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本書無論你是青年企業家、推銷員、家庭主婦、學生,還是熱戀中的情侶,這都是一本能讓你思想更成熟、舉止更得體的好書。我們相信它必將成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本書。
本書對你的十二種功用:
1 使你擺脫以前心理的束縛,給你全新的思想,眼光和志向。
2 使你更容易交上朋友。
3 使你更受歡迎。
4 使你易於獲得他人的首肯。
5 提高你的聲望和事業獲得成功的能力。
6 使你得到新客戶。
7 增加你賺錢的能力。
8 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推銷員,一個更優秀的職員。
9 幫助你恰當地處理抱怨、避免爭端,使你與人保持愉快的關係。
10 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演講者,一個風趣的談話者。
11 使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套用心理學原則。
12 幫助你在交往中激起他人的熱忱。
內容簡介
《人性的弱點(第55版插圖珍藏本)》匯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勵志經典,出版後立即獲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暢銷書。無數讀者通過閱讀和實踐書中介紹的各種方法,不僅走出困境,有的還成為世人仰慕的傑出人士。只要不斷研讀《人性的弱點(第55版插圖珍藏本)》,相信你也可以發掘自己的無窮潛力,創造輝煌的人生。作者簡介
戴爾·卡耐基(1888~1955),美國戴爾·卡耐基研究所所長,現代成人教育之父。畢業於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幼時性格怯弱,自卑感使他不敢與人交往。為了克服這個缺點,他在大學讀書時就開始研究辯論術。畢業後,他當過教師、推銷員,搞過編劇、演出,做過生意。但最後他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是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研究的辯論術,並因此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作者傾一生之力研究人性問題,最終得出一個影響深遠的結論:人類存在著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弱點,阻礙著人們之間共同合作、和睦相處。他研究的目的,就在於引導人們運用心理學的原則,去克服這些弱點,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從而贏得讚許、支持和友誼,開闊視野,增進影響力和成事的能力。
作者花費了15年的心血,涉獵了各類報章雜誌,閱讀了許多哲學、心理學書刊,查考了法院檔案,並走訪了許多知名人士,最後才嘔心瀝血完成本書。本書自1937年問世以來,一直穩居成功勵志類圖書榜首數十年,開創了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全球銷量達1.5億冊。
《人性的弱點》原來以單行本出版,自第55版起(也就是作者生前最後的修訂版)與作者所寫的《影響力的本質》一書合併出版,成為戴爾.卡耐基最經典的作品,本書即從這一版本譯出。
目錄
如何從這本書獲得最大收益前言
自序
第一篇 待人處世的三大原則
第一章 不要過分責備別人
第二章 真誠地讚美別人
第三章 滿足對方的需求
第二篇 討人喜歡的六大奧秘
第一章 真誠地關心別人
第二章 微笑的魅力
第三章 牢記別人的名字
第四章 學會傾聽
第五章 談論對方關心的事情
第六章 美言一句三冬暖
第三篇 說服別人的十二大要訣
第一章 避免與人爭論
第二章 尊重別人的意見
第三章 坦率承認自己的錯誤
第四章 說話要和氣
第五章 儘量讓對方說“是”
第六章 滿招損,謙受益
第七章 勿強加於人
第八章 真誠地為別人著想
第九章 同情對方的處境
第十章 把對方當君子
第十一章 把自己的觀點形象地表達出來
第十二章 激發對方的競爭意識
第四篇 矯正對方錯誤的九種方法
第一章 刮臉前先塗肥皂
第二章 指出別人錯誤時要委婉
第三章 收斂鋒芒
第四章 讓對方發表意見
第五章 保全對方的面子
第六章 真誠的讚賞
第七章 給對方一個美名
第八章 鼓勵對方
第九章 使人們樂意接受你的建議
第五篇 一封創造奇蹟的信
第六篇 擁有幸福美滿家庭的七個原則
第一章 切莫喋喋不休
第二章 不要試圖改變你的配偶
第三章 切勿批評你的家人
第四章 真誠地讚美你的愛人
第五章 隨時關心自己的家人
第六章 夫妻間更需要理解與支持
第七章 別做婚姻的文盲
附:幸福家庭測量表
前言
那是去年冬天一個寒冷的夜晚,2500多名青年男女擠進了紐約賓夕法尼亞飯店的舞廳。還不到7點半鐘,那個寬敞的舞廳里已經是座無虛席了,直到八點多鐘,仍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聽眾潮水般向裡面涌去。樓道里早就擠得水泄不通,晚來的人幾乎沒有立足之地了。奔忙了一整天后,這些人竟然心甘情願地拖著疲乏的身體在這裡站上一個半小時,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是想觀賞名模時裝表演?
還是想一睹大明星的風采?
不,都不是!這些人是被報紙上的一則廣告吸引過來的。兩天前,他們在《紐約太陽報》上,看到了一則引人注目的廣告。
廣告是這樣寫的:
你想增加收入嗎?
你想掌握說話的藝術嗎?
你想做個傑出的領導者嗎?
那么……
信不信由你,在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裡,由於經濟不景氣,高達20%,的人要依賴救濟金生活。2500人在看到那則廣告後,匆匆離開自己的家,趕往賓夕法尼亞飯店。
這則廣告不是刊登在普通的小報上,而是登載在最著名的《紐約太陽報》上。《紐約太陽報》的讀者群大多是社會的上層人員——公司的高級白領、經理人和企業家等,他們的年收入從20000美元到50000美元不等。
這些蜂擁而至的人群,是趕來聽一個講座的。講座的題目是“如何有效地和他人溝通”,講座由戴爾·卡耐基創辦的人際關係研究會主辦。
那么,2500名聽眾為什麼會對這一講座如此感興趣呢?
完全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導致的壓力所引起的嗎?
顯然不是。這個講座在紐約已經舉辦24年了,幾乎每次都是全場爆滿。
在此期間,一共有15000多名商業人士和職業專家接受過戴爾·卡耐基的訓練。那些規模龐大、人浮於事的機構,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和改變公司風氣,都先後舉辦了這種講座。這些機構包括西門子電器公司、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白羅克聯合煤氣公司、白羅克商會、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以及紐約電報電話公司等。
他們從這種講座里能得到些什麼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了尋找答案,芝加哥大學、美國成人教育協會和青年聯合學會,花費了兩年時間,投入了25000美元,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
調查顯示,成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健康,其次就是人際交往的技巧。他們並不奢望成為一個演說家,也不喜歡看那些晦澀的心理學書籍,他們渴望得到的只是那些能實際套用到工作、社交、家庭中的建議。
是的,調查報告表明,他們所需要的,正是我們準備提供給他們的東西。
但是到哪裡去找傳授這方面技巧的書本呢?迄今為止,還從來沒有哪位專家寫過這方面的書籍,來幫助人類解決日常生活的這些困惑。
這是個難解的謎。從古至今,關於文學、藝術、哲學以及各種自然科學的著作多如牛毛,但為廣大民眾求賢若渴的這類書,卻一本也沒有。
看到這裡,你也許就會明白,為什麼那則短短的廣告,會吸引那么多人不顧冬夜的嚴寒,爭先恐後地擠進賓夕法尼亞飯店。很明顯,是因為那裡有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是因為大家渴望得到它所提供的那些觀念和技巧。
精彩書摘
第一篇 待人處世的三大原則第一章 不要過分責備別人
1931年5月7日,紐約市警察局開展了一次空前絕後的大型追捕行動,追捕臭名昭著的克羅雷。他是個滴酒不沾的清教徒,也是窮凶極惡的殺人犯,同時更是大名鼎鼎的雙槍神槍手。經過幾個星期激烈的圍追堵截,克羅雷終於走投無路了,最後,他只得逃到他情婦的公寓裡以死相拼。
150多名警察把他藏身的公寓圍得水泄不通。然後在房頂上挖了個洞,往屋裡扔催淚彈。同時在周圍樓房的屋頂上架設好了機關槍。沒多久,警察與罪犯之間的激烈的槍戰開始了。克羅雷躲在屋裡厚實的沙發後面,不斷向警察開槍,這場警匪格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據保守估計,圍觀民眾至少也有上萬人,大家都為能欣賞到這齣千載難逢的大鬧劇而興奮不已。
最後,克羅雷終於被警察抓住了。警察總監馬路尼說,這位以雙槍聞名的神槍手是紐約治安史上罕見的兇犯,他殺人就像切蔥,他將被判處死刑!
對自己的這種行為,克羅雷自己又會作何感想呢?當警方人員圍剿他藏身的公寓時,發現了克羅雷給自己的親人留下的一封信,寫的時候因傷口流血,信紙上留下了斑斑血跡!克羅雷的信是這樣寫的:“在我的外表下面,是一顆疲憊的心——那是仁慈的,不願傷害任何人的心。”
在被捕前夕,克羅雷駕著汽車在長島一條公路上跟一個女伴調情。這時來了一個警察,走到他停著的汽車旁邊說:“請出示你的駕駛執照。”
克羅雷二話不說,突然拔出他的手槍,朝那個警察連開數槍,警察終於倒地而死。接著克羅雷從容地從汽車裡走出來,撿起那個警察的手槍,又朝地上的屍體放了一槍。這就是克羅雷所說的:“在我的外表下面,是一顆疲憊的心——那是仁慈的,不願傷害任何人的心。”
當克羅雷被判死刑坐上電椅時,他會說“我這是咎由自取”嗎?不,他永遠不會那么說的,相反,克羅雷最後的一句話是:“我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可見,窮凶極惡的克羅雷絲毫不覺得自己很壞。
事實上,和克羅雷一樣到死都執迷不悟的罪犯,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不妨再聽聽下面這些話:
“我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人們,使他們獲得幸福,過著舒服的日子,而我所得到的只是社會的侮辱和通緝。”
這是美國黑社會的頭號人物阿爾·卡彭所說的話,他非但不認為自己是個壞人,反而還振振有詞地以為自己是個慈善家——他認為社會誤解了他的善行。
達奇·舒茲是紐約最大的流氓,在內訌中斃命前,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竟說,他是為民眾造福的人。
我曾和星星監獄的負責人華賴·勞斯有過幾次通信。他說:“在星星監獄裡,幾乎沒有罪犯承認自己是壞人。他們會告訴你,自己為什麼要撬開保險箱,或開槍傷害別人,他們為自己反社會的行為辯護,堅持認為政府不應該把他們囚禁起來。”
不僅是阿爾·卡彭、雙槍手克羅雷、達奇·舒茲和監獄的暴徒,認為自己很無辜,就是一般的人,在面對自己的過錯時,又是怎樣的態度呢?
已故的沃納梅克曾這樣說:“30年前我就明白了,責備別人是不明智的。其實每個人自己所做的事都很難十全十美,又怎能苛責別人呢?
沃納梅克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可是我卻到40多歲才參透箇中奧妙。
批評別人是沒有用的,它只會激發別人的防禦心理,使其竭力為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的,它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嚴重時還會激起別人的反抗。
以前的德國軍隊就有一個慣例,無論是對一件事情有多么不滿,都不許立即提出異議,必須等到第二天怨氣消失後才能申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有這種必要——尤其是對嘮嘮叨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脾氣暴躁喜歡訓人的上司,以及那些吹毛求疵的刻薄的人來說,尤其需要謹記這一點。
無數的歷史告訴我們,批評別人是毫無效果的。羅斯福和塔夫脫總統那場著名的爭論至今還讓美國人記憶猶新:這場爭論不僅導致了共和黨的分裂,讓民主黨的威爾遜晉身為白宮主人,而且迫使美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我們不妨簡單回溯一下這段史實。
1908年,羅斯福離開白宮,讓塔夫脫任總統,自己跑到非洲獵獅子。當他回國後,情形發生了變化,他指責塔夫脫太保守。為了掌控下屆總統提名,他組織了進步黨。這幾乎使共和黨滑向了崩潰的邊緣。就在那次選舉中,塔夫脫和共和黨只獲得了巴馬特州和猶太州兩個州的贊助,這是共和黨歷史上的慘敗。
羅斯福責備了塔夫脫,可是塔夫脫有沒有責備自己呢?當然沒有。塔夫脫兩眼含著淚水委屈地說:“真不知道怎么樣做才好,我已經盡力了。”
究竟是誰對誰錯呢?我不知道,也無須知道。不過我想指出的是,不管羅斯福怎樣批評,塔夫脫都不會覺得自己不對的。相反,那只會使塔夫脫竭盡全力為自己辯護。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迪伯特唐油田貪污案。這個轟動全國的事件,使美國人民多年來一直憤憤不平。
貪污事件的主角是哈定總統任上的內務部長阿爾伯特·霍爾。當時霍爾被委派主持政府在愛爾克山的油田出租事宜。那塊油田是政府預備未來海軍用油的保留地。而霍爾竟然未經招標,逕自把這份豐厚的契約給了他的朋友杜海尼,並收了10萬美金的賄賂。
接著,霍爾又用高壓手段,命令美國海軍進駐愛爾克山,把附近油井的採油者趕走,以免他們影響愛爾克山的石油產量。這些被武力趕走的同行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跑進法庭,揭發了愛爾克山油田一億元的貪污案。這件事發生後,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幾乎使哈定總統的行政系統癱瘓,共和黨人的聲譽也急遽下降,而位高權重的霍爾也鋃鐺入獄。
此時,霍爾後悔了嗎?不,根本沒有!
幾年後,胡佛總統在一次公共演講中暗示,哈定總統的死與一個朋友的出賣有關。當時霍爾的妻子正好在場,聽到這話,她立刻從椅子上跳起來,聲嘶力竭地叫著:“什麼……哈定是被霍爾出賣的?不,我丈夫從未出賣過任何人。即使這間屋子堆滿了黃金,也不會誘惑我丈夫做壞事。相反,他是被別人出賣,才走向刑場,被釘在十字架上的。”
由此你可以明白,人類的天性,是做錯事只會責備別人,而絕不會責備自己,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當我們想批評別人時,最好想想阿爾·卡彭、克羅雷和霍爾等人。
批評就像飼養的鴿子,遲早會飛回來的。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們批評的對象,也會為自己辯護,並反過來譴責我們。
1865年4月15日,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在一家簡陋的公寓的臥室中,被暗殺後的林肯虛弱地躺在床上。床鋪太小,修長的林肯只能斜躺著。房內的煤氣燈發著慘暗的光,牆壁上一幅名畫的複製品隱約可見。
在林肯即將去世的時候,陸軍部長史坦頓感慨地說:“全世界再也沒有比躺在這兒的人更完美的了。”
林肯為什麼能如此深得人心呢?我花了10年時間研究林肯的一生,並用整整三年的時間,寫了一部書,書名為《林肯性格的魅力》。
儘管我對林肯的為人處世和家庭生活了如指掌,但我還是對他待人接物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研究。難道林肯從來都不批評人嗎?不是。他年輕時住在印第安納州。那時他不但喜歡批評別人,還愛寫信嘲笑別人。他往往把寫好的東西,扔到大街上,使人們很容易發現,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很多人對他的反感。
林肯在伊利諾州的春田鎮做律師後,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攻擊反對他的人,有一次的行為影響了他的一生。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個名叫詹姆斯·席爾斯的自大好鬥的愛爾蘭政客,他在春田的報紙上寫了一封匿名信諷刺他,結果搞得全鎮沸沸揚揚。席爾斯一向很自負,這件事使他惱羞成怒,後來,他終於查出這封信是林肯寫的,於是他跳上馬,找到林肯,宣布要與他決鬥。
林肯雖然很不願意,但也不好意思拒絕。身高手長的林肯選擇了騎兵用的大刀,並向一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學習刀術。後來幸虧雙方監護人的調解,他和席爾斯約定在密西西比河沙灘上舉行的決鬥,才不了了之。
那件事情讓林肯終生難忘。從此以後,林肯再也不寫侮辱人的信,再也不譏笑別人了。
美國內戰的時候,林肯接連五次委派新將領到波多馬克河的第七戰場,每次都遭到了慘重的失敗。林肯失望極了,他懷著沉重的心情獨自在屋子裡踱步。那時,幾乎有一半的美國民眾都譁然指責這些無能的將領,但林肯卻依然保持著平和的態度。他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是,“不要批評別人,免得被別人批評。”
當林肯的妻子和身邊的人刻薄地批評南方人時,他總是這樣說:“不要批評他們,如果在相同的情形下,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的。”
可是,如果說誰有資格批評別人,那毫無疑問就是林肯了。
1863年7月1日至3日,在蓋茨堡爆發了南北兩軍的激烈戰鬥。4日晚上,李將軍率領南軍趁大雨連夜撤退,退到波多馬克河。這時,他們才發現河水猛漲,根本無法渡河。背後的北方軍隊正窮追不捨,南軍的情勢異常危急。林肯認為這是扭轉局勢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果斷地作出決定,下令米德將軍取消作戰會議,立刻追擊南軍。
誰知米德將軍對總統的命令置若罔聞,仍然按原計畫召開作戰會議,一味耽誤時間不說,還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拒絕進攻。沒多久,河水逐漸消退,李將軍率領部隊渡河揚長而去。
知道這件事後,林肯氣憤不已。當著兒子的面,林肯憤怒地說,“上帝啊,開什麼玩笑?南軍已經唾手可得了……在這種情形下,任何人都能手到擒來,如果是我,早就把他捉住了。”
在盛怒之下,林肯給米德寫了封信!補充一句:在林肯的這段時期中,他是非常克制,措辭非常謹慎的,所以1863年的這封信,可以說是最嚴厲的斥責了。
林肯這封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將軍:
也許你還不知道放任李將軍逃走的嚴重後果。他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如果能將他捕獲,再加上最近我們的幾次勝利,立即可以結束這場戰爭。
可是照現在的情形來看,戰事將會無限期地拖延下去。既然上次你不能成功地追擊李將軍,你又怎么能保證再次襲擊的成功呢?對你,我已經不抱什麼幻想了,因為你已經讓黃金般的機會逃脫了,這真讓我痛心。
親愛的讀者,你們覺得,當米德看到這封信後,會作何感想呢?
不過米德永遠也看不到那封信了,因為林肯根本就沒有寄出去過。這封信是林肯去世後,別人從他的檔案中發現的。
據我猜想。林肯在寫完這封信後,望著窗外,喃喃自語:
“再想一想,也許我不該這樣倉促。對坐在寧靜的白宮裡的我來說,命令米德發起進攻,是很輕而易舉的,可是如果當時我在蓋茨堡的戰場,像米德一樣目睹了太多的血腥場面,也許我就不會急於向李將軍進攻了……如果我的個性也像米德一樣優柔寡斷,那么我可能會做出和他一樣的舉動。
“現在事已至此,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如果我寄出這封信,雖然可以消除我的心頭之恨,但米德卻會感到委屈。引起對方不快還只是小事,萬一他盛怒之下,辭去軍隊的職務,豈不是太可怕了嗎?”
於是,林肯終於沒有把信發出。因為林肯從過去的痛苦經驗中知道,尖刻的批評是無濟於事的。
羅斯福總統曾經說過,在他任總統期間,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他都會坐在座椅上,仰頭望著牆上的林肯肖像,這樣問自己:“如果林肯處於我目前的困境,他會怎么做呢?”
當我們想批評別人時,不妨看看鈔票上的林肯頭像,以提醒自己冷靜對待。
也許你很想指正身邊的人,這固然是出於好心。但你為什麼不從自己做起呢?即使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改變自己也要比指正別人有效得多。
“敢於向自己宣戰的人,必已肯定自己的價值。”
這句話是英國詩人白朗寧說的。如果一個人想達到完美的境界,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修煉。只要他能夠不斷完善自己,那么他的前景必然會非常美好。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隨意指摘別人了。但這樣做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我年輕時朝思暮想著自己能出人頭地。當時我正準備給一家雜誌社寫一些關於文壇作家的文章,為了了解美國著名作家戴維斯的寫作方法,我特意寫了一封信向他本人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