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縣誌》

《偃師縣誌》

《偃師縣誌》,是一本流傳至今的詳細記載偃師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

大廟在柏谷的谷口,建在一個土包上,關於這個土包,也就是塢,乾隆五十二年的《偃師縣誌》載其“磴道螺鏇,下躡無際,老柏無數,盤挐譎詭,高峰拂日,旁臨鳥道,谷中無回車之地。群巒合沓,深谷逶迤,復登緣雲,俯視龍界。”

《偃師縣誌》《偃師縣誌》

簡介

偃師地處伊洛河沖積平原,氣候溫和、水量適中,是銀條的原產地域。據《偃師縣誌》記載,明朝弘治年間偃師銀條曾為宮廷貢品。目前,偃師銀條產量占全國銀條產量的95%以上。產品遠銷泰國、越南、蒙古、俄羅斯等8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客商歡迎,被稱為“世界奇菜”。

明弘治三年《偃師縣誌》載:唐高宗鹹亨二年,武則天同唐高宗李治封禪嵩山,途經偃師緱氏永慶寺。時值八月中秋,明月高懸,她觸景生情,由子晉聯想到自己的長子弘(葬於緱氏,唐恭陵即李弘之墓),感慨萬千,遂以詩詠嘆。

相關詞條

偃師偃師縣誌唐高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