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種滅絕的海生爬行動物。由蛇頸龍(Plesiosaur)進化而來。但頸較短,頭較長,頜更加堅硬,外觀更具流線形。極善游泳,以烏賊、魷魚為食。
外形特徵
如果拿上龍的顱骨與鱷魚的對比,就會很清楚了解:上龍的頭顱巨大,頸部短小,長有彎刀般鋒利的尖齒,且咬齧起來更厲害,其肌肉的橫斷面積的比鱷魚大幾倍,因此,上龍的肌肉更粗更強,顎部龐大又有力。一對鰭狀肢和形如長鞭的尾巴幫助它在大海中乘風破浪。 上龍捕食獵物時更是迅猛絕倫。
生活習性
上龍處於侏羅紀時期海洋食肉動物頂層,主要以海洋爬行動物為食,也大量捕食烏賊、魚類和其他水生食肉動物等。
物種分布
化石曾發現於英格蘭、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接近挪威的北極地區。 現已滅絕。
動物亞目
按從小到大順序
長喙龍
長喙龍是上龍里的晚輩,它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它似 乎是一種保存了原始面貌的上龍,椎骨居然有19塊,嘴巴變得十分細長,活像只大鳥一樣。長喙龍的身體結構和克柔龍分別挺大,倒是和早期的泥泳龍很相似,只有4米、是最小的上龍類。這種上龍主要在北美出土,達科他州的內海就有它的身影。
泥泳龍
泥泳龍的化石出土在英國牛津郡的粘土層里,泥泳龍生活在侏
羅紀晚期,已經有所進化,它的椎骨減少到22塊,牙齒上有十分獨特的一條垂直軸線從底部延伸到牙齒中部。科學家還發現泥泳龍的頸骨下面還有一條類似“龍骨”一樣的組織,估計是用來支撐用的,但是這樣肯定使它的脖子轉動不靈活。泥泳龍的後鰭比前鰭要大,這與大多數的蛇頸龍恰恰相反,顯示出它是一位速游專家。
滑齒龍
滑齒龍是最出名的上龍之一,它能長到6米,體重2噸以上。。首先,它的名字本意是“牙齒有一側平滑”,它的牙齒外側光滑,內側的牙肉則形成了一層層堆起來的褶皺,一方面加固了牙齒,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摩擦力,防止獵物掙脫,滑齒龍椎骨減少到20塊。滑齒龍於其它上龍不同的是,它的牙齒極為光滑,而且被咬中的獵物幾乎無法掙脫。滑齒龍是最有名的上龍之一。BBC的滑齒龍150噸重的龐大體型為純屬虛構。
克柔龍
克柔龍得名於希臘神話里的宇宙統治者克洛諾斯,他後來被自己的兒子宙斯打敗了(還有一種提法說克洛諾斯是時間之神),克柔龍出現在白堊紀早期,是上龍發展到極至的顛峰巨獸,它全身緊湊,利於快速游泳;頸骨只有12塊,全長8米以上,光腦袋就有3米多,最大11.73米12.2噸,它的嘴巴幾乎與腦袋一樣長。
發現化石
台北時間2009年10月28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英國多塞特郡海灘發現了一塊巨型“海怪”化石。化石表明該海怪長度竟達19英尺(約6米)。
科學家將該海怪命名為“上龍”,它重約8噸,1.5億年前在全球的海洋中橫行無忌。上龍與蛇頸龍相似。蛇頸龍是巨大的水生爬行動物,生活於恐龍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的年代。上龍頸部較短,頭部很大,與鱷魚相仿,顎骨有力,有一組剃刀一樣鋒利的牙齒。該巨型“海怪”的顱骨化石90%保存完好,長約7.5英尺(2.3米)。
通過測量顱骨的長度,科學家估計海怪從頭至尾的總長度在10米至12米之間。這意味著它可以與挪威科學家2007年發現於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的身長9英尺的“巨怪”上龍化石和2002年發現於墨西哥的相同長度的“阿蘭波利怪獸”化石相提並論。 這個上龍的其他部分可能還埋藏在岩石里,但也可能需要數十年的發掘。多塞特郡議會正與專家討論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分解該化石。
據悉,該化石是由英國當地收集愛好者凱文·希恩在多塞特郡韋默思灣發現的,他多年來一直在海灘上尋找化石和碎片。(2009年10月),化石已被多塞特郡議會用“樂透遺產基金”(文化遺產彩票基金)收購。
英國科學家發現1.55億年前“大嘴”上龍化石
英國科學家在研究一塊該國出土的上龍化石,它的頭骨尺寸或許可以給你一點啟發。 在英國多塞特郡博物館展出的一個巨型上龍頭骨化石,長度達到2米。上龍是一類擁有粗短的脖子和鱷魚般尺寸驚人大嘴的海洋巨獸,它是一種兇猛的海中霸主,長著滿口鋒利的牙齒,它生活在1.55億年前。
侏羅紀海岸是一片長約152公里的富含化石地帶,是世界自然遺產地。 2003年至2008年間,業餘化石收集者凱文·席罕在這裡陸續收集了一些上龍頭骨的碎片並進行了拼接。這一化石碎片在一次滑坡中暴露出來,隨後被席罕發現,其中最大的一塊化石碎塊重達8公斤。這一完整骨骼化石的另外3塊碎片後來由另外兩名化石收集者找到,最終使這條上龍骨骼化石的完整度達到95%以上。多塞特郡博物館出資買下了這個頭骨,並邀請南安普
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進行研究。他們很快發現,這塊上龍頭骨很可能是迄今發現的最大一塊完整頭骨化石。 不過,來自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蘇斯·漢葉在電子郵件中謹慎地提醒,認定這一頭骨是否最大可能需要更加審慎。他說:“一些上龍是龐然大物,而把每一次發現的頭骨都認為是最大的,這是一種很可悲的趨勢。 ”為了增加捕獲獵物的實力,上龍不斷進化,強化自己。它們發展出超大的眼睛,恐怖的利齒,甚至長頸鹿般的長脖子。
多塞特郡博物館展示的上龍化石頭部計算機復原效果圖,讓參觀者看到這種巨獸生前的面目。來自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對這一化石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如尋找該頭骨化石周邊附著的淤泥中可能存在的浮游生物微化石。
作品描寫
“ Pliosauroidea”即上龍亞目,意思是“有鰭蜥蜴”,是種海生爬行動物,生存於中生代的侏羅紀與白堊紀。上龍亞目屬於蛇頸龍目,起初僅包括上龍科,包括其他科與屬。上龍類,與其真蛇頸龍類的近親,還有整個鰭龍超目,都不是恐龍。相較於長頸部的蛇頸龍類,上龍類的特徵是短頸部、長頭部、體型大、呈流線型、行動快速且兇猛。上龍類是肉食性動物,長而強壯的頜部有多排銳利的牙齒,適合抓住少數、巨大的獵物。巨大的頭部大部分是嘴部,上有巨大眼睛與一對鼻孔管,鼻孔管能夠有直接的水中嗅覺,如同其他蛇頸龍類。它們與蛇頸龍類都使用四個巨大鰭狀肢來游泳,四肢已演化成長、寬、強壯的鰭狀肢,分別位在長型身體的四角。尾巴短而逐漸變細,可能作為舵使用,如同其他蛇頸龍類。它們可能對於深海環境適應良好。上龍類的身長介於4到9米。[它們可能獵食魚龍類或其他蛇頸龍類。典型的屬包括:巨板龍、克柔龍、滑齒龍、上龍、泥泳龍。化石發現於英格蘭、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接近挪威的北極地區。許多早期(三疊紀最後一期瑞提階與早侏羅紀)的原始上龍類外表非常類似蛇頸龍類,所以過去分類於蛇頸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