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心理技巧在教育中的實例套用,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
一束讚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都可以傳遞真情的鼓舞,都能表達對孩子的誇獎。
對於兒童兩種極端的心理,都是有害的。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導是解除兒童痛苦、增進兒童幸福之正確路線。
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應該是愛和嚴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父母之愛,在成長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捨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鍊。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鍊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
內容簡介
男孩一天天地長大了,有時他們會做出一些讓人氣惱的事:任性、不聽話、愛發脾氣……不少父母經常因為男孩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大動肝火,甚至在怒不可遏的情況下對孩子破口大罵、動手就打。其實,感情用事,是教育失敗的主因。
圖書前言
感情用事——教育失敗的主因
男孩一天天地長大了,有時他們會做出一些讓人氣惱的事:任性、不聽話、愛發脾氣……不少父母經常因為男孩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大動肝火,甚至在怒不可遏的情況下對孩子破口大罵、動手就打。
然而,事實證明,這是最不正確的男孩方式。在打罵下成長的男孩往往會形成不良的性格,比如孤僻、自閉、冷酷等。這是因為打罵的教育方式沒有愛,傳遞的是冷酷和無情,使男孩內心產生的也不會是快樂,而是恐懼、委屈、仇恨。
很多家長不明白,自己的教育為什麼會失敗,其實,感情用事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不少家長都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至於一番努力白白地付之東流。男孩也根本就感受不到父母之愛,始終都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打罵自己。
教育的目的是讓男孩明事理,更成熟,而打罵並不能讓男孩真正明白事理,反而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要達到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先冷靜下來,及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理智地思考孩子所犯的錯誤。
理智與冷靜是家長教育男孩時必須具有的心理狀態。因為訓斥與懲罰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對於男孩來說,只有心平氣和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精彩書摘
第一章不尊重使教育打折
尊重越多,男孩越成熟
在一個商店裡,有個小男孩注視著一輛帶鐵軌的玩具小火車很久了。終於,他忍不住告訴爸爸,他很喜歡這輛火車。
爸爸聽了男孩的話,看了看玩具小火車,便對他說:“這火車太貴了,爸爸沒有那么多錢,我們到別處去看看好嗎?”
孩子想了想說:“那好吧,不過,我不想去看別的車了。爸爸,等你有了錢再幫我買,好不好?”說著,小男孩就拉著爸爸的手走開了。
周圍人看到這一幕後都對這個小男孩讚不絕口。有人便問男孩的父親:“你是如何讓孩子這么懂事的呢?”
這位父親微微一笑,回答:“其實也沒什麼,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之間就相互尊重,如果孩子是正確的,我就尊重他的意見;孩子錯了,我也絕不會遷就他,而是找理由說服他,要求他也尊重我。我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依靠相互尊重的習慣,就可以使孩子變得懂事起來。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就談不上教育。事實也是如此,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心和培養,還在於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
事實上,在親職教育過程中,如果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教導孩子,往往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時,也能讓孩子更明白事理,變得成熟起來。
著名藝術家李叔同曾經是一名教師,他的品格修養非常好,他對每個人都持有相同的尊重,即便是對待學生也不例外。
有個學生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課外書,李叔同看在眼裡,但他沒有馬上責備。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不尊重使教育打折
尊重越多,男孩越成熟
鋼不是“恨”出來的
打罵教不出好兒子
不尊重會使教育打折扣
不要總把自己當家長
父母不是家裡的統治者
感情用事換不來好教育
男兒臉上有黃金
低音調教子是一種智慧
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
家長是老師,但不是教官
善用“對不起”的藝術
勿入男孩的私人空間
不要嘲笑男孩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