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由航空工業部所屬株洲航空發動機廠,於1982年開始研製,1984年研製出首批樣彈,同年底在國家靶場進行首批空中發射試驗。1986年底在國家靶場進行鑑定靶試,取得成功。1987年通過航空工業部技術鑑定委員會審查,獲準投入批生產。
結構和性能特點
該彈採用十字形雙鴨式氣動外形布局,鴨式舵面位於飛彈重心之前,同裝在尾部的大翼展、大面積彈翼相配合,可減少舵面偏轉回響時間,提高飛彈的機動性,並提供飛彈最大平衡攻角,提高近距格鬥時的安全性。此外,旋轉式尾翼可提高舵面橫滾控制效率;固定式前翼可增大舵面效應,減少偏航力矩。該彈在結構上的另一特點,是將飛彈分為前、後2個艙段,以利於維護使用,而不是按飛彈各部件分為多個艙段。該彈的性能特點,是具有自動搜尋截獲能力、大機動過載和離軸發射能力、以及高的毀傷目標能力。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14km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21000m
最大過載 35g
制導系統 被動紅外
引信 紅外近炸引信
戰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2kg
動力裝置 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 90kg
彈長 2.75m
彈徑 157mm
翼展 6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