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譚詠麟
地區:華語
公司:環球音樂
發行:1984年1月
歌詞
如何令我堅決立志 身心多發展如何令我不畏暴雨 敢膽走向前
立下志願 此志不變
但願努力 讓沖霄之志一飛衝上天
一生多變遷 經過富與賤
無論前途如何渺茫
唯望此心不改可比金堅
不管喜與憂 不理惡與善
無論前途如何渺茫
唯望互相互勵願同勉
留下了歡笑 留下了可愛歡笑面
留低了溫暖 留低了可愛溫暖春天
願驅走風雨 願驅走陰暗風雨天
為何那歡笑 為何那溫暖
為何要改變 消失了再難現
但願那歡笑 但願那溫暖
但願不改變 消失也再重現
唱片介紹
在《霧之戀》專輯推出前,香港流行音樂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就是以潘迪華為代表的由舊上海向新香港過渡的老派女伶、以許冠傑、泰迪羅賓為代表的小市民鬼馬歌曲,以及以關正杰、羅文為代表的武俠歌曲三種類型,由於這些保守的曲風已經無法適應香港六十年代這批新生代更為國際化的?竺酪螅虼說筆鋇睦肪推惹行枰恢中孿實男問餃ビ右丫嚼吹陌聳甏6詿飼埃丫蒔olyGram收購老牌卻相對保守的本土廠牌“鑽石唱片”拉開...
在《霧之戀》專輯推出前,香港流行音樂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就是以潘迪華為代表的由舊上海向新香港過渡的老派女伶、以許冠傑、泰迪羅賓為代表的小市民鬼馬歌曲,以及以關正杰、羅文為代表的武俠歌曲三種類型,由於這些保守的曲風已經無法適應香港六十年代這批新生代更為國際化的審美要求,因此當時的歷史就迫切需要一種新鮮的形式去迎接已經到來的八十年代。而在此前,已經由PolyGram收購老牌卻相對保守的本土廠牌“鑽石唱片”拉開了港樂國際化的序幕。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時的香港樂壇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明星,一盞能夠引領港樂發展的領航燈,而歷史最終選擇了譚詠麟。
如果“溫拿”樂隊的大哥鍾鎮濤也和譚詠麟一樣在台灣影壇發展遇到阻礙而回港發展,最終會發生什麼情況,現在已經無法預料,但因禍得福的古話確實在譚詠麟身上得到了應驗。隨著在《忘不了您》和《愛人·女神》專輯中,逐步對《忘不了您》、《雨絲·情愁》這樣深情款款的情歌演繹出新得,並經過1983年《春…遲來的春天》的緩衝後,1984年1月,譚詠麟終於推出了一張改變自己命運和香港樂壇命運的專輯《霧之戀》。這張唱片不僅和譚詠在同年發行的《愛的根源》和次年發行的《愛情陷阱》被譽為象徵校長最輝煌經典的“愛情三部曲”,而且也正是從這張專輯開始,俚語化的粵語歌徹底地被文字化的粵語歌所取代,而這種由真正書面文字形成的新粵語歌範本,不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四大天王”演繹到登峰造就,並且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一種經典的模式。
《霧之戀》專輯的十一首曲目,除三首翻唱外,其餘八首均為原創曲,也堪稱是在翻唱盛行的八十年代,香港歌壇偶像歌手的經典專輯裡原創含金量相當之高的唱片。三首翻唱曲目中的兩首來自日本,一首來自台灣。前者均為鈴木キサブロー的作品,一首H20的《想い出がいっぱい》被改編成《愛的替身》,一首高橋真梨子的《ForYou》則被改編成專輯的同名曲《霧之戀》。可以看出儘管這張專輯的原創成份比較高,但真正挑大樑唱主角的還是這兩首東瀛歌曲,也說明了當時香港流行樂壇的音樂人還是處於一個借鑑、摸索的過程中。《愛的替身》堪稱是校長歌唱生涯中給人嗓音音色最乾淨的一首歌,儘管缺少那種招牌的中音磁性,但輕快中暗含憂傷的旋律,在他的演繹下卻有了種欲說還休、欲痛還期待的獨特味道。《霧之戀》則是香港樂壇最早的一首文藝情歌,尤其是譚詠麟半白半唱的主歌處理,更是將情歌中最關鍵的心理部分非常巧妙的融入了歌曲的氛圍中,而這種情與樂的交融,也正是之前香港樂壇流行的幾種風格中最為缺乏的,它們要不是玩技巧,要不就是玩鬼馬,而像譚詠麟這樣的深沉入戲卻是少之又少。
原創部分蔡國權的《亮了紅燈》放在這張專輯多少有點平淡,反倒是他的另一首作品《創造命運》為譚詠麟開創了日後的勵志歌曲歌路,但與日後包括校長自己在內的勵志歌曲相比,這首歌曲卻始終缺少鮮有的對手,那鏗鏘有力的節奏和著名電影人黃白鳴字字珠嘰的歌詞,也象徵了此類型歌曲的最高成就。而《午夜麗人》則同樣開創了一個先河,即通過譚詠麟的演繹來挖掘香港樂壇的創作新人,這首作品的作曲正是香港最早從事電子音樂創作的周啟生,而此後譚詠麟也用同樣的方式給了劉以達機會。雖然這首歌在這張專輯中也並非占據一個很醒目的位置,但洋溢著淡淡BossaNova的曲風,卻不僅獨特而且綺麗,也是一首歷久彌新的醇醉之作。
專輯中的七首作品均由盧東尼編曲,除了《創造命運》和《霧之戀》讓人印象深刻外,第一首譚詠麟的自創曲《傲骨》同樣也頗具匠心,先是一段鼓聲的重擊,隨之轉入緩慢卻充滿力量的旋律之中,之後再經過鍵管樂和鼓聲的過渡而進入到高潮的Rock段落,同樣的旋律被賦予不同的意境,並且在一首作品中交替出現,無疑也是加強了歌曲的表現力度。但比較可惜的是恰恰是在這張專輯的最後,還放了一首盧東尼編配的《一樣的月光》的改編曲《但願不改變》,這樣的對比,卻很容易讓人感覺到他對於《傲骨》編曲的靈感出處。而這也正是當時香港編曲者的癥結所在——多元卻缺乏稜角,一切只為編曲而編曲,唯獨缺少了自我的表達,這當然也和改編盛行的大環境,以及香港本身文化環境有關。同時,也可以聽出這首校長演繹的《但願不改變》,雖然編曲基本延襲原曲,甚至還更為精緻,但由於缺少了那種歷史感、鄉土感、思辯感,所以也就無法還原出《一樣的月光》里那種由衝突形成的衝擊力。這也正是台灣流行音樂的文人傳統和香港流行音樂的偶像根基最大的區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