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生守侯》是已故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先生以自傳形式撰寫的。此書在馬季先生逝世之前不到一個月才得以定稿。書中敘述了解放初期的相聲發展,馬季先生和同行在中南海里的演出,相聲在“文革”時期的遭遇等等 ;還著重講述了與老師和徒弟之間的情誼以及藝友之間、搭檔之間、朋友之間、父子之間鮮為人知的感情故事。揭示了馬季先生從事相聲藝術50多年來經歷的酸甜苦辣;其中,還穿插了馬季先生在八九十年代,當他的事業到達巔峰期時,對相聲發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
全書分上下兩部,上部講述的是馬季在粉碎“四人幫”前的經歷,包括如何走上相聲道路,以及在“五七”幹校的經歷,下部則是粉碎“四人幫”後的故事,其中,還穿插了馬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他的事業到達巔峰期時,對相聲發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結尾部分還收集了馬季對人生和事業的一些感悟。
目錄
上部
第一章 我的少年時光
相聲的啟蒙
一場意外的業餘演出
第二章 我學相聲的黃金時期
初入說唱團
老師侯寶林
相聲初下江南
偷學《賣布頭》
知不足而努力
第三章 我難忘的幾位領導
創作啟蒙者王決
會做思想工作的徐曙
古怪性格的陶鈍
愛護我的兩個團長
第四章 去生活中找作品
第五章 “紅牆”里的演出
毛主席說: “還是下去好!”
周總理的教誨
領導人的關懷
第六章 艱難的“文革時期”
歷史的鬧劇
我的大字報
第七章 “五七”千校的經歷
嫩江的兩次歷險
帶病去河南
對相聲充滿希望
第八章 特殊時期的創作
幾經周折的《友誼頌》
引起風波的《戰歌嘹亮》
下部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
辭去團長職位
演員與“走穴”
我的苦惱
第十章 藝友和搭檔
劉寶瑞先生
老郭爺與少郭爺
最早與最長的搭檔
創作的好夥伴
第十一章 相聲的海外推廣
第一次出國
香港與台灣
相聲在東南亞
相聲在美國
第十二章 關於相聲“馬家軍”
我的師徒觀
我割斷了兒子與相聲的緣分
第十三章 相聲以外的事情
第十四章 我的人生感悟
感悟一
感悟二
感悟三
感悟四
作者簡介
馬季,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相聲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供獻。
馬季原名馬樹槐。河北省寶坻縣黃莊村人。1956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常務理事,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團長等職。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相聲演員。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先後拍成電影。代表作有:《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贊》、《畫像》、《新桃花源記》、《女隊長》、《白骨精現行記》、《舞颱風雷》、 《五官爭功》等。
書摘
侯先生不光教我們學藝,還教我們藝德和人品。藝德講的是要給別人留飯,舊社會的藝人門戶之見比較厲害,前面的演員把後面演員節目的笑料給刨了,讓你後面沒法說。建國後,侯先生在徒弟當中強調要特別講究藝德,不能光顧自己。關於做人,侯先生有一句名言:“相聲演員絕不是生活中的小丑。”他在自己創作的段子裡刻畫了很多反面人物的形象,如《夜行記》中的小市民,《離婚前奏曲》中玩世不恭的主人公,《戲劇雜談》中的戲劇博士,《三棒鼓》中的江湖藝人等,都十分可笑和逼真,但這絕不是侯先生生活中的形象。……
“文革”中,我也寫過侯先生的大字報,我認為我沒出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表態,領導又要求寫,這是很正常的。侯先生也給我寫過,別人也寫過,我也寫過別人。社會上曾傳言,說在“文革”中我打了侯先生一個耳光。有人說,曾就此問過侯先生,侯先生模稜兩可地回答說:“舊社會徒弟打師傅,是常有的事情。”侯先生到底說沒說過這樣的話,我不得而知。在一些公開的場合出於對侯先生的尊重,我也沒有解釋過。但現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讀者,我從來沒有打過侯先生,而且,我一直認為侯先生是我的老師。……
遺憾
馬季是2006年12月20日去世的,18日他還和團結出版社編輯通電話,交流書稿審改情況。團結社策劃部主任張晶告訴記者,馬季很看重這部自傳,並且已為此準備了好幾年。在18日的通話中,馬季還向編輯提出要親自題寫書名。“誰都知道馬季的字寫得很好,他一生為別人題字無數,但他最終未能為自己的書題字,這多少令人扼腕。”張晶說。
其他
宴山亭·讀《一生守侯》憶馬季
鴻雁空鳴蒼冥寂寂,一載更無訊息。音容猶在,樂滿人間,惟有萍蹤無跡,幾多逡巡,瀝瀝風蕭雨唳。夢矣,莫是逍遙遊,雙魚難寄? 孰知悲憤提筆,血淚滂沱,恨燃胸臆。霜雪淒迷,蠅蟲蜩鳩,豈撼浩然正氣!坦蕩而來,笑罵天下不平事。依依,亘古徜徉山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