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怎么辦:當金融危機改變世界》匯集了全球商界、政界領袖及權威經濟學家對世界金融危機的精彩言論與觀點,並就當前形勢下中國經濟如何轉型與復興、中國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中國人如何讓自己財富保值與增值等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媒體評論
對於美國來說,一個時代已經結束了。當前的危機並不僅僅是房產繁榮之後的泡沫破裂,它根本上是為期60年、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的持續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國際投資大師喬治·索羅斯
格林斯潘創下了一個歷任央行行長絕無僅有的紀錄:在他的任期內,美國市場上發生了兩場大規模的資產泡沫,先是股市泡沫,後是房市泡沫。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保羅?克魯格曼
我們數百萬的公民每天晚上會半夜醒來,為是否能支付起賬單、保住房子、為退休存下足夠的錢感到擔心。
——美國總統歐巴馬
這場危機對中國經濟也造成較大;中擊,我們正面臨嚴峻挑戰。在危機中,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沒有經過經濟危機洗禮的民族,不可能是經濟上成熟的民族:沒有經過經濟危機洗禮的企業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業家:沒有經過經濟危機洗禮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場上成熟的公民。
——著名經濟學家郎成平
處於當前世界的這種危機當中,整個世界經濟都處於衰退的狀況之下,世界銀行最希望的就是中國維持相對高速的發展。
——世界銀行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
新興國家相對而言一般要增長得快一些,我認為中國能夠更快擺脫這場危機,而在危機之後會比之前更加強勁。
——戴爾公司CEO麥可·戴爾
面對危機,中小企業當前的首要戰略就是活下去,不死才是硬道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
目錄
前言第一章金融危機改變了世界
一個時代的結束
國家破產
金融危機轉道
重創實體經濟
金融危機第二波
東歐經濟危機
東歐“崩潰”
衝擊歐盟一體化進程
新興市場元氣大傷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
泡沫終將破滅
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失業潮隨之到來
“通脹大屠殺”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金融危機真相
格林斯潘:製造泡沫
房價是上漲中的“龐氏騙局”
資產證券化的缺陷
樂觀消費:個人高負債
華爾街:撐著金色降落傘逃跑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金融危機啟示錄
金融創新不能逾越底線
制訂更嚴格的監管制度
要相對控制高槓桿模式
信用卡消費的雙重作用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五章拯救危局:靠市場還是靠政府
羅斯福“新政”:挽救大蕭條危局
亞洲金融風暴:政府干預市場
香港特區政府:干預市場
中國政府:財政擴張政策
華爾街的風暴:自由主義“終結”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救市行動:陷阱與底線
“新凱恩斯主義”回歸
“有毒資產”計畫
零利率與流動性陷阱
“印鈔救經濟”
經濟刺激方案的底線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七章金融崩潰:美國霸權地位衰落
美國控制世界的三套把戲
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整個人類
超級美元的衰敗
美元大幅度貶值
“美國衰落”再次唱起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八章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怎么辦
超出想像: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
資金從哪裡來
資金到哪裡去
如何管好用好4萬億投資
振興十大產業,拉動中國經濟
為什麼要選這十大產業
振興規劃所要解決的問題
保就業還是保GDP
保GDP
保就業
房地產:救市之爭
面對美元貶值,中國怎么辦
強勢新時代
本章參考文獻
第九章中國戰略:啟動內需
“永動機”停擺
撬動內需,拉動經濟成長
啟動農村消費市場
房地產能否拉動內需
“藏富於民”這道坎兒
本章參考文獻
第十章金融危機下:中國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
首要戰略:活下去
“中國製造”怎樣突圍
充分利用“土豆效應”
“騰籠換鳥”的爭議
本章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如何走出金融危機
誰將帶領世界走出衰退?
拯救世界的“騎士”
各國攜手,應對危機
本章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歷史上的經濟危機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
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產生原因
亞洲金融危機再次到來
日本:“失去的十年”
“網際網路泡沫”
前言
2008年,世界金融和經濟形勢風雲變幻。隨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並逐步升級為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實體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美國金融危機發展至今,已拉倒不少顯赫的歐美大型機構,但最新的問題之一是主權信用危機,即整個國家面臨破產的危險。這情況已在冰島出現,巴基斯坦、韓國均是瀕臨破產的高危一族。
這場危機勢頭之猛,破壞程度之烈,均創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之最。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形容美國眼下經濟困局如同遭遇“經濟珍珠港”。
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已全部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正面臨多年來最嚴峻的挑戰。已開發國家要走出衰退必須依賴新興經濟體。這使得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到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許多人認為中國在劫難逃。在1998年11月《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上,一艘掛著五星紅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捲入漩渦,旁邊一行大字:“中國,金融風暴下一個犧牲品”。轉眼之間,十年過去了,在滄海橫流當中,唯獨中國經濟巍然不動。從2002年開始,中國GDP都是以10%的速度增長,而中國的貿易則以28%的速度增長。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快速而長時間發展。
然而,繁華的背後,危機卻在一步步逼近中國。中國能一如1997年那樣成功地避開金融危機嗎?與亞洲金融危機中各個媒體對中國的唱衰相反的是,在如今全球金融市場奄奄一息時,媒體將中國看做是拯救全球金融世界的“白衣騎士”。這也不足為奇,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貯備,但這顯然忽視了中國有限的力量和其國內面臨的問題。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金融危機改變了世界一個時代的結束
華爾街,這條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街道,長不超過1英里,寬僅11米,卻雲集了眾多世界知名的金融機構。雖然有些早已搬離華爾街的地理位置,但它們仍舊歸屬於華爾街這一群體,在美聯儲面前持有重要的“華爾街態度”。
許許多多的人正是做著同樣的財富夢想來到了華爾街。摩天大樓矗立在小小的街道兩旁,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各大投資銀行、聯邦儲備銀行、世界各大保險公司曾經全部聚集於此。
華爾街投行是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從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面的強力介入企業重組、證券期貨市場,等等。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蹟。
然而,過去風光的華爾街卻因為2007年的次貸危機而傷痕累累。
2008年,雷曼兄弟宣告破產,美林被收購,加上之前垮下的貝爾斯登,華爾街排名前五的投資銀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兩家。隨著金融危機的日漸深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於2008年9月21,日晚宣布,批准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至今倖存的最後兩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獲得銀行牌照。這標誌著由獨立投行主導的華爾街已經轟然倒塌。
正像英國《經濟學家》所說,這個十年的前半段,當銀行瘋狂賺錢時,華爾街上流行的話是:“更像高盛(投行模式)一點吧。”但時至今日,“別太像高盛”則成為當務之急。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薩克感嘆道:
大摩(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的決定,標誌著以往世人熟知的華爾街(時代)的終結。要知道,這些敢於冒風險的華爾街投行曾經幫助創造了美國經濟的太多輝煌。
美聯儲批准這兩家投行轉型,標誌著投行模式的草草終結。根據美聯儲的決定,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以後將混業經營,一方面它們可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吸收存款,另一方面還可以與其他商業銀行一樣永久享受從美聯儲獲得緊急貸款的權利。這兩大融資條件,將有效幫助它們渡過目前的難關。這也意味著華爾街上聲望最高的兩家投行,此後將處於國家銀行監管機構的嚴密監督之下,贏利水平也將遠不及從前。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主要競爭對手,之前已經紛紛宣告被併購或破產。根據長期關注高盛的分析師布蘭德,亨特茲的說法:
相較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監管介入程度更高。建立起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就必須向美聯儲、美國通貨監理局和紐約州銀行監管當局報告,這個成本是高昂的。
國家破產
金融危機自爆發以來就一直在向外圍國家蔓延,冰島這類小國不可避免受到影響。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在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找到了銀行業的受害者。而冰島,是第一個面臨著破產危機的國家。
在此,我們首次看到了“國家破產”的字眼。這裡的破產簡單地說就是國家資不抵債,國庫虧空。
在現代社會,國家破產不會伴隨統治權“易主”,但國內經濟會出現連串“後遺症”,包括政府巨觀調控措施失效,貨幣體系崩潰,以及通貨膨脹等等。現時較有效處理“國家破產”的方式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出面,為債務國提供“破產保護”,撮合債權國協商,通過豁免或延期償還債務(甚至繼續借貸)來解決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央視《直擊華爾街風暴》節目採訪時向人們解釋了什麼是“國家破產”(NationalBankrupt,cy):
其實“國家破產”這個詞有一定的誤導性,國家破產的背後是國家的收支危機,國際收支危機,它要還的債沒有錢去還了,要再借錢借不來了,這是國際收支的危機。在歷史上這種現象反覆發生,各個國家都有發現,包括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都是國際收支危機。過去為什麼不叫破產呢?在那個時代,這個國家要不然就採取宣布我不還錢了,我也不借錢了,我和國際金融市場一刀兩斷,以後再跟你玩這么一個做法。或者我全面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各種條件,我跟你借錢,但是我受制於你,我聽你的話。第二種方式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很多人對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責很多,說你太無情無義了,把這個國家整得很慘,(認為IMF)有的時候是落井下石。
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國家破產”的概念,是想學“企業破產”的概念,既然企業可以破產,國家也可以宣布破產,我(債務國)宣布破產之後,你們(債權國)就不要來逼債了,給我一個喘息之機,等我恢復以後再還錢。
(國家破產)就是我(債權國)暫時不來逼債了,所有債權人都(有)凍結你(債務國)還債的權利,我(債權國)正常的短期的貸款我照樣給你,我讓你國家去運行,但是這個概念現在沒有完全得到認可。
在人們的印象里冰島這個國家似乎和破產根本沾不上邊,以前聽說這個國家都是諸如“世界最富裕”、“最具經濟進取性”、“最和平國家”等褒獎。那么,是什麼導致冰島幾乎“一夜致貧”。這可以從冰島總理蓋爾?希爾馬?哈爾德的話中找出原因:
我們從這次經歷中得到的教訓是,小國試圖引領國際銀行業是不明智的。
據統計,在銀行放鬆管制和私有化後,短短7年時間,冰島的金融機構就累積了750億美元的外債。然而僅在2008年,冰島各家銀行的債務,相當於冰島男女老少每人欠下超過25萬美元的債。
冰島總理哈爾德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使冰島經濟倒退5年,冰島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可能下降10%。如今冰島的通貨膨脹達17.1%,創下18年來的最高紀錄。該國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機的陰影。冰島總理
哈爾德眼見銀行體系崩潰,已經開始建議國民自行捕魚來節省糧食開支。
金融海嘯之後冰島已經破產,當前世界各國政府均在努力應對危機。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賓尼已非首次警告還將會有一些國家可能破產,據彭博報導引述魯賓尼在自己網站上的文章:
政府吸收這次金融海嘯的民間損失,這當中已經把許多民間的負債轉移到政府賬上。政府總有一天會破產,如此一來政府作為金融體系後盾的公信力(包括存款擔保)都會蕩然無存。
儘管各國試圖拯救金融體系,但政府倒閉危機仍未消除。
源於北美的次貸精靈一揮羽翼,從極盡繁華的都市到凋敝衰敗的鄉村,甚至在遍及世界的任意角落裡,人們都普遍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超強颶風肆虐降臨。在這場颶風首次衝擊中,被譽為實現“從搖籃到墳墓”的理想之國——冰島不幸觸礁罹難,近乎破產;蝶兒翩翩,隨著颶風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地不幸的訊息更是紛至沓來……
在烏克蘭,數以萬計的烏克蘭人無法從銀行取出錢來。烏克蘭《業務報》報導說,受金融危機影響,烏克蘭爆發了大規模的黃金搶購潮,當地居民開始大量收購黃金,以尋求在金融危機中儘可能地讓自己的儲蓄避險保值——因為烏克蘭人認為黃金要比股票和銀行存款更為可靠。英國《獨立報》分析稱,受國際市場嚴重不景氣影響,以出口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烏克蘭已瀕臨國家破產邊緣。
金融海嘯第二波的巨浪已經來臨,其中巴基斯坦、韓國均是瀕臨破產的高危一族。
巴基斯坦外匯儲備自2007年起大減74%47億美元,但未來1年到期的外債達30億美元,標準普爾將該國信貸級別下調至CCC+(垃圾級),僅高於破產評級。IMF預計,巴基斯坦需100至150億美元才能避免拖債。
韓國國內銀行的存貸比率超過130%,遠高於亞洲區80%的平均水平,銀行周轉出現問題。根據美林的報告,從2006年開始,韓國的外債呈現出急遽攀升的勢頭。僅短期外債而言,2006年底的規模約為700億美元,但在
2008年下半年已飆升至近1800億美元,外債短債率已超過國際公認20%的警戒線,韓國可能再次成為淨債務國。市場擔憂其成為“亞洲的冰島”。
金融危機轉道
隨著消費信貸、商業地產抵押貸款等壞賬增加,美國金融系統正遭受著投行倒閉之後又一輪衝擊,繼華爾街投資銀行之後,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也滑落到崩潰邊緣,這再次給實體經濟拉響了警報。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2008年3月20日宣布,喬治亞州金融監管部門當天關閉了該州的FirstCity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