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幼獅”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研製的單
座超音速M2.0一級的多用途戰鬥機。它是在法國“幻影”5基礎上發展的。60年代,以色列購買了法國達索公司的“幻影”IIIC戰鬥機,並接受了該公司的技術援助。1967年阿以戰爭中,以色列的“幻影”IIICJ起了重要作用,證明“幻影”飛機作戰是有效的。在這以前,法-以技術小組已對該機作過400餘項修改,這個過程使以色列技術人員學到了很多知識。1967年阿以戰爭以後,法國為保持其中立地位,於1968年對以色列實行禁運政策,以色列空軍得不到飛機補充,原已定購的50架“幻影”5也被撤消。為此,以色列當局決定依靠自己的航空工業製造“幻影”飛機的零部件,並繼而以法國飛機為基礎研製戰鬥機來滿足空軍的需求。經過以色列情治單位的努力,首先竊取了法國“幻影”5及其“阿塔”8C發動機的製造圖紙。1969年就開始執行代號為“黑簾”的秘密發展計畫。1969年9月,命名為“鷹”(Nesher)的原型機首次試飛,裝的是“阿塔”發動機,外形與“幻影”5十分相象,但載的是以色列的軍械和電子設備。完成試飛後,改名為“閃電”(Barak)。1972年交付以空軍使用。該機裝埃爾塔公司的電子火控系統、馬丁-貝克公司JM.6彈射座椅、“謝夫里”空-空飛彈和一門30毫米“德發”553機炮,對地攻擊比“幻影”更有效,估計有40架參加了1973年的“十月戰爭”。
根據實戰經驗和試飛結果,以色列對該機作了進一步的設計修改。在此期間,以色列已在1970年從美國提供的F-4E上獲得了J79-GE-17發動機。曾構想能用美國J79發動機來提高以色列飛機的性能,於是在1971年9月就先把這種發動機裝在“幻影”IIIB上作了試驗,“鷹”也被用作第二架試驗機。由於J79發動機比“阿塔”發動機短60厘米,直徑小28毫米,重量增加320公斤,而且由於溫度也提高了。對冷卻和熱部件的隔熱要求也就比較高,因此修改的工作量很大。利用“幻影”5的機體裝通用電氣公司J79發動機的改型實際上發展成了一種新飛機。後機身縮短,直徑加大了,以與J79發動機相匹配。機身前部下表面加寬並改平。垂尾根部加了一個進氣口,機身上加了4個小進氣口,為加力燃燒室提供冷卻空氣。由於重量增加,加固了起落架,並採用行程更長的油-氣減震支柱。機內布置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重新設計了座艙,加裝了許多以色列製造的電子設備,增加了機內油箱。為了擔負防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該機保留了“幻影”系列飛機作為標準裝備的2門30毫米“德發”機炮,並能攜帶各種外掛武器,包括“謝夫里”空-空飛彈和LUZ-1空-地飛彈。這種飛機於1975年4月正式公開,取名“幼獅”-C1,估計1974年開始生產,共生產27架。
歷史
1976年7月,以空軍正式公開了新的改型機“幼獅”-C2。它是根據以色列空軍強調維護簡單以及國家的費用要求和向外國出口的目的而進行設計修改的。與“幼獅”-C1最重要的不同之處
是,在發動機進氣道的正後方加裝了後掠的鴨式前翼;機頭雷達罩兩側加裝了小邊條;在每個機翼半翼展的40%左右的地方加了鋸齒形前緣。這些變化增加了大約85公斤的結構重量。“幼獅”-C2的鴨式前翼不損害駕駛員向前、向下的視界,對發動機進氣道也不產生不利影響。在執行不要求高機動性的飛行任務時,可以將鴨式前翼拆卸下來。為滿足以色列空軍的要求,以色列工業公司又發展出“幼獅”-C2的雙座戰鬥機TC2,在單座型基礎上作了大量修改,機頭加長84厘米,以便增加1個座椅,機頭壓低,以使兩名駕駛員的視界都好。此外在設備上也作了一些增加。截止1984年,共生產“幼獅”C2/TC2 185架。
1983年春,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開始“幼獅”C7的發展工作。“幼獅
”C7是C2的設備更新改裝型。改進項目包括提高發動機加力推力、增加外掛點、改進武器投放和導航系統。1983年中開始向以色列空軍提供,至1987年底共改裝74架。哥倫比亞訂購13架,1989年交付。“幼獅”TC7是按C7的標準改裝的TC2的編號。1984年9月,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從以色列租借25架“幼獅”,用作模擬空戰的假想敵機,並給予代號F-21。
1989年法國政府曾批准賣給以色列5台“阿塔”9K-50發動機,用以試驗改裝“幼獅”出口的計畫,此舉是以色列試圖擺脫“幼獅”因裝美國的J79發動機所受到的出口限制。
Kfir C2
“幼獅”基型很快換裝了馬丁·貝克公司的MK MJ6零零彈射
座椅,同時加裝了小型切尖三角鴨式前翼,改稱C2型。鴨式前翼不影響向前、向下的視界,對進氣道也不產生不利影響。該前翼既增加了翼弦,又緩和了翼尖失速的危險。如任務不需要高機動,可將鴨式前翼拆卸。C2與基型不同之處還包括機翼前緣的鋸齒,縮小的機頭。這些改進使得C2的攻擊能力和飛行性能都得到了提高。C2裝有Elta EL/M-2001或者EL/M-2001B搜尋雷達,以及拉菲爾·馬哈特武器投射系統,或IAI WDNS-141武器投射系統。“幼獅”C2的作戰最大載重為5775千克,推力為一台IAI貝德克J79-J1E渦噴發動機(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推力52.89千克,加力推力79.62千克。其外掛油箱組合共可攜帶3075千克燃油,具體為三個1700升副油箱,其他組合包括1300、825、600、500升副油箱。C2的空重為7285千克。執行截擊任務時的正常起飛重量9390千克,包括外掛兩枚“蜻蜓”近距空空飛彈,50%的機內燃油。也可攜帶兩枚“蜻蜓”,兩個外掛副油箱,起飛重量14270千克。或攜帶兩枚“蜻蜓”,7枚227千克炸彈,兩個副油箱,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起飛重量14670千克。攜帶兩枚“蜻蜓”,兩個500升副油箱,執行作戰半徑346千米的高-高-高剖面攔截任務時,最大起飛重量16200千克。如果攜帶兩枚“蜻蜓”,三個1300升副油箱,執行攔截任務,則作戰半徑可達699千米。執行最大起飛重量下的高-低-高對地攻擊任務時,可攜帶兩枚“蜻蜓”、兩個1300升副油箱、7枚227千克炸彈,作戰半徑768千米,過載限制7G。
在貝卡谷地一役中,“幼獅”戰鬥機與F-15、F-16組成了攻擊編隊。“幼獅”因性能較差主要擔任對地攻擊任務,攜帶CBU-58集束炸彈等摧毀了大量敘利亞防空飛彈系統。
到1980年,C2型共生產了185架,其中包括“幼獅”TC2雙座教練機。C2型的後期生產批次採用了改進的EL/M-2001B雷達,為此機頭加長,前翼也加大,主翼前襟翼的翼展增加了40%。目前還在以色列空軍中服役的C2大多數已經升級到了C7型的標準。
Kfir TC2
幼獅”TC2是C2改進而來的雙座教練戰鬥機,1981年2月首飛
,具有單座型所有的作戰能力。TC2的機頭部分明顯的前伸,且有下垂,改善了飛行員視野。機頭延長0.84米,以便安排第二個飛行員座艙Kfir C7
“幼獅”C7是該系列最後一種單座型號,1983年研製,生產時均用C2進行改裝
。C7型裝有通用電氣J79-GE-J1E渦噴發動機,作戰狀態下加力推力增大了4.45千牛,推重比增加。內部燃油達3243升。該型號採用性能更好的馬丁·貝克MK IL10P零零彈射座椅,增加了兩個外掛點,具有了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採用埃爾塔EM/L-2021B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座艙經過重新布局,增加空中加油能力。最大起飛重量增大了1540千克,航程增大。武器包括:2門30mm德發552機炮,每門備彈140發,安裝在進氣口下方。總外掛重量可達6085千克。共有9個外掛點,5個在機身下,中線掛點外掛能力1000千克;兩翼下各兩個,內側掛點可掛1000千克,外側150千克。
外掛武器種類很多,包括“蜻蜓”、“怪蛇”3、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飛彈,LUZ-1和AGM-65“小牛”空地飛彈,AGM-45“百舌鳥”和AGM-78“標準”反輻射飛彈,“鋪路”雷射制導炸彈,GBU-15炸彈,由113到1361千克不等的多種普通炸彈和減速炸彈,子母彈,凝固汽油彈,70mm火箭發射器。
Kfir TC7
“幼獅”TC7是C7的雙座教練型,具體生產為改進TC2型。由於保留了原
有的電子設備,TC7可執行雙座電子戰任務。包含空速管在內,TC7長16.36米。空重7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6465千克,10975米高空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時,執行高-低-高對地攻擊任務時作戰半徑1186千米。“幼獅”的用戶包括以色列、哥倫比亞、厄瓜多、菲律賓和美國。在中東戰爭和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戰爭中,“幼獅”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參與了貝卡谷地一戰 。該機還參與了秘魯-厄瓜多戰爭。
1985年5月,美國簽約租借25架不包含武器系統的“幼獅”戰鬥機,租期三年。其中12架交付美國海軍用於進行模擬對抗訓練,其他交付海軍陸戰隊用於相同用途,上述“幼獅”命名為F-21A。約滿後,1989年5月,美國將最後一架“幼獅”交換以色列。南非於80年代在“幼獅”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獵豹”戰鬥機。
目前仍有20架C7在以色列空軍服役,約120架C2/C7後備儲藏。以色列目前在考慮改進“幼獅”C2型的必要性,潛在的市場還包括其他國家擁有的超過80架的C2型的改進工作。改進包括安裝SNECMA“阿塔”9K-50渦噴發動機,推力49.18千牛,加力推力70.61千牛。改用這種法國發動機的目的在於繞過美國對技術輸出的限制,因為C2型原本裝的是J79發動機,沒有美國許可不得出口。計畫還包括採用從為“獅”式戰鬥機研製的EL/M-2023雷達改進而來的EL/M-2032多模式雷達。目前可能的客戶包括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