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建成的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
艦級概觀
艦種 戰列艦
前型 南達科他級
次型 蒙大拿級
同型 衣阿華號(BB61)
新澤西號(BB62)
密蘇里號(BB63)
威斯康星號(BB64)
伊利諾伊號(BB65)
肯塔基號(BB66)
竣工 1943年2月22日(衣阿華號)
1943年5月23日(新澤西號)
1944年6月11日(密蘇里號)
1944年4月16日(威斯康星號)
結局 退役(衣阿華號、威斯康星號)
成為浮動博物館(新澤西號、密蘇里號)
性能
排水量 45,000噸(標準/基準)58,000噸(滿載)
全長 270.4米 (水線262.5米)
全寬 32.92米
吃水 11米(最大)
動力 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鍋爐
4座Westinghouse蒸氣鍋輪機
4軸推進
最大功率212,000匹馬力
極速 33節
續航距離 16,600海里(15節)9,600海里(25節)
艦員 2,700人(二戰至越戰時期)1,800人(冷戰及海灣戰爭時期)
武裝
二戰至越戰時期:
3座三連裝Mk. 7 16英寸50倍口徑主炮
10座雙連裝Mk. 12 5英寸38倍口徑艦炮
15座四連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
60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
冷戰及海灣戰爭時期:
3座三連裝Mk.7 16英寸50倍口徑主炮
6座雙連裝Mk.12 5英寸38倍口徑艦炮
32枚BGM-109戰斧巡航飛彈
16枚RGM-84魚叉反艦飛彈
4台20毫米方陣近防系統
裝甲
側舷裝甲帶307毫米(傾斜角19度)
水密隔艙287毫米
甲板裝甲190毫米
炮塔正面裝甲500毫米
炮座295至439毫米
艦載機
3架水上飛機(二戰時)
3架直升機(韓戰、越戰時)
8架無人駕駛偵察機(冷戰及海灣戰爭時期)
歷史
設計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衣阿華級戰列艦。該級戰列艦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為了能夠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便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快速調動,採用限制船體最大寬度,拉長艦體的措施,細長的艦艏曲線與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相似。艦長達到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而當時其它戰列艦的長寬比大多不足7。但長艦體在有效提高航速時亦會影響適航性能。安裝3座三聯裝主炮塔,艦橋前呈背負式安裝兩座,艦橋後安裝一座。採用Mk 7型50倍口徑406毫米主炮,發射的穿甲彈為Mk 8型,在14.5海里的距離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裝甲。該炮射速為2發/分,高於當時大多數戰列艦主炮。高炮為10座雙連裝5英寸高炮,配備無線電近炸引信,對空射程6海里。此外裝備大量盟軍制式的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衣阿華級整體防護水平在南達科他級的標準上有所加強,舷側採用傾斜裝甲,加強艦體水下防禦能力,進一步增強了水平裝甲。
建造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建造預算獲得通過。1942年8月27日首艦“衣阿華”號(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即珍珠港事件一周年時“新澤西”號(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號(BB64)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蘇里”號(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諾伊”號(BB65)在建造到總工程量的22%時停工,該艦沒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號(BB66)下水,但隨後停建。後將艦艏拆移,更換到因與驅逐艦“艾登”號相撞而艦艏損壞的“威斯康星”號上,20世紀60年代初,8座鍋爐拆裝到2艘“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後,整艦被拆毀。
二戰時期1943年,“衣阿華”號、“新澤西”號完工,1943年11月“衣阿華”號運載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參加德黑蘭會議。1944年初,“衣阿華”號、“新澤西”號加入太平洋艦隊,“新澤西”號相繼成為美國第五艦隊司令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和第三艦隊司令威廉·海爾賽的旗艦。1944年,“密蘇里”號、“威斯康星”號完工正式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衣阿華級戰列艦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入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1945年9月2日,時為第三艦隊旗艦的“密蘇里”號因成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的地點而聲名遠揚。
二戰後
為了對抗70年代末期蘇聯海軍的挑戰,1981年至1989年間,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提出“600艘艦艇海軍”計畫,大規模擴充海軍。在他的支持下,四艘“衣阿華”級經過大規模現代化改裝後,再次重返現役。艦上安裝了“戰斧”巡航飛彈、“魚叉”反艦飛彈、“方陣”近防系統,以及直升飛機平台及無人飛機彈射器,並徹底更新電子設備,換裝了新式的對空、火控雷達,加裝電子對抗系統。1990年“衣阿華”號、“新澤西”號由於軍費減少,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號、“密蘇里”號開赴波斯灣參加海灣戰爭,並向伊拉克境內的目標發射了戰爭中的第一枚“戰斧”飛彈,隨後又用16英寸主炮轟擊了在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戰後不久,“威斯康星”號退出現役。1992年3月31日“密蘇里”號最終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