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血的三八大蓋, 打中之後真的只是一個對穿, 還是地攤文誤導?

談三八大蓋之前先丟個圖片科普一下,估計很多吃瓜民眾都知道三八大蓋是因為上面有個大蓋子,但是這個蓋子到底是怎么樣的,辨識度如何估計知之者寡。

三八大蓋三八大蓋

上圖左側巨大的防塵蓋就是大蓋的由來,然後右邊又有一朵天皇的菊花和三八式字樣,所以三八大蓋就這樣來了。當然今天我不是來科普這把槍,這槍的數據大家自行百科估計比我說的一定詳細。所以不談數據,只談三八大蓋被傳了很久的一個梗。就是三八精度可以,但是殺傷力沒有,被擊中之後就是一個對穿的小洞。只要不命中要害,歇幾天就好。要說這個梗就得從它的子彈開始說。

子彈子彈

從左到右,左邊兩個式日本二戰時期生產的有坂6.5mm彈,中間兩個是咱們繳獲鬼子的三八之後仿製的6.5mm彈,右邊第二個是日本一戰時期賣給英國佬的6.5mm圓頭彈,最右邊是美國Horma公司現代仿製的6.5mm彈,看彈頭還是個軟尖彈,這臭不要臉的。

如果一定要說三八大蓋一槍對穿,主要是第五個那種圓頭彈。現代尖頭步槍彈對人體的殺傷原理就是尖頭彈在高速情況下擊中人體更容易產生失穩效應,也就造成了更大的空腔。有個例子就是臭名昭著的達姆彈,19世紀末的時候當時子彈普遍都是圓頭的,對射的時候很容易一槍兩個對穿小洞,所以英國佬搞出了達姆彈這種軟尖或者中空的彈藥來增加射入人體之後的毀傷和停止力(讓子彈的動能徹底釋放在人體)。

子彈子彈

還有一點就是上面有坂6.5子彈可以看出這貨的彈頭比起二戰時期其他步槍彈顯得比例比較長,再加上因為這子彈為了配合本子當時矮小的身材,無論是口徑還是裝藥量都要低於世界主流步槍彈,但是由於槍管較長(797mm,相比98K只有600mm),火藥燃燒的效率更好,在減裝藥的情況下初速也達到了主流步槍水準(770m/s)

子彈子彈

綜上說的較長的彈頭比例加上較小的口徑以及差不多的初速,當三八大蓋從圓頭彈換成尖頭的時候,在200米內的殺傷力極強(現代小口徑步槍彈也是小口徑+高初速以在近距離達到高毀傷)。吳東才在《晉冀豫根據地》一書中也說到,抗戰時期的六五槍彈殺傷力高於當時我們主流裝備的德系七九槍彈。美國二戰時期軍醫部出版的《彈道創傷》一書也寫明了三八大蓋的6.5子彈在200內對軟目標的巨大毀傷能力。但是200米開外的殺傷力感人,差不多是一槍兩眼那種套路。

綜上,三八大蓋的殺傷力,在使用後期尖頭彈(尤其是改進型尖頭彈的時候)在200以內的殺傷力可觀,並非一槍兩眼的情況,而且即使是現代槍械,最佳殺傷距離也是有一個範圍。從子彈的初速、重量、彈頭形狀、槍管長度、膛線纏度等都有直接關係,而且這關係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殺傷力就能覆蓋的。還包含穿透力,停止力和毀傷程度。以上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