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吉思汗在1207年創建汗國起,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蒙古鐵騎便已征服漠北、東北、華北、西域、吐蕃、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大部分地區,使汗國的版圖橫跨亞歐大陸,並差點踏進非洲。蒙古每戰必捷、滅國無數,但在西亞的一場遭遇戰中卻被迫停止西進的步伐,沒能踏進非洲。這場足以影響世界命運的遭遇戰,便是蒙古與埃及之間的艾因·賈魯之戰。
公元1251年,蒙哥登基為蒙古汗國第四任大汗,但出自窩闊台系的諸宗王卻拒絕承認,由此導致國內持續數年的內訌。待蒙哥平定叛亂後,便將注意力重新轉回到對外擴張方面。按照分工,蒙哥、忽必烈負責經略江南、大理、吐蕃等地,旭烈兀主持西征,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
1253年,旭烈兀命令愛將怯的不花統領1.2萬名士兵率先出征,為主力提前“鋪路”,而自己則留在和林籌集更多的軍隊。次年十月,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旭烈兀遂率主力西進,經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西北)、突厥斯坦(今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撒麻耳乾(今土庫曼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鐵門關(在今土庫曼斯坦南部)等地,於1256年春與怯的不花部會師,合擊不肯向蒙古稱臣的木剌夷國(在今伊朗北部)。
蒙古大軍連戰連捷,同年底便完全征服木剌夷,隨即移師攻擊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國的阿巴斯王朝)。昔日驍勇善戰的阿拉伯人早已不復當年之勇,面對蒙古凌厲的攻勢,只有撤退、撤退、再撤退。1258年2月,旭烈兀大軍攻陷巴格達,將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綏木裹進一張毛毯,隨即用馬踐踏而死。
蒙古人的殘忍和驍勇令整個伊斯蘭世界驚恐,巴爾蘇丹國、敘利亞阿尤布王朝、富浪國、羅姆蘇丹國...一個又一個的伊斯蘭政權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在旭烈兀的面前紛紛倒下,碩果僅存的,只有一個位於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它的存亡與否,將決定整個伊斯蘭文明的命運。
旭烈兀在征服中東西亞後,與拜占庭帝國及西歐各國商議建立聯盟事宜,以便聯合攻滅埃及,掃蕩整個北非。然而就在聯盟行將結成之時,卻傳來蒙哥大汗去世的訊息。旭烈兀有回國爭位的打算,便火速率主力東返,只留下怯的不花統領萬餘名士兵鎮守敘利亞一帶,並囑咐他相機行事,謀划進攻埃及事宜。
埃及蘇丹古突茲(忽都斯·貝爾巴斯)本來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如今見旭烈兀率主力回師、蒙古留守軍力不足,在猶豫許久後,終於決定主動出擊,意圖將蒙古人趕出中東、西亞,維護伊斯蘭世界的獨立。恰在此時,由於怯的不花的操作失誤,敘利亞一帶的基督徒與蒙古人交惡,隨即導致蒙古與西歐、拜占庭“準”聯盟關係瓦解,使得蒙古人只能孤身對抗古突茲的大軍。
1260年9月3日,5萬名埃及騎兵和2萬名蒙古及其屬國的騎兵“碰頭”,在今天巴勒斯坦納布盧斯市附近的艾因·賈魯平原(阿音扎魯特)交戰。古突茲抓住蒙古人驕狂冒進的弱點,使用誘敵之計,將其引進山谷作戰,然後從三面實施包圍,並充分發揮弓箭的密集火力,將蒙古軍隊死死地壓制住。
怯的不花不愧是一員猛將,在極端不利的形勢下,兵分兩路猛攻敵軍薄弱的兩翼。背水一戰的蒙古士兵已無退路,在積屍如堆的情況下,依然捨命搏殺,竟然將敵軍的兩翼殺得後退連連,大有反敗為勝的勢頭。古突茲見狀心急如焚,為鼓舞士氣,便單騎闖入蒙古軍中,連番砍殺十餘名敵軍。埃及士兵見國君已捨生忘死,於是士氣重新振作起來,吶喊著與敵軍展開肉搏戰。
埃及騎兵素以剽悍勇猛著稱,雙方一旦爆發出同等的威力,那么數量上的差異終將決定最後的勝負。蒙古軍隊傷亡慘重,但主帥怯的不花卻拒絕回撤,結果身中數箭而死(一說傷重被俘,因拒絕投降被殺)。蒙古殘軍群龍無首,開始奪路而逃,但最終還是被敵軍悉數殲滅。
怯的不花大軍覆滅的訊息傳到敘利亞,留守的蒙古官員紛紛棄城逃跑,古突茲幾乎是兵不血刃的便收復了伊斯蘭的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因為實力有限,古突茲無法將蒙古人全部趕出中東、西亞,但他卻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阻止其踏進北非,從而為伊斯蘭文明留下不可熄滅的“火種”,真可謂居功甚偉。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突茲回國後沒多久,便因為拒絕冊封得力幹將拜巴爾為阿勒頗城長官,竟被對方暗殺,拜巴爾隨即僭號稱王。一代曠世英雄竟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令人萬分唏噓。
戰爭 非洲 蒙古 世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