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春節“吃”文化

春節

春節作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具有特殊的意義。從農曆臘月開始,整整一個半月,幾乎所有的中國人會放下手中的一切,專心致志地投入到一種忙碌而甜蜜的狀態,他們用四季所得精心炮製年味,敬天地,禮神明,寄託對家人的情結,抒發對歲時的感懷。

臘八粥

臘八粥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 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布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年夜飯

年夜飯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到了除夕晚上 ,在中國的家庭會全家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在人際關係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圓的年夜飯尤為重要。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

餃子

餃子

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裡。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年糕

年糕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

春餅

春餅

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中國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製;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因為它寓意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因此,在春節期間能和家人共進美食,也是春節和樂氣氛的組成因素之一。有錢無錢,回家過年,在遠適異地的遊子們千里迢迢趕回家鄉之後,一份傳統的春節美食,顯然會讓他們感受到鄉愁更重,鄉情更濃,鄉親更可愛。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