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
ChineseJournalofReparativeandReconstructiveSurgery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開本:大16開
曾用刊名:修復重建外科雜誌
創刊年:1987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簡介
於1987年創刊為季刊,1997年改為雙月刊,2005年改為月刊,大16開本,每月15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期刊按國際標準編排,每期印有中英文著作權頁及目次頁,每篇論著均附中英文摘要,從2005年開始,刊登部分全英文文稿。作者遍布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有部分國外作者獨立或聯合在我刊投稿。
辦刊背景、宗旨及學科領域
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中期以後,醫學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對外科疾病的治療不僅要治好疾病,還要修復其組織結構、重建功能,並最大限度地改善外形,這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臨床醫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1987年我們以“結構、功能、形態的完美結合”為辦刊宗旨,創辦了國內修復重建外科領域第一本學術期刊。
本刊是國內修復重建外科領域惟一核心期刊。學科領域涉及骨科、手外科、顯微外科、整形外科、頜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產科、五官科、康復醫學、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生物醫學等。
編輯委員會
本刊編輯委員會由127名國內骨科、創傷外科、整形外科、口腔頜面外科、手外科、顯微外科等領域學術造詣高、在學術界頗有影響的專家教授組成,他們分布於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是全國或地區學術帶頭人,並擔任重要學術職務。張滌生院士是雜誌的創始人及名譽主編,本刊現任主編楊志明教授也是“修復重建外科”的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後主編(或翻譯)出版修復重建外科相關學術專著9本,在創傷修復、功能重建、再生醫學方面有很高的學術造詣。此外,本刊還特邀香港地區梁秉中、周肇平教授以及新加坡邱武才教授作為顧問,他們對雜誌的發展、壯大和擴大影響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讀者對象
期刊以中高級外科臨床醫師、康復醫學工作者、研究生醫學生及與修復重建外科工作相關的科研工作者、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者為主要讀者對象。
資料庫收錄
於1994年獲得美國國際CODEN中心確認的國際刊名代碼(ZXCZEN),此舉為進入國際文獻檢索機構準備了條件。1996年我刊率先進人國際權威醫學資料庫——美國《醫學索引》(IM)和MEDLINE,為我刊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以後我刊相繼被俄羅斯《文摘雜誌》(PЖ)、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
到目前為止,我刊已被15家國內資料庫和檢索期刊收錄,包括《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並於2005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
此外,我刊還被英國皇家圖書館、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以及中國香港大學圖書館、台灣高雄醫學院圖書館等館藏。
學科影響力
據最新《2008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我刊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分別為1.174和1661,外科學內排名分別為第3位和第10位。自1996年我刊進入MEDLINE收錄系統以來,有不少國外讀者從MEDLINE查詢我刊文獻,並向我刊索要全文,標誌我刊已在國內外有了較大國際影響力,是國內外修復重建外科以及組織工程研究領域交流的重要平台。
特色欄目
期刊主要設有:臨床(研究)論著、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異體及異種移植、臨床新技術、綜述、短篇論著、短篇報導等欄目。
本刊自1997年率先在國內學術期刊中開闢“幹細胞與組織工程”專欄以來,該欄目已成為本刊的特色欄目,吸收了不少高質量文稿,到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組織工程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受到到廣大讀者和作者的好評,同時為配合國家“973”、“863”等重大項目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刊於1998年開辦的“異體及異種移植”專欄,數年來也成為本刊的另一特色專欄。
此外,本刊每期均有一定版面用於刊登臨床實踐及短篇報導類文稿,以滿足不同層次作者和讀者的需求。
醫學雜誌大全(十)
醫學雜誌是以醫學和與醫學相關學科為內容的情報載體,醫學雜誌匯集著醫學工作者的醫藥經驗和工作成果,反映了醫藥學的進展及水平,是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的情報來源。註:詞條中不要添加雜誌電話號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