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號遇難記

“諾曼第”號遇難記

《“諾曼第”號遇難記》,作者維克多·雨果,19世紀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瀰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第”號。微型小說:《“諾曼第”號遇難記》現叫《船長》(現選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十課,題目為《“諾曼第”號遇難記》;武漢九年義務教育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1課,但題目仍為《“諾曼第”號遇難記》;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0課,題目也為《“諾曼第”號遇難記》;S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8課,題目為《船長》。”哈爾威船長可嘆可敬,他首先想到的是別人、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質,令人折服,他明明可以逃生,可卻靜靜地“猶如鋼鐵鑄成”般地沉入大海。

作者簡介

個人信息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19世紀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個人經歷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獲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個人作品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微型小說:《“諾曼第”號遇難記》現叫《船長》(現選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十課,題目為《“諾曼第”號遇難記》;武漢九年義務教育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1課,但題目仍為《“諾曼第”號遇難記》;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0課,題目也為《“諾曼第”號遇難記》;S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8課,題目為《船長》。)

經歷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短篇小說:《“諾曼第”號遇難記》現叫《船長》(現選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十課。)

原文

——真正的強者是那種具有自制力的人。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大霧瀰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第”號。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

“諾曼第”號是一艘大輪船,在英倫海峽也許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郵船之一了。它裝貨容量600噸,船體長220尺,寬25尺。海員們都說它很“年輕”,因為它才7歲,是1863年造的。

霧愈來愈濃了,輪船使出南安普敦河後,來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脈估計有15海里。輪船緩緩行駛著。這時大約凌晨四點鐘。

周圍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強可辨。

“諾曼第”號遇難記“諾曼第”號遇難記

像這類英國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它好似一個幽靈,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見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飛駛過來。那是“瑪麗”號,一艘裝有螺鏇推進器的大輪船。它從敖德薩啟航,船上載著五百噸小麥,行駛速度非常快,負載又特別大。它筆直地朝著“諾曼第”號逼了過來。

眼看就要撞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避開它了。一瞬間,大霧中似乎聳起許許多多船隻的幻影,人們還沒來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臨頭,葬身魚腹了。

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向“諾曼第”號的側舷撞過去,在它的船身上開一個大窟窿。

由於這一猛撞,“瑪麗”號自己也受了傷,終於停了下來。

“諾曼第”號上有28名船員,1名女服務員,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婦女.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湧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一共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這股你推我搡的勢頭,險些兒把小艇都弄翻了。奧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都象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幾秒鐘前大家還在酣睡,驀地,而且,立時立刻,就要喪命,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諾曼第”號遇難記“諾曼第”號遇難記

“爐子怎么樣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

“機器怎樣?”

“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還有多少分鐘?”

“二十分鐘。”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趕來搭救由於它肇禍而遇難的人員。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鬥。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過了一會兒,他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

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輪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名小艇在“諾曼第”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

“快乾!”船長又叫道。

二十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

船頭先下去,須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作,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並論。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讀後感

(一)

人生路上,免不了會有一些困難,那每個人不同,解決的辦法也就不同。

我就很佩服《“諾曼第”號遇難記》中的船長哈爾威,這篇課文講的是:一艘名為“瑪麗”的船,在濃霧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為“諾曼第”的船,船長哈爾威臨危不亂,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內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卻隨著船沉下了大海……

哈爾威船長這種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想當時哈爾威船長肯定是看到人們驚慌失措的樣子,才下定決心要把大家救出去,但是哈爾威船長肯定也想過自己的,只是他已經下定死亡的決心。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生命,那這個人真的很偉大了,要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

其實不但船長這種先人後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呢!是啊!在那么危急的情況下,又有誰不著急、慌張呢?而哈爾威船長卻能靜下來仔細思考,這並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回顧起我們的世界,幾乎公共汽車站,汽車一經過時,迎上去的總是蜂擁而上、爭先恐後的人們。是啊!現實生活中的哈爾威船長太少了。是不是我們的世界應該多培養幾個哈爾威呢?雖然不用像哈爾威船長一樣捨己為人,但起碼也要學習他的先人後己,不是嗎?

(二)

《“諾曼第”號遇難記》這篇課文讓我體會到了哈爾威船長的“偉大靈魂”,也讓我感受到了船長與船之間那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密不可分的感情。

“諾曼第”號遇難記這個感人故事發生在一個大霧瀰漫的夜晚。在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的航線上,哈爾威船長小心翼翼地駕駛著才七歲的“諾曼第”號航行。一艘裝有螺鏇推進器的大輪船――“瑪麗”號飛速地逼近“諾曼第”號郵船並發生相撞,情況非常危急。在一片混亂中,哈爾威船長命令船員們用救生艇救乘客。由於他臨危不亂,機智、果斷,使60位乘客都得救了,而偉大的哈爾威船長卻和“諾曼第”號一起被海水吞沒了。事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三)

讀了《“諾曼第”號遇難記》一文,我不由的發出感慨,哈爾威船長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是一個捨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文章講的是“諾曼第”號輪船被一艘裝有螺鏇推進器的大輪船“瑪麗”號撞破,情況十分危急。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大家爭相逃命,哈爾威船長沉著冷靜地指揮大家有秩序地離開諾曼第號,由於他機智、果斷,結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卻隨著陪伴他多年的輪船一起徐徐沉入了深淵的感人故事。“哈爾威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哈爾威船長可嘆可敬,他首先想到的是別人、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質,令人折服,他明明可以逃生,可卻靜靜地“猶如鋼鐵鑄成”般地沉入大海。在這兒也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捨己為人的精神、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也體現出船長的機智與果斷。“人們透過陰森森的薄霧,凝視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哈爾威船長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哈爾威船長看見人們驚慌失措的樣子才下決心要把乘客全部救出。我想過,哈爾威船長難道沒有在死亡面前想到自己嗎?而我自己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想過。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生命,那這個人真的很偉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其實不但船長這種先人後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是啊!在那么危急的情況下,又有誰不著急、慌張呢?而哈爾威船長卻能靜下來仔細思考,這並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哈爾威船長雖然死了,但他死得多么光榮:他雖然死了,但他做到了盡職盡責,以身殉職;他雖然死了,但他救活了60條性命;他雖然死了,但盡職盡責、捨己為人的他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這指的不正是哈爾威船長嗎?

(四)

《“諾曼第”號遇難記》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一個人要為他人著想,不能只顧個人利益,遇到災難時要多為別人著想,還要沉著冷靜的判斷,要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和自己的無私與真誠去對待別人。

所以,雖然“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但是“ 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並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