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本書對盲目求多的職場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幫你看清那些混亂的、低效率的忙碌認識誤區,讓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陰影,並給出在做對的前提下採取措施才能出結果、出業績。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我們追求出正果。出正果就是我們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個好的結果。我們反對只說不做,同時我們也反對做而無效。
——廣東三正半山酒店
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
什麼叫做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海爾集團總裁 張瑞敏
美的成功的一點,就在於對經營理念的清晰把握,從不亂搞多元化。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的就明確要集中資源做專業化的白色家電市場。這是我們做強的關鍵因素。
——美的集團董事長 何享健
少做事,但做事就要做好、做精、做絕,不管再大的困難都要迎頭而上。
——巨人集團總裁 史玉柱
與其追求數量和形式上的多,不如保證質量和結果上的對。在優勝劣汰的生態環境下,我們更需要高效、多贏的工作哲學,提倡在“做對”的前提下“做多”。
優秀不在於你做了多少事,而在於你做對了多少事。

內容簡介

本書對盲目求多的職場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幫你看清那些混亂的、低效率的忙碌認識誤區,讓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陰影,並給出在做對的前提下採取措施才能出結果、出業績。本書說理與方法自成體系,剖析精當,案例翔實,內容豐富。對職場流感“做多做不對”對症下藥,具有藥到病除的療效,對員工減少忙碌、大幅提升業績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相信本書能幫你從此脫離盲目忙碌的不堪現狀,避免無為的忙碌。

作者簡介

歐俊,社會學碩士。生於荊楚,吮清江水,行巴山路。文筆流暢,活潑、生動,參與創作的作品有《業績才是硬道理》、《不找藉口找方法—放棄藉口,贏在方法》、《做業績最棒的員工》等。

目錄

第一章為什麼做得多卻做不好,透視企業忙症的七種表現
為什麼只見行動,不見結果——職場蝸牛的效率低下/1
為什麼只見努力,不見業績——職場笨牛的方法不對/3
為什麼整日忙亂,碌碌無為——無主題變奏者行動盲目/5
為什麼熱情高漲,希望落空——職場大躍進者心態浮躁/9
為什麼制度完美,漏洞百出——踢皮球的權責不明/12
為什麼會議很多,效益低下——落實不力等於零/14
為什麼心愿很好,現實殘酷——盲人騎瞎馬的方向不對/17
第二章沒有結果,求多是一種虛耗
忙=忄+亡,亂忙心就死了/21
沒有功勞,苦勞就是“白勞”/24
員工沒有業績就是剝削企業/27
沒有結果,工作流程就沒有效率/31
無效忙碌造成企業資源損耗/34
第三章做多不等於做好,做對了才叫做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39
目標太多等於沒有目標/42
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47
做對了,才叫做了/50
第四章做得對了才能做的多,經對取勝是職場贏道
努力不等於成功,忙碌不等於成效/53
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56
責任在於創造價值,使命在於解決問題/58
行動又好又快,做對的前提下多做事/61
第五章走出“做多”的誤區,用結果來復命
擺脫“速度病”,快節奏不等於高效率/65
跳出數字的誤區,數量不等於質量/67
忙碌不等於高效,關鍵是要忙出成效/70
樹立“結果心態”,用結果來復命/73
第六章認真能把事情做對,用心能把事情做好
為自己打工,養成認真的做事風格/77
不糊弄工作,合格是最低的要求/79
用心做事,思路清晰才不會漫無頭緒/82
戒除浮躁,不為薪水而工作/85
第七章總要思想不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努力做事,還要聰明地做事/91
反彈琵琶,異工同曲/94
善於變通,迂迴前進/97
田忌賽馬,以排序取勝/100
庖丁解牛,分解工作難題/103
打破常規,推開虛掩之門/106
第八章找準工作方向,做一隻“偷閒”的賴螞蟻
走出忙碌的迷霧森林,方向比距離更重要/109
眉毛鬍子分開抓,找準問題的關鍵/112
做最重要而非最緊要的事/116
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119
第九章落實出結果,行動見成效
落實到位,人人都管事/123
鎖定責任,才能鎖定結果/126
公司就是你的船,永遠不做旁觀者/129
自動自發,主動做最有價值的事/132
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延長工作時間/137
掌握你的時間節奏/139
把時間花在關鍵問題上/142
在最佳狀態下工作/145
做好時間的規劃/147
第十章提高時間的效率,做最有價值的事
提升能力,做一個以一當十的員工/150
第十一章告別“瞎忙”,從簡單地地方入手
簡化工作,合理安排/155
縱觀全局,掌握重點/158-
見樹又見林的工作ZY~/162
要務優先,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164
第十三章做事到位,爭取工作零缺陷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169
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172
細化工作,把每個環節做到完美/174
追求“零缺陷”,不做“差不多先生”/178
做事到位不折騰/181
第十三章雁陣優勢,團隊出業績
走企業發展軌道,個人目標融入團隊目標/187
雙贏才能減少內耗式的忙碌/190
合理授權: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193
優勢互補:馬雲的“唐僧師徒團隊”/196
附錄
簡化工作的九項原則和方法/201
做對事情的七個高效能工具/203
高效能人士的十個科學工作方法/206

前言

在某公司銷售部門的一次銷售總結會上,銷售經理周嶸詢問本周的業務銷售情況:
甲說:我本月回訪了5個老客戶,新開發了2個新客戶,我說服他們購買我們公司的產品。
乙說:我本月回訪了10個老客戶,新開發了15個新客戶,他們都對公司的產品表現了濃厚的興趣。
丙說:我本月回訪了15個老客戶,新開發了20個新客戶,我對他們進行了強勢公共公關,同時還簽下了意向性協定。
周嶸最後總結陳詞:“你們一個比一個的工作做得多,可是從公司整體的銷售數據和你們個人的銷售業績來看,我們這個月的銷售收入遠低於去年同期13%的增長水平。我們是時候反思一下我們忙碌的效率和價值了!”
在許多公司里,從領導到員工,成天都忙得暈頭轉向,老覺得工作乾不完,任務壓頭。但他們卻毫無成效可言,他們做了大量無意義的事情而使得忙碌失去了價值。

精彩書摘

有一位勤勞的伐木工人,被指派砍伐100棵樹。接受任務以後,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每天工作10個小時。可是漸漸的,他發覺自己砍伐的數量在一天天減少。他開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時間還不夠長,於是除了睡覺和吃飯以外,其餘的時間他都用來伐樹,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但他每天砍伐的數量反而有減無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一天,他把這個困惑告訴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頭,若有所悟地說:“你是否每天都用這把斧頭伐樹呢?”工人認真地說:“當然了,沒有它我可什麼也幹不了。”主管接著問道:“那你有沒有磨利這把斧頭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奮工作,伐樹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乾別的?” 
忙,左邊一個“心”字,右邊一個“亡”字——忙到一定程度,“心就死亡了”。長期高負荷忙碌的人很容易產生能量耗盡的感覺,很容易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變成麻木不仁行屍走肉的軀殼,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怎樣做。無盡的疲憊導致工作激情和創造力嚴重消失,甚至開始莫名遷怒於公司和周圍的人,工作和人際關係不約而同“告急”。
1961年,美國作家格林尼的小說《一個枯竭的案例》出版後在美國引起轟動,因為在當時的美國,職業枯竭問題相對比較嚴重。美國精神分析學家費魯登·伯格首次將“職業枯竭”這一概念套用到心理健康領域,用來特指各個行業的從業人員由於工作所要求的持續情感付出所造成的身心耗竭狀態。職業枯竭的主要表現是:無法滿足工作需要,身心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效率降低,無法適應知識更新,對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消極怠工、工作陷入失控的混亂狀態……
無論你怎么努力都無法讓老闆滿意,無論你怎么忙碌都無法得到高薪,無論你怎么沒日沒月的忙碌都還是事業無成、功名無就,捧著這種悲愴無比的結局,再看看那些整天優哉游哉卻能成為明星員工的傢伙,心裡自然會很不平衡。
孫屹剛畢業時,她和所有的“北漂”一樣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來到人才濟濟的北京。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她純粹是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追趕高手和鋪墊成績,甚至到了過勞死的邊緣。沒日沒月的奮鬥,一度讓孫屹的所有創造力瀕臨枯竭。整個大腦從剛開始的高速運轉到後來的幾近癱瘓,一切都是機械地慣性維持,這樣的狀況讓孫屹差點絕望,因為這樣的狀況持續越久她就越有可能被淘汰。一個周末孫屹決定不再加班,給自己放個假。躺了整整兩天之後,睡眠充足所帶來的高效持續了沒多久之後又陷入以前的倦怠狀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孫屹總是說:“很累,不想工作,但卻不得不工作。”她說,每天都是例行公事,一疊疊檔案擺在那裡,好像一座山一樣,永遠也搬不完。第二天醒來又要重複前一天的工作,沒完沒了,看不到盡頭。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感覺特別疲勞。而且,每次目睹辦公室里種種明爭暗鬥時,她更是感到厭倦萬分。
孫屹一臉疲憊,她說,周圍的人羨慕我拿著高薪,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我其實過得並不好。總感到自己很忙,但是最重要的是忙了半天卻沒忙出個什麼名堂來,根本沒有任何時間去享受生活。年終填寫業績總結表時,自己都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並且想了很久能寫下的成績微乎其微。
為什麼做同樣的工作,付出別人雙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卻無法換來令人滿意的結局?這個問題需要深思。並非笨鳥先飛就能迎頭趕上,即使兔子不睡覺烏龜也無法賽過兔子,除非烏龜從路程最短的那條小河邊游過去。每個人都不是笨鳥,關鍵在於你以怎樣的姿勢飛翔。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