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類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不管遭遇什麼樣的坎坷,都要相信自己,去適應環境,生活下去。願《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能開啟你快樂、幸福、成功的人生,為你跨越人生的坎坷助一臂之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教你如何走出人生的10大誤區。

作者簡介

黃大建,出生於福建農村,隻身闖蕩上海,現任上海品味鼎公司總經理。在商海奮鬥幾十載造就了他“學習創新”、“獨立自強”、“愛拼善贏”的閩商特性。從農家小娃到公司總經理,他的人生經歷最真實地闡述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媒體評論

當我合上本書,猛然發現自己正處在眾多人生的誤區當中。生活中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但是仔細想想,這些不如意多數是自己造成的。
——《面對真實的自我》作者劉海峰
本書以簡單明了的語言闡述一個個淺顯生動的人生道理,是一本頗具水準的心靈按摩類的勵志讀物。
——《1個月培養1個好習慣》作者李丹婷生活中偶爾會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這些事情往往令我措手不及。可是事過之後,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其實就是那么一點點的小事。
——上海香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興江

目錄

誤區一:模糊的定位模糊的人生
找對方向
模糊的定位,模糊的人生
經驗不能輕易複製
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
迷失自我從失去目標開始
目標太多等於沒有目標
大目標通常難以實現
別讓自卑把你鎖住
不要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喚起心中的雄獅
誤區二:懦弱:上演著向命運屈服的悲劇
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保障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
用貧窮激發強烈的鬥志
越挫越勇,永不退縮
在逆境中尋找向上的動力
放棄堅持就是放棄成功
愛拼才會贏
不被任何人擊倒
自助者天助
誤區三 狹隘的胸懷,注定局限的人生
氣度決定高度
小心“第一印象”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原諒他人的無禮行為
“空杯”心態成就卓越
不要吝惜你的讚美
忍耐中孕育爆發的力量
真誠感謝你的對手
個人的力量總有限
誤區四 貪婪:取捨之間的夾縫
擺脫名利的枷鎖
置之死地而後生
懂得放手才會輕鬆快樂
放棄也是一種有效選擇
吃虧也是一種福氣
適者生存
不做優柔寡斷的失敗者
把眼光放長遠
不知足就不會快樂
人生的痛苦源於貪婪
誤區五:悲觀:毀滅希望的魔鬼
樂觀地看待人生
積極的思維讓你轉敗為勝
希望是生活的燈塔
自己去搭建信念的平台
問題永遠不會自動消失
缺陷不是絕望的藉口
堅定的信念能創造奇蹟
凡事往好處想
耐心等待總會出現希望
在困境中點燃希望之火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誤區六:頹廢:勝利的最強敵人
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
充滿熱情才能贏得希望
進取心是成功的支點
不要輕言放棄
激勵自己衝出絕望
為何不再想一想辦法
困難多是暫時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勇敢抓住機遇
時刻準備著
誤區七:害怕失敗,成功不會靠近
西班牙人的智慧
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
戰勝對未知的恐懼
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來
無險不足以言勇
別害怕創新
做一個越打越轉的陀螺
有“危”才有“機”
誤區八:失控的情緒,社交的深淵
管理好你的情緒
憤怒只會讓你失去理智
嫉妒之心吞噬人的本性
不要為小事生氣
走出自卑的情緒陰影
浮躁會鑄成大錯
戰勝恐懼
猜疑是害人害己的禍根
避免同別人爭論
冷靜面對別人的刁難
誤區九:世事的紛擾,打亂平靜的生活
始終保持平常心
幸福與我們擦肩而過
壓力無處不在
抱怨是一劑毒藥
微笑著面對生活
活在當下,不為明天的事憂慮
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
何必自尋煩惱
誤區十:生活的不幸,讓我們忘記了感恩
學會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感恩心是人生的坦途
卓越與平庸的分水嶺
學會感恩才學會生活
失去愛心,世界將會怎樣
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前言

幾個朋友去郊外爬山。那天,他們玩得很盡興。不知不覺太陽都快落山了,他們還在山頂。如果原路返回還需要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這時候有人提議說知道另外一條捷徑,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下山,但是要跨過一條小溝。
望著越來越低的太陽,他們一致同意走近路。
那小溝大概有幾米深,溝里是潺潺的溪水,在四月的黃昏里發出響亮而空洞的聲音,那種聲音讓人想到不慎失足掉下去的景象……
前進還是後退?他們在溝前猶豫了很久。天,漸漸地暗了下來。
這時候,一個女孩站了出來。她拿了一根樹枝在溝之間比劃了一下。然後放在地上,說:“溝就是那么寬的距離,大家跳跳試試看”。大家很輕易就在平地上跳過了那個和溝寬差不多的距離。但是面對溪水嘩嘩的小溝,有人還是在猶豫。女孩第一個跳過去了。大家相互鼓勵著,一個個也都跳過去了,包括剛才還在猶豫的人。
那個傍晚,他們很快就下了山。而且,在新的道路上,他們還發現了一大片粉紅嫩白的桃花。在這樣一個落英吋節,那絢爛的色彩不能不算一道令人驚喜的風景。而下山沒多久,雨下起來了,又大又急。大家都笑著說:“那小溝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可怕吧!可怕的只是我們心中的想像。

精彩書摘

誤區一:模糊的定位模糊的人生
找對方向
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才能和天賦,在定位人生時,就應該找那些可以發揮這方面天賦的方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努力。上學的時候,老師和家長也最喜歡用愛因斯坦等偉大的天才來說明勤奮的人是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的;而當我們走出校園開始進入社會工作,上司還是說,工作要勤奮,這樣會有更大的回報的。
事實好像也的確如此,那些做事認真勤奮的人不但能在學校取得好成績,而且在工作之後也能得到老闆的賞識。但是,我們不妨從一個極端的角度來看待一下這個觀點。也許你會得到一個驚人的結果:勤奮必須在找對方向之後才有用。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劣勢,這話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人會否認。
你的優勢在一個方面,那么你就可以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在一個方面取得比較大的成績;反之,如果你硬是朝自己的劣勢“進軍”,那么,即便你再努力,最終的結果可能也難以如你所願。
張海萍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就當上了某知名女裝品牌的銷售總經理。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人具有行銷的天賦,他們能夠很快在行銷領域做出突出業績;反之,有些業務員,即便是“天時、地利、人和”所有條件都具備,他還是做不出任何業績,甚至還會拖企業後腿,當然他們的工作也是非常認真、勤奮的,但就是出不了成績。
張海萍原本在大學裡,或者是參加工作初期,表現平平,毫無行銷天賦,為什麼後來可以做得很好呢?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釋:事實上,這種人其實是很有行銷天賦的,只是他們的行銷天賦隱藏在“隱性性格”之中,也就是說,他們具有那種潛能,以前是潛能沒有發揮出來,而現在通過努力,通過實踐,他們發掘出了自己的潛能,所以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這還是說明他們的行銷才能是“天賦”。同時,不適合乾銷售的同志也不必傷心,因為你肯定有其他方面的天賦,那么,只要你把自己那方面的天賦發揮出來,你照樣可以做很大的事業!
但千萬不可以用“我不是這塊料”做藉口,必須在努力達到一定程度才有資格說這句話。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才能和天賦,在定位人生時,就應該找那些可以發揮這方面天賦的方向。
模糊的定位,模糊的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
正確認識自己,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生課題,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你的人生定位模糊,在不同的角色轉換中,就會易於迷失自我。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發揮自身的潛能,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塊鐵以為自己是一塊金子。
有一天,這塊鐵遇到了鐵匠,鐵匠對它說:“如果你願意的話,我要把你打造成一把鋒利的寶劍。”可鐵卻說:“我是一塊金子,為什麼要把自己打成寶劍。”鐵匠搖搖頭,遺憾地走了。
鐵塊為了證明自己是金子,便踏上尋找同伴之路。
有一天,鐵遇上了一塊銅。銅渾身黃燦燦的,熠熠發光。鐵高興地說:“你在發光,你一定是金子!”銅說:“我不是,我是銅。金子比我光亮得多。”於是,鐵又繼續上路尋找金子。
在路上,鐵又遇見一塊銀,閃閃發亮。鐵激動地問:“金子,你好啊!”銀看看鐵說:“你認錯了,我是銀。金子是黃燦燦的。”
鐵很失望,繼續向前走。終於,有一天,鐵看見了金子,被金子的光晃得頭暈目眩。鐵說:“你就是金子吧?”激動之餘,他傷心地知道了自己並不是金子,自己一直錯了。
金子安慰鐵塊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用。但是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發揮最大的潛力。就像鋒利的寶劍永遠也不會由金子做成。”
鐵塊永遠也成不了貴重的金子,即使它再怎么努力,最後的結果也會讓它失望。如果它能夠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塊鐵,那么它完全可以成為寶劍或者其他有用的東西。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驕人的成績,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準確地定位自己的人生角色。只有清楚地認識自己,才會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才會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才能把握自我、完善自我。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長期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是關於自我定位對人生所產生的影響。調查人員選取了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相當的年輕人為調查對象。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自我定位;60%的人自我定位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自我定位;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自我定位。
通過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這些年輕人的生活狀況與自我定位有極大的關係。
那些占3%的人。25年來都朝著同一方向不懈努力,堅守目標。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許多人成為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
那些占10%的有清晰短期定位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不斷實現目標,生活狀況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物,如工程師、企業家、大學教授等。
那些占60%的定位模糊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安於現狀,都沒什麼特別的作為。
其餘占27%的無定位者,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常感到沒有出路,靠社會的救濟金過日子,常常失業,抱怨社會、抱怨他人、抱怨人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乾什麼,更不知道如何努力,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
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就沒有了目標和方向。沒有人知道一艘沒有方向和目標的船將駛向何方,也許注定它只能在廣闊的大海中迷失或者消亡。很多人的失敗,並不是自己不夠努力,也不是自己不夠聰明,而是自己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
試問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具有什麼樣的才能?而這些才能又如何能為自己贏得事業上的成功?如果這些問題令你一時很難回答,那么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經驗不能輕易複製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會有自己的天地。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無法取代的獨特性,如果只看到別人風光的一面,就容易喪失對自己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從而無法自信地生活著。而盲目地模仿別人只會迷失自我。
麻雀它覺得孔雀走路顯得很高貴,特別是當孔雀抖開尾巴上美麗的羽毛時,多么漂亮啊!“我也要像這個樣子,孔雀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麻雀想,“那時候,所有的鳥都會羨慕我、讚美我的。”
於是,麻雀開始模仿孔雀的樣子,它伸長脖子,抬起頭,深吸一口氣讓小胸脯鼓起來,伸開尾巴上的羽毛,也想來個“孔雀開屏”。可是這些做法是那么可笑,當麻雀學著孔雀的步法前前後後地踱著方步時,它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腳都疼得不得了。其他鳥類都嘲笑它。
“這實在太難受了!我不想再學了,”麻崔想,“我還是當個麻雀吧!”但是,當麻雀還想像原來那個樣子走路時,已經不行了。
模仿是學習的途徑之一,但是在模仿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自己的特點,這樣才能準確地為自己定位。有不少新出道的歌手是模仿前輩踏上自己的演藝之路的,其中不乏後來大紅大紫的人。但是我們不妨回想一下,那些後來能在歌壇有一席之地的歌手,都在模仿之後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人,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某一豎要像王羲之。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划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了這一步,才覺得心裡頭踏實。
那么,究竟誰更高明呢?兩個人誰都不服誰。
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
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競哪一筆是您自己的?”
兩人相持不下,最後各自回家。但是爭吵過後,兩人認真研究了對方的書法,發現彼此有很多東西可以相互學習。於是兩個人放下成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兩人都成了一代書法大師。
學習前輩的經驗和套路可以讓自己突飛猛進,而走不出前人的框架,也就不會有自己的天地。
一味地模仿甚至會失去自己本來的優勢。前人走過的路,也許不適合你跟著重新再走。找到自己獨特的、不能與別人重複的特色往往能夠有所成就。一個失去了自我的人,只是在重複做別人做過的事情,沒有了思想也沒有了活力,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悲劇嗎?
“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相信信奉這句話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即便是筆者自己,在做一件全新的工作時,也會四處尋找以往成功的經驗,作為借鑑。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但事實上,成功的經驗是不可以複製的!
所有以往成功的案例,它都是在一定時期,在一定的環境下,遇到合適的機會才會獲得成功;而現在我們所面臨的環境,與當初成功的環境有著天壤之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