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人為了求得一個統一的佛的標準像,在雕塑佛像時,用手指量度佛像的各個部位的指數,這故事演繹成《佛說造像量度經》。
詳細介紹
《佛說造像量度經》的作者為舍利弗。舍利弗“自幼形貌端嚴,及長,修習諸技藝,通曉《四吠陀》。年十六即能挫伏他人之論議,諸族弟悉皆歸伏”,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閣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佛說造像量度經》為梵文,在中國不易普及,做佛像藝匠都是師傅傳徒弟,口授心記,並不完全知道《經》的要旨。清乾隆七年(1742年),《佛說造像量度經》被譯成漢文,譯者為工布查布,又稱袞布扎布公,生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歿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終年60歲。清代著名史學家、語言學家、佛經翻譯家。蒙古烏珠穆沁部人,博爾濟吉特氏,成吉思汗二十三代後裔。
工布查布漢譯《佛說造像量度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諸菩薩聲聞弟子,一切人天龍神,無量眷屬大眾俱。正乃世尊,因為母說法,將升忉利天土時也。爾時賢者舍利弗,向佛敬禮而作是言:“世尊不住斯間,若有善人不勝懷慕,思睹世尊,願造容像者,則其法如何為之?”佛言:“善哉舍利弗!我今暫升天土,未鏇斯間,或示無餘涅槃之後,若有善人,思睹瞻仰,及為自他利益作福田故,願造容像者,則須遵準量度法為之。如來身縱廣相稱!如尼拘囉陀樹,滿自一尋,今其體肢大小節分,豎橫制度,起從頂髻,略說與 汝,諦聽,善思念之。”於是世尊即說《伽陀》曰:
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
肉髻崇四指,髮際亦如此。
面輪豎縱度,帶半十二指。
分三為額鼻,及頦俱得一。
下分四指半,頦身只二指。
廣向十六足,深分徑四指。
上唇長二指,寬有其半矣。
中顯頻婆形,邊角各一指。
口長度四指,賢者須要知。
此《伽陀》共一百五十六句。伽陀是梵語,譯成漢文為《偈》,偈文義詳辭約,學者容易掌握。
佛寺在中國遍布城鄉,有佛寺必有佛像,而佛像之雕塑亦必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用手指量度佛像,比用尺寸量度,要簡易些,邊雕塑,邊用手指量。這種奇妙的辦法,只有佛想得出。後人雕塑佛像,用佛自己說的話來量度,是不會離經叛道的。工布查布為求得佛像的一致性,於清乾隆六年開始編纂解釋佛像經,至十三年完成,請和碩莊親王愛月居士作序刊印。工布查布對中國的雕塑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像經成為後世雕塑家之必讀物,一卷在手,按圖索佛,“雖不中,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