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她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54位大師隱秘的內心世界。文化星空里的熠熠生輝,世俗煙火中的七情六慾。只有視文字為知己的人,才會有如此毀滅性的解讀。
黎戈的文字,深情但矛沉溺,有一種隔岸相顧的關照。她的身上,有沉靜逼人的才氣,似乎是天然,不經雕琢,比起那些浸淫在文學中多年的人,更多幾分凜冽的靈氣。她骨子都是和矜貴,高懸高掛,是只有少數人能夠與共的一輪明月。
編輯推薦
她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54位大師隱秘的內心世界。值得珍藏的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閱讀史。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閱讀史。
作家張悅然鼎力推薦。
該書對近60位大師進行了毀滅性的解讀,並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大師們隱秘的內心世界,破譯文化英雄煉成之謎,可謂一本深不可測的大師八卦知識普及讀物。
和大多數循規蹈矩長大的七零後一樣,生活中,我依附在安全的秩序上,適時結婚生子,碌碌求生,頂多在文字中,滋生點小小的枝節,給自己化一點酷烈的妝容。雖不是科班出身,但自小熱愛閱讀。戀愛,仇恨,打群架,羽毛球,做受,都需要對手,閱讀卻是單人項目,可以個人完成的,我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自小人際發條斷裂,被孤獨反覆操練,最後成為自轉的小星球,書,是我永不落的太陽。
讀書伴我度過漫漫冬夜,抵消我在社交點的挫折感,給我一個自足精神空間,它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食糧。哪怕是出門遠行,沒水洗腳的邊遠小鎮,臨睡前我也要翻幾頁書,我對書總是存著感恩之心,它們從來沒有辜負、傷害、離棄過我。
媒體推薦
黎戈的文字,深情但不沉溺,有一種隔岸相顧的關照,她的身上,有沉靜逗人的才氣似乎是天然不經雕琢,比起那些浸淫在文學中多年的人,更多幾分;稟冽的靈氣。我於是知道她應這樣默默堅持了許多年寫給自己,為一種遙遠的執念。在南京的某一曰,在小小的茶室房間裡,黎戈坐在我對面,聊起文學的時候她只說自己是置身事外信手寫寫的人,對文學其實很懵懂。但我看著她,分明覺得她骨子裡都是傲慢和矜貴高懸高拄是只有少數人能夠與共的一輪明月。
——張悅然作家
不知道該怎樣表達第一次讀到黎戈文字時的那種驚艷和自卑,我想我不會忘記。
——張媛媛某出版社編輯
黎戈的文章文筆清麗格調清雅,是清韻書院的保護級寫手。
——蘇美清韻書院主編
讀黎戈的文字,覺得她實在有傲氣和豪氣的本錢。
——夏朵自由撰稿人
作者簡介
黎戈,女,70後,原名許天樂,南京人。日常與文字無涉。嗜好閱讀,勤於動筆,作品刊於《鯉》、《讀品》等刊物。
寫作背景
有一年冬天,我收拾了行裝,在炮竹和煙火的餘燼里,去了廈門。我想看看冬日的大海,傍晚沿著海岸線漫步,目前只見雲水。我在大街小巷,毫無目的地遊走和穿行。我在早晨去了鼓浪嶼,睡完午覺後又去了一次。晚上七點,坐1路車到鷺島,對滔滔白浪,嘆口氣,把手裡的可樂瓶子扔掉;又過了一次江,去聽了半場音樂會。出來的時候,坐在台階上抽一支煙,有戀人在我身邊推搡著,打掉了我的煙,把我的毛衣燙壞了一個洞,我只是對他們微笑,他們讓我的夢有了蟲蛀,因而更真實。
其實,書也好,文字也好,網路也罷,對我來說,就是那年冬天,最平靜的海。在碌碌求生的縫隙里轉個身,在苟且卑瑣的日常里逃開,找一點余處和留白的喜悅。
首先是書。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我自小熱愛閱讀,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單人項目。戀愛,仇恨,打群架,羽毛球,做愛,都需要對手,閱讀卻是可以一個人完成的,伴我度過漫漫冬夜,抵消我在社交上的挫折感,給我一個自足精神空問,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食糧。哪怕是出門遠行,沒水洗腳的邊遠小鎮,臨睡前我也要翻幾頁書……我對書總是存著感恩之心,書從來沒有辜負,傷害,離棄過我。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卷在手,即可抵半日的塵夢。我一個朋友寫過一句詩,對人,對事,我覺得是太重了,慎用,忌用,不用;但對書,倒是適量的,那句話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依舊深愛著你。”
還有那些無比遙遠又近在目下的人……這是我的第一本書,它是一個人物評論集。我用了四年時間來寫它,針腳綿密地記錄了你們——在我的成長中,給予我啟示和引導,或是留下痕跡的人。愛能充沛,慷慨施予,因而求得內心圓滿的喬治·桑,文字與個人形象脫節的張愛玲,青春期定居者麥卡勒斯,氣質如水般澎湃的杜拉斯,自轉不息的尤瑟納爾,還有很多讓我興味盎然地去研讀的人,在我最關鍵的人格發育期,你們給予我信心,力量,還有方向感。我愛我筆下的每一個人,我熱烈地打探你們的邊角八卦,趣聞軼事,一筆筆地記下,整理,力圖重現你們的原生態生活,像一個窺私慾灼灼的情人。金陵圖書館的借書證,被大大咧咧的我弄丟了三次,又重辦了三次。這本書,是我寫給你們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