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經訣》

《五字經訣》

《五字經訣》為楊班侯所傳,是習練太極拳的經典拳訣。

原文提要

拳理極精細,勿以當兒戲。
 欲學拳術者,先將基礎立。
 拳中基本功,有長即是師。
 研究其理性,技擊是其次。
 萬莫學死方,動作要有理,
 不學招法手,與死方無異。
 比如當大夫,盡學成方劑,
 藥方開出來,等候病來治。
 得病合我方,未聞有此理,
 就是有點效,也是瞎碰到。
 結果背原理,傷病不為奇,
 莫學拍打功,以免本能失。
 皮肉徒受苦,氣血多凝滯。
 有害於衛生,又有礙拳意。
 力緊神便死,豈能把人治。
 懷疑不憑信,請自體察試。
 要知拳中理,首先站樁起,
 意在宇宙間,天地人一體。
 運動如抽絲,開弓即試力,
 四肢弓崩撐,運動軟慢松。
 屈伸與開合,身由雲端起,
 呼吸細靜長,舒暢皆如意。
 形象似顛狂,如醉如呆痴,
 蛇形趟泥步,揉球摩擦力。
 兩手似兜泥,如撈稠糖稀,
 內外要松靜,斂神聽細雨。
 綿綿覺如醉,悠悠水中戲。
 默對向天空,虛靈須定意。
 洪爐大冶金,陶熔物不計。
 神機由內變,調息呼吸氣。
 守靜如處女,動似迅雷至,
 力松意宜緊,本是涵養氣。
 螺鏇滾無形,毛髮力加戟,
 筋骨遒即放,渾噩一驚時。
 支點增強力,遍體彈簧似,
 百骸若機輪,鏇轉有勁力。
 腰身似蛇驚,步行鏇風起,
 縱橫起波瀾,如鯨迴旋式。
 頂心力空靈,渾身如線提,
 兩目神光斂,鼻息耳凝閉。
 小腹要常圓,胸肋微含蓄。
 指端力如電,骨節鋒棱起。
 活潑比猿捷,邁步如貓似,
 大凡舉與動,渾身皆訊息。
 一觸即爆發,威力無邊際,
 學者莫好奇,要用自然力。
 良知與良能,實踐學來的,
 動靜任自然,萬勿用拙力。
 返嬰尋天真,軀柔如童浴,
 勿忘勿助長,升堂漸入室。
 論技說應敵,不費吹灰力。
 拳術之動作,手足板眼齊,
 首要力均整,內外要合一。
 屈伸隨意往,樞紐不偏倚。
 動靜分虛實,陰陽水火濟,
 精神宜內斂,練神得還虛。
 頭打腳隨走,站他中央地,
 任有萬能手,總也難逃避。
 路線踏中心,鬆緊不滑滯,
 鏇轉要穩準,鉤錯互相宜。
 力純智和愚,審慎對方力,
 隨屈忽就伸,相互虛實移。
 運動如弓滿,著敵似電急,
 鷹膽虎威視,足腕似倪泥。
 鶻落似龍潛,渾身盡爭力,
 面善心要狠,膽大更須細。
 纏劈攢裹橫,扭擰彈簧力,
 接觸揣時機,叱奼如雷似。
 變化影無形,周鏇意無意,
 披從側方入,閃展全無空。 
 擔化對方力,搓磨試其功,
 歉含力蓄使,黏粘不離宗。
 隨進隨退走,拘意莫放鬆,
 拿閉敵血脈,扳挽順勢封。 
 軟非用拙力,掤臂要圓撐,
 摟進圓活力,摧堅戳敵鋒。
 掩護敵猛入,撮點致命攻,
 墜走牽挽勢,繼續勿失空。
 擠他虛實現,攤開即成功,
 順勢閃拿欺,展軟柔化吸。
 撤退近托推,手腳一齊發,
 伸手看形容,身法要偏行。
 見手分左右,避手吸進身,
 上下用反勁,手腳要同心。
 勁到吸閃空,撞崩化欺沖,
 手到隨身變,用時間如電。
 黏手軟綿隨,氣在眼前追。
 來時機伶進,拳打要進身。
 見勢順他勁,變步擰腰身,
 手眼身法步,欺到方為真。
 擄手隨身靠,捆時反勁欺,
 進步耳如風,沉氣在腹中。
 若見長手法,指擄閃進崩,
 若見短手法,長勁沉氣中。
 若見亂手法,偏砸順身攻,
 動手先看肩,指手在胸前。
 肩偏手必到,身仰腳必發,
 伸手步先行,見勁順手中。
 若見力過猛,撒化閃進空,
 進步捋崩擠,擄發順勁倚。
 手眼身法步,隨時變體形,
 出手要平身,開門手為真。
 若見高手法,撞倚先拔根,
 掤架打中線,擄推撞進身。
 若見沖天手,變掌擄崩穿,
 若見矮手法,抽腰走上身。
 法本耳目思,掌本面目排,
 手到撒化變,欺步看路線。
 撞進里外手,反拿隨身轉,
 拐擄指閃欺,見手反拿腕。
 欺步崩撞勢,動手氣下轉,
 進身本氣根,拿破隨手變。
 聽問黏沾連,進步柔化推,
 上下要相隨,內外要合一。
 試聲山谷應,神氣要貫足,
 恭慎意且合,五字要言記。
 見性明理後,反向身外去,
 莫教死方滯,莫教招法拘。
 句句是要言,莫當是兒戲,
 願我同道者,切記要切記。

作者簡介

楊班侯楊班侯

楊鈺(1837-1892),字班侯,楊露禪的次子。生於道光十七年,自幼隨父習太極拳術,終日孜孜苦練,不間寒暑。但是露禪課督嚴厲,不使少息,經常受體罰,幾乎想逃跑。後跟武禹襄習太極拳,又得王宗岳《太極拳論》,藝更精進。根據河北永年縣誌記載:楊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嚴父真傳,學武悟性極高,騰挪跳躍,象猿猴一樣,尤其擅長太極大桿技術,掌握了太極拳的奧秘。他繼承了乃父衣缽,武功卓絕。
約在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19歲時隻身來北京,先跟其父楊祿禪在端王府教拳。一說在淳王府內教授其子侄習武。後在北京新橋香餌胡同設場授徒,因不被時人所識,又沒重視其攻防作用,一度被冷漠。後經楊露蟬來京親臨指導,楊式太極拳始傳於北京,漸及全國。
班侯性情剛躁,好打不平,善用散手,數折強梁,年尚未滿二十,已經是名滿京華。尤其是拳擊雄縣劉武師和北京西四牌樓比武教技兩件軼事,至今人們尚津津樂道。
後到清政府旗營任教官。得戴藍翎武德騎尉一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