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

·威遠

威遠樓。 威遠江。 威遠炮。

地名

縣名

威遠縣位於四川省中南部,隸屬內江市管轄。縣城距內江市中心57公里,東距自貢市中心31公里,北距成都市區177公里(即將建設的成自瀘高速公路成都三環路--威遠縣城142公里),幅員面積1287平方公里,轄20個鎮,323個村。總人口74.9萬人,城市化率22.8%。全縣耕地面積3.63萬公頃,農民人均耕地0.9畝。有林地261.5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31.2%。
威遠建縣始於開皇十一年(591年),名取“威名遠震”之義,屬資州。唐武德年(618年)置榮州,威遠縣屬之。唐貞觀元年(627年)在威遠縣境內又設婆日、至如二縣。貞觀八年(634年),將婆日、至如二縣併入威遠,縣城留下“婆城”之名。宋乾德五年(967年)和義縣併入威遠,仍屬榮州。之後歷經興廢,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威遠縣於同年九月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民國元年改軍政府為縣公署,宋上川南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12月9日威遠解放後,屬川南行政公署資中專區,現屬內江市。

鎮名

1、雲南省景谷縣威遠鎮。地處縣城,是景谷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屬壩區,總面積42平方公里,轄白龍、威遠、鄉3個社區居民委會和芒冒、威遠街2個村民委員會,20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全鎮有11149戶,總人口25114人,其中農業人口47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7人。有傣、彝、拉祜、回等少數民放人口11537人,占總人口的46%。其中,傣族6695人,占27%。海拔最高1727米、最低913米,平均海拔1320米;年平均氣溫20.8C;平均降雨量1554.9毫米。
2、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是互助縣府駐地。位於縣境西部。人口4.6萬,以漢族為主,土族占總人口的17%,還有藏族、回族。總面積79.6平方千米。轄西上街、西下街、寺壕子、大寺路、深溝、白崖、紅崖、崖頭、古城、班家灣、大寺、小寺、納家、蘭家、涼州營、安定、余家、前躍、西坡、卓扎灘、紅嘴兒、卓扎溝22個村委會和南街、北街、北郊3個居委會。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威遠鎮,1949年沿舊制仍設威遠鎮,1958年併入沙塘川公社,1959年分設城關公社,1983年復設威遠鎮。
3、山西省左玉縣威遠鎮。威遠鎮位於右玉縣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西臨平魯區鳳凰城鎮,北與楊千河鄉、丁家窯鄉接壤,南與高家堡鄉接壤,東臨新城鎮,轄32個行政村、2563戶、1.16萬口人,總土地面積38.7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萬畝,土地廣闊,地勢平坦,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純農業大鎮,是右玉縣四大建制鎮之一。
4、貴州省長順縣威遠鎮。威遠鎮地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東部,鎮政府所在地位於省道惠狗公路旁,距省城貴陽約76公里,距縣城約11公里。轄14個村,158個村民組,4550餘戶2.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4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土地總面積78多平方千米,現有耕地面積14010畝,旱地4785畝,森林覆蓋率37%。全鎮平均海拔970米,平均溫度15.5攝氏度,無霜期185天,年平均降雨量138毫米。鎮區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施。有鍾靈毓秀的青龍山,有“天下第一泉”之名的潮井奇觀,有長空奔躍的穿洞瀑布,有古文化之謎付家院洞窟岩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威遠並留下主載。
5、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威遠堡鎮。鎮政府駐威遠堡,人口2.5萬人,面積173.06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威遠堡、鎮北、下城子、南城子、雙城子、紀家、陳家堡子、二道河子、龍泉、塔山、四家子、毛家窩棚、前馬市堡、塔子溝、廖家窪子、何家、周家窩棚。

炮台名

威遠炮台

位於中國珠江出口的穿鼻洋北武山腳下,南山炮台前灘岩石正中。和鎮遠、靖遠兩炮台形成一“品”字,並與橫檔、永安、鞏固等炮台構成鴉片戰爭時期虎門海防的第二重門戶。炮台間系有鐵鏈木樁於水中,阻礙敵船行駛;炮台火力交織,控制洋面,在狹長的江面上形成堅固的陣地。威遠炮台總共安炮40門,曾是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和守軍200人,於1841年2月26日浴血奮戰的地方,遺蹟尚存。
威遠炮台是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之一、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地,也是我國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規模的古炮台之一。炮台雄偉壯觀,平面呈月牙形,全長360米,高6.2米,寬7.6米,底層均用花崗岩壘砌,頂層用三合土夯築,非常堅固。全台有券頂暗炮位40個,沿檯面上還有4個露天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虎門炮台中規模最大、配炮最多的一座指揮台,民族英雄關天培就在這座炮台中坐鎮指揮廣東水師英勇抵抗英國侵略軍的進攻。著名導演謝晉拍攝的電影《鴉片戰爭》曾將威遠炮台作為實景拍攝地之一。
墓群名

威遠漢墓群
時代:漢
地址:朔州市右玉縣威遠鎮樹兒照村(威遠舊城)附近。是第二批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威遠堡古城,原為漢時中陵縣,四周分布有許多漢代墓。威遠漢墓群包括樹兒照、南八里、進士灣諸墓群。
在樹兒照村東北隅的五侯山上,有墓冢封土堆40餘座,每座高約2—9米,周長50—70米,最高的可達10米左右。在進士灣村、威遠鎮周圍,封土堆達30餘座,在此發現一些漢代的銅幣、帶鉤、陶器等隨葬品。在南八里村西南的坡地上,現存封土堆10座左右,1973年曾發掘3座,出土遺物200多件,均為漢代器物。

島名

威遠島原稱阿娘鞋島。在東莞市西南,珠江口虎門東側。面積16.8平方公里。島形似鞋,原稱阿娘鞋島。鴉片戰爭時期,島西南武山上修有威遠、鎮遠、靖遠三炮台,威遠台居中,1984年改名威遠島。


樓台名

威遠樓。舊名雄鎮樓,又稱鐘鼓樓。位於隴西縣城內十字街中心。在道光十六年,移置北宋所鑄銅鐘於樓上,無事報時,有事報警,所以又叫“鐘鼓樓”。威遠樓現為磚基三層木樓。座基高11米、長27米、寬17米。樓高15米,通高26米,每層樓有24柱,三層樓都是四面飛檐,檐下共設斗拱102朵。屋頂歇山頂,結構精巧,為我國古代過去人民高度智慧與創造才能之結晶。
山海關威遠城 。 威遠城建在山海關城東二里的歡喜嶺上。據《臨榆縣志》記載:“威遠城俗稱‘嗚咽城’,在長城東二里外歡喜嶺上。城高三丈,下以石,四隅起台跺。城上女牆高五尺,周方七十步。正南為城門,上鐫‘威遠’二字。”
相傳威遠城為吳三桂築,既可瞭望,且可屯兵。因此,在建築上亦有其獨特之處。“城內北面起平台,延袤三丈,台左右蹬道各一,南面東西隅亦各有蹬道,隨其形勢,於四面城牆上下起大小磚洞二十一。大洞廣八尺,小廣五尺,高皆丈。”這些磚洞可供藏兵之用。
從地理環境來看,威遠城確實是一座軍事上的重要建築。可稱為山海關城對外的一座前哨城。
就在這座古城堡里,曾經演出過一幕明遼東總兵吳三桂降清乞師的醜劇。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李自成農民軍進攻山海關,與吳三桂明軍在石河大戰,吳三桂叛明降清,在威遠城跪拜清軍統帥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導致農民軍慘敗,清一統中原,吳三桂也留下了千古罵名。
鎮海威遠城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 招寶山頂。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建,周長600餘米,城呈長方形,設雉堞167個。現存南段周長50.2米,高7.4米,城門勒額"威遠城"。1883年(清光緒九年)于山頂北腰增築月城,周長71丈、高1.2丈、寬9尺,現存長60米,高3.8米,拱門呈半圓形,內壁有《增修招寶山月城碑記》,清浙江提督歐陽利見撰寫。1981年7月,列為縣重點文保單位。1983年至1985年重修加固。1989年12月12日,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海口海防遺址之一。

河流名

威遠江。雲南省瀾滄江的支流。威遠江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南部景谷縣西南部,地處瀾滄江支流威遠江下游。保護區1983年建立,為雲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7653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思茅松原始森林及種源區。保護區為無量山南延余脈,地勢西高東低,一般海拔為1000—1500米。由於河流的切割,地形支離破碎,起伏較大,坡度20—40º,為中切割中山山地。氣候受西南季風控制,年均溫為20.2℃;年降水量1253毫米,多集中在5—10月。區內水資源豐富,區內江面寬闊,大小河流較多,主要有白熱地箐、空海青、蠻帽河、牛犀河、西漢河等。威遠江由北向南環繞保護區東面及東北。自然保護區內棲息著蜂猴、長尾花葉 猴、水鹿、豹子、綠孔雀、金絲猴、白鷳、蟒蛇、麂子等珍貴動物。
保護區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蜂猴、豹、綠孔雀、蟒,二級有黑熊、水鹿、岩羊、鳳頭雨燕等。
鳳頭雨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雨燕目,雨燕科。體長約215毫米。頭具羽冠。尾長達118毫米,深叉狀。上體綠灰色,眼先深黑色。雌鳥灰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鳳頭雨燕集群飛翔於林區低海拔地區上空,以蚊、蛾類等昆蟲為食。

文藝作品人物名

金威遠。圍棋少年》里的人物:
金威遠-號稱“快斧手”,50多歲,圍棋界高手,“西金”派掌門,因在下棋時精於絞殺而聞名,是雷凌雲、“花面狼”的師傅,也是江流兒第一個圍棋師傅,但心術不正,以江流兒賭棋而發財,最後死於“妖刀王”的飛刀下。使用一把巨大的斧頭。 性格 棋藝高超,為得到“棋聖”稱號費盡心機。

兵器名

威遠炮。這種炮是明代兵器家根據大將軍炮改裝而成的。大將軍炮原用鐵箍纏身,重達370多斤,運動十分不便。改制後的炮身去掉鐵箍,並將裝藥部位增厚,前加準星,後設照門,取名做遠炮”。這種炮豎起來像巨大的花瓶,分1號、2號丙

型。2號炮身長2尺8寸,底至火門高5寸,火門至腹部高3寸2分,炮口徑2寸2分,全重].20斤。火門上有活益,以防陰雨。1000步處可瞄準發射。每次裝藥8兩,重3斤6兩的大鉛子1枚;裝小鉛子時,可裝工00枚,每枚重6錢。發射時,將炮口墊高三寸,據說大鉛子可遠射10里,小鉛子也可達4至5里,子彈散布面約40多步。1號炮重200斤,口徑大小和炮身長度,比2號炮略有增加。這種炮用車裝載,每門炮配炮手 3人,發射時,炮口墊高5至6寸,射程比2號炮還遠。
威遠將軍炮威遠將軍炮(子母炮):類似現代的榴彈炮,射程遠、火力猛、威力大。且是輕型火炮,輕巧靈便,易於遠途征戰時拖運攜帶,尤其適用於地形複雜之處。《清史稿》載: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層層碎裂,銳不可當,威力驚人……
清朝御製威遠將軍炮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製造,由當時的武器發明家戴梓發明,是一種大口徑、短身管的著名火炮。其實物為銅製,形如仰鍾,口徑212毫米,全長69厘米,重280千克,用四輪木製炮車承載。在康熙年間使用鐵殼爆炸彈,在雍正年間則發射實心彈。該炮在康熙皇帝平定中國西北部喀爾丹叛亂和清軍多次對敵作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原物現陳列在中國古代戰爭博物館中,僅存一門。
威遠將軍炮的射程是和裝藥以及射擊角度有關的,在45度下火炮射程大概在2里到3里。

公司名

威遠生化
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農藥原料藥及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隸屬於新奧集團五大業務版塊之一,是河北省首家上市公司(證券代碼:600803 SH),現有員工3000餘人,其中專業研發人員112人,總資產12億元,2007年銷售額達到8億元。
公司秉承嚴格、精細、專業的質量目標,先後通過了ISO9002:1994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0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完成了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ISO18001體系認證,正在通過美國FDA和歐洲COS認證。威遠生化是業內率先實現全面信息化的現代化企業,通過ERP系統,建立了全面的管理信息平台。

恐龍名

威遠中國上龍[Sinopliosaurus weiyuanensis]
早在1942年,楊鍾健就根據在我國四川威遠發現的一些上龍類的牙齒和脊椎骨,建立了上龍科的一個新屬即威遠中國上龍[Sinopliosaurus weiyuanensis]屬。1973年,楊鍾健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中與翼龍共生的一些上龍在的零星標本,也歸入了威遠中國上龍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