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歷史原型 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因得罪朱元璋被流放三十年

施耐庵的生花妙筆所賜,“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其作為《水滸傳》當中的經典片段,得以入選中學語文教材,亦可見文學成就之高。但鮮為人知是,這則故事的藍本源自元末某位大英雄的傳奇往事,換句話說,施耐庵是將此人的傳奇經歷搬到武松的身上,經過藝術加工,最終才有了經典的傳世。這位英雄,便是元末明初將領卞元亨

“武松打虎”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武松打虎”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施耐庵本是元末明初的大才子,在元朝中過進士,曾在杭州做了三年的官,因與上司不和,辭官歸隱蘇州。軍閥張士誠占據蘇州後,聘請施耐庵為軍師,對他很是禮遇。張士誠迫於朱元璋的進逼,一度向元朝歸順、求援,遭到施耐庵的反對。施耐庵苦勸張士誠無果,便再度辭職歸隱,此後再沒有復出做官,在坐館教書之餘,便是集中精力寫《水滸傳》。

《水滸傳》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事件為背景,以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將宋江及其黨羽共三十六人的事跡擴充開來,最終形成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匯。施耐庵在創作過程中,不少人物原型取自張士誠集團的成員,經過藝術加工,最終成了性格鮮明的梁山好漢角色,而武松的原型正是張士誠手下的大將卞元亨(一說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此處存疑)。

施耐庵筆下的好漢原型多出自張士誠集團施耐庵筆下的好漢原型多出自張士誠集團

卞元亨是元末鹽城縣人,自幼飽讀詩書、能文善賦,詩詞音律、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是一位文藝氣息很濃的才子。不僅如此,卞元亨身材魁梧、天生神力,能輕鬆地舉起千斤重物,是遠近聞名的厲害角色(“幼讀史書,成年時,好文學,善吟詩,嘗試劍,膂力過人,能舉千斤。”見《鹽城史志》)。卞元亨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中最具話題性的事件,便是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

鹽城以盛產海鹽聞名,境內多鹽場,尤以伍祐場(即今鹽城市伍佑古鎮)較為知名。當時的伍祐場還是個林深草密之地,屢有猛獸出沒,其中便包括華南虎。在虎類當中,華南虎的個頭雖然比較小(2-2.5米),但體重依然在三百斤左右,對於凡人來講依舊是龐然大物。

卞元亨徒手打死的老虎屬於華南虎卞元亨徒手打死的老虎屬於華南虎

話說卞元亨聽說伍祐場有老虎為患時,憑藉著年輕氣盛、一身肝膽,竟然徒手找老虎單挑。可卞元亨即使再莽撞,也懂得不能跟老虎正面相搏,而只能以智取勝。所以卞元亨在與老虎碰面後,面對著老虎的撲、掀、剪,用輾轉騰挪來躲避,然後趁老虎泄氣的機會,用腳尖猛踢老虎的下頜骨,一招便將老虎擊斃(“元時,伍佑場草地有虎,卞能徒手獨往,以腳蹴虎頜,使虎立斃。”引文同上)。

卞元亨只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跡很快便傳遍鄉里,立時成為遠近頌揚的大英雄,而施耐庵在寫《水滸傳》時,便將他的事跡搬到武松身上,經過藝術的渲染、誇張,終於造就了“武松打虎”的經典傳世。從這點來看,武松在歷史上的原型正是卞元亨,只不過武松打虎的情節比卞元亨更精彩、更豐滿而已。

武松的歷史原型其實是猛將卞元亨武松的歷史原型其實是猛將卞元亨

張士誠起兵後,卞元亨投身於他的帳下,以大將身份征伐攻討,立下赫赫戰功。卞元亨在軍中與施耐庵私交甚好,平日裡經常切磋詩詞歌賦,很是相得。張士誠稱王后變得驕橫跋扈,除兄弟親戚外,對外姓將領、謀士禮遇漸薄,由此引得卞元亨、施耐庵等人的失望,致使二人最終脫離張士誠歸隱。

明朝建立後,卞元亨因長期侍奉張士誠的經歷,不想在新朝做官,所以面對朱元璋屢次三番的徵召,每每都給予回絕,並賦詩“恐使田橫客笑人”來申明本心(“及士誠跋扈,屢諫不聽,辭去。士誠敗,明太祖征之不應,嘗作詩云‘恐使田橫客笑人’”見《鹽城縣誌》)。朱元璋見卞元亨如此不識抬舉,心中非常惱火,便下令將卞元亨發配到遼東充軍。

卞元亨被流放三十年,獲釋時已年過七十卞元亨被流放三十年,獲釋時已年過七十

卞元亨在遼東流放三十餘年,直到明成祖登基後才被赦返鄉,此時的他已是年過七十的垂垂老翁。卞元亨超級喜歡培植牡丹,等到返回故里後,依然以吟詩作賦、培植牡丹來自娛自樂,並自稱東溟叟,又號柏門老人。永樂十七年(1419年),在獲釋返鄉後的第十七個年頭,卞元亨在家中壽終正寢,享年九十三歲。卞元亨文武全才,留下的作品很多,遺著有《柏門詩集》、《牡丹詩》等。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