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2014年04月17日召開全國“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宣布啟動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他要求規劃編制必須強化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指標,積極推進市縣規劃體制改革,堅持開放民主編制規劃,使“十三五”規劃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發展規律,更加反映人民意願。中國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而深遠。
工作規劃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朴民介紹,就2014年的工作來講,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做深做實前期研究;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三是啟動相關規劃編制工作;四是積極推進規劃立法工作。各方面的智慧是編制好規劃的源頭活水,集思廣益是規劃成功的關鍵,為堅持開放民主編制規劃,深化細化前期研究,我們選取了25個事關全局的重大課題,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組織社會力量開展研究。
中國國家能源局已啟動“十三五”核電重大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研究課題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遴選公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國際組織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機構或組織均可提出申請,課題內容重點圍繞關係“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申請單位選題時,可參考國家發展改革委入口網站刊載的《“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目錄》,也可圍繞《目錄》確定的重點領域和方向,自行確定研究題目。
申請單位可登錄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網站,從《“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專欄》中下載課題申請書及相關材料,並於5月5日前通過郵寄或電子郵件方式按要求提交申請。
“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目錄
“十三五”國際環境變化及對我國發展的影響
“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動力機制和制度環境研究
“十三五”創新驅動的戰略重點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研究
“十三五”推進教育現代化與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研究
“十三五”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和戰略舉措研究
“十三五”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研究
“十三五”工業結構升級與布局最佳化研究
“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與糧食安全戰略研究
“十三五”信息經濟發展研究
“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
“十三五”服務業發展重點和機制研究
“十三五”住房保障體系與房地產健康發展研究
“十三五”我國區域發展重點和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研究
“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及制度研究
“十三五”環境治理重點及模式創新研究
“十三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綠色低碳發展研究
“十三五”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研究
“十三五”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
“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
“十三五”完善扶貧脫貧機制研究
“十三五”國有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研究
“十三五”公共服務重點和財政保障機制研究
“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和風險防範研究
“十三五”對外開放戰略及開放新格局研究
“十三五”我國企業“走出去”發展戰略研究
主要問題
第一,部分地區產業規劃政府意志太強
第二、產業定位欠缺地區發展能力考慮,雷同性較高
第三、產業研究不深,產業定位精準度有待提高
第四、規劃對當地優勢特性挖掘不足
第五、對周邊地區產業發展競合關係研究不夠
精神學習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通知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我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指明了方向。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各項任務要求,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各地方加緊學習貫徹落實,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為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編制本單位工作規劃提供理論方針和政策支撐,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人文樓906辦公室)聯合相關政府部門領導、中央黨校教授,以及黃衛平、劉元春、李稻葵、吳曉求、溫鐵軍、朱信凱、曾湘泉、郝立新、楊鳳城、秦宣等知名專家學者,在京舉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解讀學習。
各地各校學習貫徹情況,需及時向上級報告。
重點布局
具體來看,未來5年,“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要求包括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慧型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慧型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領域,實現自主研製及套用。此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求是》雜誌撰文,特別指出,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和關鍵手段。新理念既包括技術方面的新理念,也包括政府管理的新理念。他表示,促進中國製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傳統製造方面“補課”,又要在綠色製造、智慧型升級方面“加課”,加快3D列印、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等智慧型技術和裝備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