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根據網易房產調查結果顯示,70後平均在工作的第6.39年後購買一套房,80後為5.3年,而90後進度最快,為3.43年。
其中76.0%的人認為,租房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漂泊感;47.6%的人認為租房將成主流選擇;29.8%的人堅決不認可這樣的判斷。
但從網友們的評論來看,大家對於這組數據並不是那么買賬:
大部分人的觀點是,調查數據如果屬實的話,肯定是調查的已經買了房的90後,而且花的錢大多還是父母……
甚至有網友表示,看到平均兩字,幾乎就不抱幻想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年年被平均,就是沒見錢,日子還是緊巴巴,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就身邊的90後來說,有房的基本都是父母掏錢首付,雖然靠自己打拚的也有,卻是極少的。
而那些還沒有買房子的90後,有一部分還在努力賺錢,攢錢買房,但更多的卻是對買房沒有抱太大期望,不想買房,甚至都不想結婚……
哪來的90後3.43年可買房,還不是被平均了?
2
經常可以看到各大媒體播報新聞時,都喜歡用上“平均”這個詞。
很多人一聽到這個詞語,氣就不打一處來。
尤其是在大城市,什麼都不缺,只缺錢,只缺房子。
這錢、房子一被平均的話,就成了拖後腿。
現在是越來越逃不出各種各種的平均標準:
全國平均工資為7233元
北京平均工資為9240元
上海平均工資為8962元
深圳平均工資為8315元
廣州平均工資為7409元
……
照著這個趨勢下去,大家工資破萬的夢想馬上就可以實現了,走上人生巔峰的日子指日可待。
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有多少人是能夠拿到這個數?
一個普通人和一個億萬富翁站在一起,平均之下便會成了兩個千萬富翁。
然而,這份“平均”所得到的結果,卻完全就無法反映出最真實的情況。
有多少人,工作了5年還拿著5000左右的月薪;
有多少人,工作了20年卻還是每天擠著捷運上下班;
有多少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周末沒有休息,拚命工作,可還是買不起房子;
有多少人高端商場不敢進,做電梯從未到過負一樓,買衣服第一反應是看吊牌,眼看著購物車的寶貝失效,網上購物一定要貨比三家;
……
3
朋友最近跟我說:闖社會,真的不容易。
從畢業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每天上下班擠著捷運,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有時候周末沒得休息。
她租的房子是在城中村,算上廁所十平米左右。
每當家裡人打來電話問她情況的時候,她都不知道如何開口。
房子朝向好不好不知道,因為壓根就沒有窗戶;吃得好不好不知道,因為經常忙到忘記了吃飯。
這樣的日子過得有心酸,只有她自己清楚。
在深圳這個平均工資8315元的一線城市,她每月拿的還是6000元的工資。
交完了房租、公交卡、餐費……幾乎就沒有錢了,更何況要買房,租房都租不起好的。
這個城市充滿了焦慮,可是卻不得不一直走下去。
《雙城記》中,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里,摧毀一個人,真的很容易,買房便足夠了。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低欲望社會:胸無大志的時代》,在這本書中,該作者感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
就業、升職、加薪、買房、教育……一年365天,幾乎年輕人天天都在焦慮。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為了將來,拚命努力,可是始終滿足不了生活需求,因此逐漸感到疲倦,沒有了幹勁。
4
前陣子電影《我不是藥神》刺痛了多少人的心,現在的社會,年輕人作為新一代的主力軍,他們一個個表面衣著光鮮,但卻是隱形貧困人口。
放眼身邊,70後、80後、90後,為了買房養娃,哪一個不是鮮衣怒馬,不是欠了一屁股債。
不敢死,不敢生病,更不敢失業。
在天文房價和物價面前,任何人首先都是需要生存的普通人。
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了全力。
沒有人願意麻木生活,其實都想好好活著,可是沒有錢,有時候就連活著都變成了奢望。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里生存,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像是上了大轉盤一樣盤鏇。
為了不妥協,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要握緊手中的方向盤。
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給自己做好充足的準備,努力掙錢。
談到房價,相信會有不少人都覺得很惆悵。
買不起房的,在惆悵怎樣才能買房;
已經買到房的,在惆悵房子買的不夠大;
......
我們僅僅只是因為房子而焦慮嗎?
或許我們只是不能接受比別人差的人生。
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煩惱,總是煩惱不完的。
是時候學會放過自己了。
每個人的生活本來就應該有各自的節奏,如果只是盯著別人的生活,那就會錯過屬於自己的精彩。
工作 買房 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