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影視作品《亮劍》中曾出現這樣的畫面:李雲龍帶領的部隊從正面衝出重圍的時候,炮手王承柱用最後一發炮彈成功命中日軍坂田聯隊指揮部,成功突圍。在瞄準過程中僅僅使用拇指測距便確定了指揮部方位,一舉擊破。那么,在現實生活中,這一細節是否真的如此精確?拇指測距真的是萬能的嗎?
拇指測距也叫做跳眼法。一般來說需要用到的不是精準測量儀器,而是將右胳膊抬起,並豎起大拇指,然後用眼睛進行瞄準,保證所要攻擊的目標和拇指重合,然後在換眼睛重新進行大拇指測量,而偏離的距離的十倍就是偏離目標的實際距離。
這一方法的最初使用是在設計技巧上。偵查兵種採用這種辦法來進行目標測距,使用的步驟是一樣的。只不過美國軍隊則採取了拇指平放,然後來目測距離,根據戰鬥經驗來判斷。那么,這樣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對於跳眼法測距來說,準確性究竟如何?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裝備沒有那么完善的時候,跳眼法完美的取代了測距儀。經過訓練的士兵可以做到正負誤差五米範圍之內,當然僅限於百米範圍之內。作為一種使用的測距方法被廣泛使用。在測量過程中,對目標的高度也能進行預判。
但是這項技能的掌握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行,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做到駕輕就熟。而且在戰場上,沒有測距儀的情況下每個士兵都會學習這項技能。相反,狙擊手則不會輕易使用,因為裝備比單兵先進,而伸手也會暴露自己,所以目測才是首選辦法。對於炮兵來說,跳眼法則是絕佳的測距辦法了。
亮劍 大拇指測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