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入朝曲》【年代】南朝齊
【作者】謝朓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入 朝 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作品鑑賞
謝脁從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中轉王儉衛軍東閤祭酒,到公元490年(永明八年)遷隨王鎮西功曹以前,這段時間一直逗留京師,雍容藩邸。他同一群文朋詩友,經常詩酒往還,吟花誦月,生活相當安逸,仕途也比較順利。公元490年謝脁27歲,青年詩人對功名事業和前途充滿了信心。這年八月,隨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謝脁遷鎮西功曹並轉文學。赴荊州途中,他奉隨王教寫下了《鼓吹曲》十首。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青年詩人以“頌藩德”為由頭,滿懷激昂的政治熱情和積極的功名事業心,縱筆描繪金陵帝都的富麗堂皇和繁榮昌盛,氣勢軒敞,格調高昂,雅為後人所稱道。首聯總攬形勢,虛筆入篇。“江南”句言地理形勢,“金陵”句言歷史變遷。當時揚州,轄有江南廣大土地,山川秀麗,物產富饒,統稱江南。金陵即今南京市,為春秋時楚武王所置。秦始皇時,即有望氣者稱“金陵有王者之氣”。而從三國孫吳到南朝蕭齊,也有四朝建都於此。可見金陵作為帝王之州,歷史悠久。所以,詩人飽含激情,熱烈讚頌當朝都城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江南佳麗之地,具有輝煌而悠久的帝都歷史。這兩句,一從空間橫面著墨,描繪都城建業的地理形勢;一從時空縱面措筆,概覽金陵帝都歷史遷延,筆觸間閃爍著顯赫、輝煌的氣派,富於氣勢。
中間三聯承“帝王州”寫來,具體描繪當今“帝王州”的形勢。詩人特別注重視角的變化。沿巍峨帝都順勢望去,但見城牆環繞著蜿蜒曲折的護城河,綠波蕩漾,風光旖旎;抬頭遠眺,又見層層高樓,鱗次櫛比,在日光照耀之下,顯得燦爛輝煌。這是二聯,是寫遠眺。三聯則取近觀。馳道,天子所行之道,常人不可步入。馳道兩旁,矗立著威儀棣棣的皇宮高院,甍宇齊飛,舛互迢遞,一望無際。隨著視野的延伸,馳道越遠越窄,漸漸被飛甍合成一片,所以猛然看去。好像是“夾”住了馳道一樣。一個“夾”字,以主觀感受狀寫客觀物象,寫出了境界。御溝,又稱楊溝,因為溝兩旁栽滿了楊柳,故有此稱(見崔豹《古今注》)。所以,“垂楊蔭御溝”完全是實寫。楊柳婆娑,婀娜多姿,茂茂密密長滿了御溝兩旁。總起來看這四句,詩人應著視角的變換,層次分明地寫出了帝都的形象。“逶迤帶綠水”、“飛甍夾馳道”以河水的蜿蜒曲折和道路的綿綿延伸,挖掘出詩境的遠近縱深感;“迢遞起朱樓”、“垂楊蔭御溝”以高樓的嵯峨入雲和楊柳的婀娜多姿,拓展出詩境的上下層次感。同時,還注重色彩的描繪,綠水朱樓,紅綠相映;琉璃飛甍,蔥蔥楊柳,青黃相間,五色繽紛,氣象非凡。這祥寫來,詩境便顯得闊大、氣派,富於色彩。靜景的描繪而能臻於此境,堪稱高妙。但詩人並不滿足。他似乎覺察到了靜態刻畫容易流於呆板單調的不足,所以再緊跟“凝笳”二句,以駟馬飛馳,車蓋摩雲,極寫道路的繁華;又以華輈畫舫,從容優遊,極寫河流的勝景,運動物於靜景,景境全活。而且,車馳舟駛,聲鼓動地(笳聲徐引謂之“凝”,輕鼓小擊謂之“疊”),更加突出了場景的繁華、壯觀。皇京帝都的輝煌氣派,渲染至極。
最後一聯收束全篇。雲台,即高台,台之高聳而入雲天,故稱雲台。古人舊例,功成名就,登台受賞。所以最後詩人出此豪言為祝頌。從帝都的富麗、繁華中,他沒有想到醉生夢死,而是心心繫念著功名事業。“功名良可收”,雖是對幕主的預祝,但也反映了青年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入朝曲》在樂府詩中屬《鼓吹曲辭》。而《鼓吹曲辭》多為軍中歌樂和宮廷宴樂,歌功頌德,鮮有佳品。謝朓此詩寫帝京氣象,雖不出“頌藩德”樊籬,格調卻非同一般。造境宏偉高敞,措筆秀麗工整,語言清鮮流麗,反映出了青年謝朓積極進取的精神品格和非同尋常的藝術功力。《文選》卷二十八“樂府”中,在十首《鼓吹曲》中僅選此一篇,可說是很具慧眼的。
作者簡介
謝朓(464—499)南朝齊文學家。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與同族前輩謝靈運均擅長山水詩,並稱“大小謝”。謝朓先在京城任職,經常出入竟陵王蕭子良的藩邸,為“竟陵八友”之一,享有很高的文學聲譽。後在荊州任隨王蕭子隆幕僚,深受賞愛。公元493年(永明十一年),謝朓因遭受讒言被召回京師後,逐漸陷入困境。雖然,他的官職不斷提高,從宣城太守做到尚書吏部郎,但由於他的家族和個人的聲譽,從蕭鸞(明帝)篡政,到始安王蕭遙光謀廢東昏侯自立,都曾拉攏他以為羽翼,使他深感危險。終於,還是因為他有意泄漏了蕭遙光的陰謀,被誣陷下獄而死,年僅三十六歲。有《謝宣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