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真的是博大精深,想要稱呼一個人,除了你我他之外,在不同的場合還能變出不同的花樣,比如:
先生、女士、閣下、鄙人、隔壁老王、孫子兒……停,有點跑偏了。
總之,你如果想和一個人交流,那么稱呼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稱呼對方還是自稱。古人自然也是不例外的,而且他們的稱呼更加豐富,不過下面這些我們所熟知的古代稱呼,對他們來說卻非常的陌生。
1. 哀家
在很多的古裝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宮廷戲,經常會出現“哀家”這個稱謂,這是皇后或者太后在丈夫死後,用來自稱的,如今觀眾們對這個詞可是相當熟知,但不得不說,古時候無論是皇后還是太后,又或者是妃子,都不會用“哀家”自稱。
“哀家”這個詞是藝術創造出來的:哀有悲痛、悼念的意思,家則表示一類人,所以舊時的戲曲在創作之時,死去丈夫的皇后或太后就用“哀家”稱之,表明是可憐之人、無夫之哀。
2. 臣妾
說了皇后和太后,再來說一下地位稍低的皇妃們。在我們的印象中,她們在面對皇帝時,自稱“臣妾”,但事實上,這可能不是真的。
“臣妾”在西周、春秋時是對奴隸的稱謂,男奴叫臣,女奴叫妾。當然,在如此漫長的歷史中,詞語的意思是會出現改變的。漢朝時,“臣妾”一詞使用範圍擴大,可以指臣服於統治者的民眾;到了後來,又多出了“臣的妻妾”之意。
但是宋朝以後的嬪妃們到底會不會對皇上自稱臣妾,還是有很大爭議的,挺多學者做過考證,但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
3. 娘子和相公
在很多古裝劇中,夫妻之間總是互稱“相公”、“娘子”,著實撒了不少狗糧,不過在歷史上,這兩個詞還有著不同的含義。
“娘子”最初是用來形容年輕的女子,可不是妻子。直到元朝後,由於各種小說戲劇的流行,“娘子”這個齁甜的叫法,成為了妻子的專門稱呼。再來看“相公”,這個詞最開始用來指代那些聲名顯赫的男人,宋朝之時,使用範圍擴大,也還是那些個高官才能被叫“相公”。但同樣是到了元朝之後,“相公”和“娘子”就搭配起來用以夫妻間的稱呼,這可要歸功於那些寫小說戲劇的文學家們。
4. 大人
如果身處古代官場(除了清朝),對自己的上級言必稱“大人”的話,應該是混不下去的。“大人”這個稱謂,用來代之官員,出現於元朝,但當時只存在於非正式場合,而是使用範圍很小,直到清朝,才被普遍使用。
“大人”最早見於《易經》,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所以說,大人指的是身處高位者,如王公貴族,也可以指品德高尚的聖人。而後,“大人”在漢族這裡更多的用於稱呼父母。
這樣看來,想要和一個古人好好聊天,其實挺難的。
稱謂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