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真相

金融危機真相

金融危機真相是由戴維·德羅薩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編寫的再現了當年驚心動魄的危機場景,分析了危機背後錯綜複雜的原因,為我們揭開了金融危機的神秘面紗。2008年中信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頁碼:179 頁碼
·出版日:2008年
·ISBN:7508610261/9787508610269
·條碼:9787508610269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接連發生,從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到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成為很多人不願回想的噩夢。各國政府官員為開脫罪責,紛紛控訴國際貨幣金融體制,指責貨幣投機者。事實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是國際金融制度出了問題?還是貨幣投機者從中作祟?抑或是另有隱情?本書再現了當年驚心動魄的危機場景,分析了危機背後錯綜複雜的原因,為我們揭開了金融危機的神秘面紗。
--------------------------------------------------------------------------------

作者簡介

戴維·德羅薩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教於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金融中心,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貨幣衍生品》的主編。
德羅薩在國際資本市場尤其是外匯交易方面,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經驗。他為彭博新聞社撰寫關於國際金融和政治方面的文章,他的專欄在世界各大報紙上都有發表。曾著有《外匯期權》和《外匯風險管理》等著作。
--------------------------------------------------------------------------------

編輯推薦

20世紀90年代,一個充滿了金融危機的年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危機場景,一場場牽動世界的金融博弈,讓千萬局中人不願意回想的噩夢,它們因何產生,又將帶來什麼?這就是德羅薩想告訴我們的。
米爾頓·弗里德曼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關於國際金融新體系,有不少名家之作,但它們大多是不切實際的誇誇其談。德羅薩的《金融危機真相》堪稱難得一見的力作,它揭示了國際金融新體系論的種種盲點。 
史蒂夫·漢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經濟系教授
--------------------------------------------------------------------------------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金融政策與管制周期
金融政策分析
反市場情緒的增長
關於危機和管制的另一種解釋
外匯市場妖魔化
第二章 20世紀90年代——日本失去的10年
盲目崇拜
觸礁
超越資本主義
泡沫經濟
對日本貨幣政策的批評
內閣轉向
日本經濟的未來
第三章 爆炸性匯率制度
固定匯率帶來的扭曲
1992年和1993年的歐洲匯率機制危機
新興市場經濟中的外匯危機
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機
第四章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強勢美元的後果
泰國全線崩潰
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後
馬來西亞快速下馬
第五章 對傳染的解釋
新加坡經受住了危機風暴
香港出現了危機
瘋狂拋售美國證券
巴西艱難度過
韓國在艱難中認識金融
第六章 激增的對沖基金
俄羅斯的債務拖欠釀成了一場新危機
香港背離了自由市場典範
1998年秋天LTCM的災難和市場混亂
美聯儲對LTCM反應過度了嗎?
第七章 嚴格的固定匯率制度和其他形式的匯率制度
嚴格釘住還是浮動
貨幣局制度
美元化
外匯目標區和托賓稅
自由浮動匯率制的例子
第八章 對新國際金融體系的需求
改革處在未定狀態
風險統計模型和比索問題
資本控制和馬來西亞的遺產
該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怎么辦
第九章 結論
參考文獻
--------------------------------------------------------------------------------

文摘

第一章 金融政策與管制周期
對市場經濟學家來說,解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動盪是一個挑戰。從亞當·斯密開始到現在的二百多年,保守的經濟學家一直宣稱,沒有中央計畫、政府基本上不干預供求力量的自由市場經濟是最有效率和最可靠的經濟制度。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匯率危機、股市崩潰和嚴重的通縮開始在世界各國蔓延。在捕捉到這個時期的絕望時,主管國際事務並以直言著稱的前日本財務省次官榊原英資(Eisuke Sakakibara)就斷言,存在“一場全球性的資本主義危機”。毫無疑問,一些人已經開始把自由市場模式看做是一種無效的經濟範式。
確切地說,在20世紀90年代初,亞洲的形勢就開始惡化了。僅僅幾年前,人們還一直聽到,下一個世紀(意指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亞洲經濟的衰退讓通常持懷疑態度的觀察家有些摸不著頭腦;老練的職業投資者們也成了亞洲發生的系列危機的受害者,起初是日本危機,其次是東南亞危機,再後來是韓國危機。
到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持續了三十多年的經濟成長模式在世界上一直備受矚目。1990年1月,隨著日本股票市場突然下跌,日本經濟出現了危機。此後不久,日本的房地產部門和銀行部門處於幾乎破產的狀態。20世紀90年代的整整10年,日本都處於不同程度的經濟停滯狀態。與此同時,日本也經歷了一個特有的政治動盪時期,首相的更迭比一場音樂會中演員的更換還要頻繁。隨著經濟困難越來越嚴重,充滿怨恨和失望的政客們開始指責外來因素。
在20世紀90年代的前3年,中歐國家也經歷了兩次金融危機。在1979年,歐洲貨幣聯盟的成員決定開始建立一種稱為半固定的匯率制度(即匯率機制)。匯率機制用來促進歐洲內部匯率的穩定,並以此推進其長期孕育的單一歐洲貨幣計畫。然而,它卻釀成了兩場驚人的貨幣危機(1992年9月和1993年8月)和幾十次的匯率重估。
1994年12月,墨西哥遭受了一場嚴重的貨幣危機,距離其新總統厄尼斯特·塞迪略(Ernesto Zedi11o)宣誓就職的日子只有20天。在此之前,墨西哥一直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允許比索以一種漸進的、可控的方式貶值。不難發現,給墨西哥經濟造成極大危害的比索危機,與兩年半之後發生在東南亞的危機幾乎如出一轍。在金融機制方面,東南亞貨幣危機幾乎與墨西哥比索危機完全相同。此外,墨西哥1995年接受美國緊急金融援助,也為10年後發生危機的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奠定了理論基礎。
投資者們認可的20世紀90年代大部分年份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