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

《中國書畫》

《中國書畫》一書為大16開本國際標準,精裝裝幀,全彩印刷。擬將分為書法卷與國畫卷,本書將以國際性的視野和思維,系統、詳實記載當代書畫名家的藝術人生,展示藝術創作精品,感受藝術家的人品魅力,突出書畫與經濟、書畫與市場、書畫與生活之間的互動關係,並希望藉此向更多藝術家提供互相觀摩交流學習的機會。書法卷收錄了啟功、劉炳森、沈鵬、季良生、鄭有國、權希軍、徐克明、呂志強、李鐸、申秀明十位藝術家的作品。本書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於2012年7月正式出版。

基本信息

 前言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從未間斷,斗轉星移,往事越千年。細膩純樸的中國書畫藝術既有崇山峻岭的渾厚高遠,又有溪流大河的空靈與奔放。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世代享受著書畫藝術的滋養,同時也創造了歷史悠久的華夏文明。

中國書畫藝術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繁榮的發展。目前在當代書畫藝術這片沃土上生活和走出的許多書畫藝術家不僅在全國甚至在世界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書畫家金字塔形的穩定結構。雖然有些藝術家是一邊工作一邊創作,但他們的內心情感和文化根脈都深深紮根在書畫藝術這片沃土上。此次展出的十位藝術家的作品無論工細亦或狂放,也無論取材于田園還是山川,他們書寫和描繪的詩情畫意都強烈體現著對書畫的依戀和故土的情懷,作品中質樸祥和的氣息詮釋著他們對書畫內美的理解。在這盛世中華,國家昌盛之際希望本書能為大家獻上一份醇厚豐美的文化佳肴。

作者簡介

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書的第八代孫。於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病逝於北京。主要代表作有《啟功業稿》、《啟功韻語》、《古代字型論稿》等。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書畫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顧問等要職。

劉炳森,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武先生。1937年8月出生於上海,祖籍天津武清,2005年2月15日因病於在北京逝世。一九六二年夏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山水科本科畢業,同年秋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法畫繪畫的臨摹複製和研究工作至今。歷任北京博物院助理技術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聘教授、日本白扇書道會顧問、日本書道研究泉會顧問、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委員等。自幼臨帖,十九歲時參加“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得何二水、鄭誦先、寧斧成等人指導。學書從魏碑入手,對唐代諸家尤其是顏楷,用力尤勤。後功隸書,初習《華山碑》、《乙瑛碑》等悉心研習,所作章法嚴謹,儀態雍容。

沈鵬,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齊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於江蘇江陰。幼年始習字畫。少年從張松廠(清末舉人)等人學習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曾任全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及《中國書畫》主編。兼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理事、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顧問、炎黃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之友》雜誌名譽主席等職。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書體兼及隸、楷多種面貌,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

季良生,筆名青田山客,1948年生,浙江青田人,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政治系和首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任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學學會研究員、中國當代藝術協會終身名譽主席、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書畫藝術委員會終身名譽主席、英格蘭皇家藝術基金會學術顧問、福建海西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自幼酷愛書法,五十餘年墨耕不輟、書宗晉唐,遍學歷代名家碑帖,自成風格,特別是在“毛體書法”上有著獨特的研究和感悟,成就斐然。

鄭有國,著名書法家,字朗清,漢族,1955年生於四川省南部縣,現為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南校區主任,並擔任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主席、中華書畫學會副主席、香港中華藝術家協會榮譽會等全國十多個省市書畫協會(院)職務。其五歲隨祖父學書,師從多人,臨摹研習晉唐宋名家書帖數年,打下雄厚基礎。鄭有國的書法,筆墨豪放、飄逸、典雅;結章表現出強烈的力量節奏,氣血流暢;陰陽化合;作局追求神韻,書法性靈,感染力強;表現出瀟灑、豁達、激揚的獨特風格;先生書法的另一獨特之處,追求調和漢字的五行屬性,使作品通篇木火金水生克平和,與天地人化為一體。

權希軍,1926年8月生,山東煙臺市人,大專文化,著名書法家。權希軍先生自幼喜愛書畫,少年臨池多年,為後來學習書法打下初步功底。參加革命以後做宣傳工作時,習油畫、畫領袖像。建國後到中央機關工作,曾任中央組織部黨辨主任,工作之餘研習書法、篆刻,後來走上專業。晚年探索刻字藝術,為我國現代刻字奠基人。有時也作國畫,以豐富筆法。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刻字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中心顧問、中國國際書畫人才網學術顧問。先生學古求新,自成書路,其作品技法細膩,墨色豐富,用筆挺進瀟灑、氣韻生動、富有變化,有鮮明的節奏感,在穩實中透出輕靈。

徐克明,漢族,剪書創始人、中國一級著作家、篆刻家、詩人、《中國當代書法史》入編45人之一。1945年12月生於陝西省大寧縣,6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65年3月入伍,任連部文書、師組織科幹事。71年7月轉業,在中共大寧縣委組織部任科長、組織部副部長、衛生局黨總支書記,2007年退休。《論剪書》一文被國家級數十部大型文獻刊載,並與《剪書為何能問世》均被評為首屆“共和國重大前沿理論成果創新”特等獎。

呂志強,1954年生於廣州,廣東鶴山人,幼年師從嶺南著名麥華三教授。現為廣州市荔灣區藝術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的副主席、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寫字》教材編委、中國現代青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廣州麥華三書法學會會長、廣州市書法協會副會長、廣州市第十、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2009年度十大當代廣東文化人”,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文化藝術功勳人物”。呂志強系統地研習了歷代法書,廣泛地吸收取晉、唐、宋、明的楷行書精華,並對麥華三老師的小楷、行書反覆研習,體會其筆墨意趣,形成了自己端莊古樸、凝練高雅而充滿內涵的楷書風格;行書在二王和宋人的法帖上吸取法意而自出機抒,或凝重,或流暢,再灑脫中偶見奇險之態。

李鐸,號青槐,字仕龍,湖南省豐陵人,研究館員,畢業於信陽步兵學院。文職將軍,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全國著名書法家,現任國家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約教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協會顧問、齊白石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工業大學書畫學會顧問等。自幼習書,曾遍臨顏、柳、歐、趙、二王等字帖。後學蘇、黃、米、王鐸、博山,旁及鄭板橋、何子貞,上溯秦篆魏碑和漢隸,廣集博彩,兼收並蓄,脫臼出新,獨樹一幟。近十幾年來,他的墨實多次應邀到日本、東南亞國家參展,並為許多重要博物館收藏,為許多著名風景名勝制匾刻石,供遊人欣賞。

申秀明,字一鵬,別號伯牙,當代著名書法名家,書法藝術領軍人物之一。1964年生,河南省淮陽縣人,自幼喜好書法,歷經二十餘年艱辛,遍臨歷代名家書帖,初學歐、顏書體,後專攻二王,以行草書見長,兼工隸書。其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柔和近現代之風格,大字、獨字書法大氣磅礴,行草書法粗獷處如大河奔騰,細膩處似行雲流水,其隸書書法古拙俊雅,集龍門與漢簡於一體,充分體現出了現代書法藝術的真美。

基本信息

主編:陳浩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中路威爾夏大道3C

責任編輯:徐傳洲

裝幀設計:李天羽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80×1230mm1/16

印張:7.06

印數:1000冊

版次:2012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98.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