身邊走過,那些會思想富感情的盆盆罐罐,吟唱著一首首沉鬱而渴盼新生的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