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奇遇》

他將鏡頭對準了積麥克默多站的居民,每個生動的人,每個在世界盡頭遇到的人,每個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不同原因來到世界最南點的人。於是鏡頭下廣袤無垠的白色世界,在赫 。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譯名:世界盡頭的奇遇
片名: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年代:2008
國家:美國
類別:記錄
語言:英語
片長:99 分鐘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Werner Herzog
主演:Ryan Andrew Evans ... Himself - Production Cook
Werner Herzog ... Narrator
原創音樂Original Music:Henry Kaiser
David Lindley
攝影 Cinematography:Peter Zeitlinger
剪輯 Film Editing:Joe Bini

劇情簡介

赫爾佐格這次前往位於羅斯島的麥克默多站進行拍攝,那裡是南極洲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南極計畫部門運作。他們的多數居民(夏季大概能達到1100人左右)並不是科學家,而是作業、後勤、IT和維護等方面提供支援的成員。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於科研,而在於體驗。除了麥克默多站的生活,赫爾佐格還拍攝了很多南極洲的壯麗景色,讓人們領略到這塊神奇大陸上的風光……
德國電影大師沃納赫爾佐格2008年全新作品,繼《灰熊人》後再次挑戰自燃極限的夢幻和神話,探索冰封雪凍南極荒原的無窮奧秘。
沃納-赫爾佐格拍攝的描寫南極洲生物的紀錄片《在世界盡頭相遇》(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預定在6月11日正式公映,赫爾佐格的新作以南極第一城——麥克默多站開始,影片的旅程通過遼闊的南極風景來呈現給觀眾,該片的編劇、導演和旁白均由赫爾佐格來擔當。影片最初在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這部影片也標誌著赫爾佐格又回歸到了紀錄片的創作領域。
2005年,赫爾佐格執導的紀錄片《灰熊人》(Grizzly Man)就曾獲得過好評。那部電影就是赫爾佐格和科學探索頻道合作拍攝的,該片在北美獲得了3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
赫爾佐格相當於一個電影界的傳奇,他電影裡面的人物那瘋狂的氣質,挑戰自然極限的夢幻和神話,還有失敗,無不讓人無比迷醉。
在2003年《時間之輪》之後,赫爾佐格就轉入了紀錄片的領域,講的故事和風格還是依然故我,那么多極端,那么多神秘,在現實世界當中一一聚焦。04年的《白鑽石》講述一個偉大的熱氣球冒險經歷,05年的《灰熊人》探索人類和自然的無窮奧秘。終於,2007年,他來到了南極。赫爾佐格說他與《帝企鵝日記》這種紀錄片大異其趣的是,他從來不會去人性化那些可愛的動物。而且他更關注的永遠是人,還是人。更因此在他紀錄片下所表現的人都擁有著自己最為獨特的氣質,大概是地球上最最非凡的人群。而本片繼續他以往的風格,南極綺麗的冰風雪貌,折射出一片乾淨純潔的土地,直至世界的盡頭,我們在此相遇

導演資料

導演導演

韋納.荷索(沃納.赫爾措格Werner Herzog),1942年9月5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並在那裡度過他神秘的童年。他十二歲時與母親遷居慕尼黑,十五歲寫出第一個劇本,並在十七歲時放映了一部監獄改革題材的電影。他曾在德國的大學學文學、戲劇、歷史,並獲得過獎學金。他青少年時期酷愛旅行,遍游英國、希臘、墨西哥等地,十八歲時到過蘇丹旅行,豐富的旅遊經驗為他的電影帶來獨特的景觀色彩。
荷索的電影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而且都在很少的預算下完成,由他自己兼任製片和編劇。他很早就在慕尼黑鐵廠打工掙錢,並用偷來的35mm攝影機拍攝自己的第一部短片。1963年,他成立自己的製片公司,拍攝了《荷拉克勒斯》、《沙上遊戲》等三部短片。據說1966年還在太空總署贊助下拍攝電視作品。
第一部劇情長片《生命的訊息》(1967),描寫納粹在被占領的希臘的暴行,但影片並不僅限於對歷史的如實描繪,而留下更多的篇幅將這種暴行寓言化、普遍化。這種對人類歷史政治的終極思考,是影片呈現出一種非凡的品質,因而獲得68年柏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
1972年執導著名作品《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又名《天譴》),影片再一次將歷史事件寓言化,16世紀歐洲殖民者侵略美洲的冒險在片中成了一個激情而孤獨的狂想者的瘋狂行為。歷史背景被從影片中剝離出來,而人類的本性才是導演最為關注的主題範圍。影片被英國《Sight and Sound》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佳片之首,他也成為國際影壇最受矚目的德國青年導演。
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謎》(人人為自己,上帝反眾人),在坎城電影節上獲得國際影評人聯合會特別獎。影片通過19世紀一個歐洲廣為人知的棄兒的故事,展現出人性、寬容等現實和歷史問題。1977年的《玻璃精靈》又是一個近似寓言的歷史故事,講述了一個狂熱的玻璃工廠廠主的故事。1977年的《史楚錫流浪記》反映了德國流亡者在美國的命運及普通人在唯利是圖的社會裡難以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的悲劇。1978年他重拍了德國電影表現主義默片傑作、穆瑙的《吸血鬼》,1981年又拍攝了一個狂想家在南美“陸上行舟”的瘋狂故事《費茲卡拉度》1984年在澳大利亞拍攝了《綠蟻安睡的地方》,描繪了澳洲原住民與國外資本礦業公司的鬥爭,公司要破壞的不僅是他們的家園,更是“綠蟻安睡的大地”。此後有《哭泣的石頭》等等名作。他的作品大多以狂熱、孤獨的狂想者為主人公,強調人力與天意的對抗,很多作品有寓言性質。他是新德國電影運動中幾位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與法斯賓德、文德斯、施隆多夫等人齊名。
導演作品:
    Mein liebster Feind - Klaus Kinski (1999)
    ... aka My Best Fiend (1999) (Europe: English title)
    我的魔鬼(我最好的朋友——克勞斯.金斯基)
    Little Dieter Needs to Fly (1997)
    Tod fur funf Stimmen (1995) (TV)
    ... aka Death for Five Voices (1995) (TV)
    Verwandlung der Welt in Musik, Die (1994) (TV)
    ... aka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Into Music, The (1994) (TV)
用音樂翻譯世界
    Glocken aus der Tiefe (1993)
    ... aka Bells from the Deep: Faith and Superstition in Russia
    (1993)
深沉的鐘聲:俄國的信仰與迷信
    Lektionen in Finsternis (1992)
    ... aka Lessons in Darkness (1992)
黑暗中的訓示
    Rossini: La donna del lago (1992)
    Cerro Torre: Schrei aus Stein (1991)
    ... aka Cerro Torre Scream of Stone (1992) (Canada: English
    title)
    ... aka Cerro Torre, le cri de la roche (1991) (France)
    ... aka Scream of Stone (1991)
哭泣的石頭(石頭的叫喊) 106分鐘 35mm
    Jag Mandir: Das excentrische Privattheater des Maharadscha von
    Udaipur (1991) (TV)
    echos aus einem dustern Reich (1990)
    ... aka Echoes From a Somber Empire (1990)
    來自昏暗國度的回聲 85分鐘 35mm
   
    Wodaabe - Die Hirten der Sonne. Nomaden am Sudrand der Sahara
    (1989) (TV)
    ... aka Herdsmen of the Sun (1989) (TV)
    Cobra Verde (1988)
    ... aka Slave Coast (1988)
    綠色眼鏡蛇 111分鐘
Gauloises, Les (1988)
    Wo die grunen Ameisen tr?umen (1984)
    ... aka Where the Green Ants Dream (1984)
綠蟻安睡的大地 103分鐘 35mm
    Ballade vom kleinen Soldaten (1984) (TV)
    ... aka Ballad of the Little Soldier (1984) (TV)
士兵的歌謠 46分鐘 16mm
    Gasherbrum - Der leuchtende Berg (1984) (TV)
    ... aka Dark Glow of the Mountains, The (1984) (TV)
發光的山 45分鐘 16mm
    Fitzcarraldo (1982)
陸上行舟(費茲卡拉度)158分鐘 35mm
    Glaube und Wahrung (1980) (TV)
    (God's Angry Man (1980) (TV))
上帝的憤怒使者 46分鐘 16mm
    Huies Predigt (1980) (TV)
    ... aka Huie's Sermon (1980) (TV)
    布道家 42分鐘 16mm
   
    Woyzeck (1979)
    ... aka Werner Herzog's Woyzeck (1979)
浮石記(“沃依扎克”同名話劇改編) 81分鐘 16mm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1979)
    ... aka Nosferatu - fant鬽e de la nuit (1979) (France)
    ... aka Nosferatu the Vampyre (1979) (USA)
吸血鬼(諾斯費拉度,黑夜怪影) 107分鐘 16mm
    Stroszek (1977)
史楚錫流浪記 108分鐘 16mm
    Soufriere, La (1977)
蘇弗里耶火山 31分鐘 16mm
    Herz aus Glas (1976)
    ... aka Heart of Glass (1976) (USA)
玻璃精靈 94分鐘 16mm
    How much Wood Would a woodchuck Chuck (1976)
土撥鼠撥木頭 46分鐘 16mm
    Mit mir will keiner spielen (1976)
    ... aka Nobody Wants to Play with Me (1976)
無人伴我玩 14分鐘 16mm
    Jeder fu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1974)
    ... aka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The (1974)
    ... aka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 (1974)
    ... aka Mystery of Kaspar Hauser, The (1974)
卡斯伯.豪澤之謎(人人為自己,上帝反眾人) 109分鐘 16MM
    Gro?e Ekstase des Bildschnitzers Steiner, Die (1973)
    ... aka Great Ecstasy of Woodcarver Steiner, The (1973)
    ... aka Strange Ecstasy of Woodcarver Steiner, The (1973)
雕刻家斯坦納的狂喜 45分鐘 16mm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1972)
    ... aka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1972) (USA)
天譴(阿吉爾,上帝的憤怒) 93分鐘 16mm
    Auch Zwerge haben klein angefangen (1971)
    ... aka Even Dwarfs Started Small (1971)
侏儒也是從小長大 96分鐘 16mm
    Behinderte Zukunft? (1971) (TV)
殘障者的未來 62分鐘 16mm
    Fata Morgana (1971)
新創世紀 79分鐘 16mm
    Land des Schweigens und der Dunkelheit (1971)
    ... aka Land of Silence and Darkness (1971)
    沉默與黑暗的世界 85分鐘 16mm
   
    Fliegenden ?rzte von Ostafrika, Die (1969) (TV)
東非的行腳醫生 45分鐘 35mm
    Ma?nahmen gegen Fanatiker (1969)
    ... aka Measures Against Fanatics (1969)
    ... aka Precautions Against Fanatics (1969)
防範未然 11分鐘 16mm
    Lebenszeichen (1968)
    ... aka Signs of Life (1968)
生命的訊息 16mm
    Beispiellose Verteidigung der Festung Deutschkreuz, Die (1967)
德意志要塞無防範之抵禦 14分鐘 黑白35mm
    Letzte Worte (1967)
    ... aka Last Words (1967)
最後的文字 13分鐘 黑白35mm
    Spiel im Sand (1964)
沙中遊戲 15分鐘 35mm
    Herakles (1962)
赫拉克勒斯 12分鐘 黑白35mm
-------------------------------------------------------------
相關文章
文德斯電影的音樂搭擋
《巴黎—德州》、《終結暴力》和《樂士浮生錄》的電影音樂創作者Ry Cooder是溫德斯的長期合作夥伴,他的樂聲每每成為主角的化身,適切地傳達出影片的中心主題。
流浪 追尋 星條旗 搖滾樂──文德斯
身為德國新電影導演之一,溫德斯常被定位為存在主義者,他的作品融合了好萊塢形式及類型,主要呈現孤獨、優柔寡斷、不安的意識及探究二次大戰後德國人對其生活中無法抹滅的美國文化的矛盾、衝擊情結。
《法斯賓達的世界》精彩內容
採訪者若是輕易相信雷納.韋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對於童年時代的一切陳述,他必然是太過天真無知了,但我們也無法忽略法斯賓達那些充滿辛酸苦痛的強烈宣言:「我幾乎是在無父母的環境中長大...
我需要的一點現實:法斯賓德談影片是如何產生的(前言)
《希區柯克先生,您是如何拍電影的?》一書,是弗朗索瓦.特呂弗與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進行了50多個小時的訪談後寫成的。
殘暴的人
這是“新德國電影四傑”中的施隆多夫90年代的作品,施隆多夫近年來作品數量和質量似乎都有所下降,這部影片雖然也具一定水準,但主題比較普通,手法也並無多少新鮮之處,算不得代表新德國四傑水平的佳作。
知識分子的逃脫與落網——《鐵皮鼓》試讀解
新德國電影的主將之一施隆多夫在影片《鐵皮鼓》中構建了一個龐大而紛繁的象徵體系,諸多人物及事物均有不同的意指,因而看完影片後最大的疑問就是:鐵皮鼓象徵了什麼?奧斯卡這個侏儒以及他的揪心的喊叫又指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