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強軍之路上有哪些辛酸瞬間?

網路配圖

99A主戰坦克、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001A國產航母、055型萬噸大驅、殲20隱身戰機、運20遠程運輸機、東風系列彈道飛彈……每每提及這些性能堪稱世界一流的主戰裝備時,每箇中國人的心中都會油然而生出無比的自豪感。然而,今日之成就絕非一蹴而就,但凡稍稍對中國和解放軍歷史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中國走過了一條外界難以想像的艱苦強國與強軍之路。在付出了難以計數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眾多不惜付出生命也要為國盡忠之人的貢獻後,我們才在今天擁有了“不可辱”的強大力量。

網路配圖

在建軍90周年之際,回顧當年強軍之路中的老照片,並探究其背後種種不為人知的故事,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考據方面的樂趣,更提醒著人們勿忘當年的艱苦與辛酸,以及那些為強軍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之人。圖為訪問美國期間的劉華清將軍,他為中國海軍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網路配圖

這是一張無比經典而珍貴的老照片,拍攝於1980年。照片中的中國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將軍正踮起腳來,仔細地觀察美軍艦載反潛直升機上的裝備。但實際上,人們對這張照片的解讀有一個誤區,即劉華清將軍當時並非位於美軍航母上。

網路配圖

其時正值“中美蜜月”期間,美方對中方來訪人員給予了以極高規格的接待待遇。不僅安排中方人員登上美軍一線戰鬥艦艇,允許中方近距離參觀並提供講解服務。同時,還帶中方人員參觀遊玩了包括動物園在內的休閒娛樂設施。

網路配圖

坐在美軍“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艦長席上的劉華清將軍,這個位置可以對航母前甲板的狀況一覽無餘,包括艦載機起飛作業等。對於劉華清來說,其心中大概正渴望著忙碌而壯觀的美軍航母甲板景象能在有朝一日也出現在中國海軍之中。

網路配圖

劉華清將軍在美軍小鷹號航母上接受美方贈送的紀念禮物,椅子上的“CV-63”正是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的編號。對於當時的中國海軍來說,8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無法企及的“超奢華”裝備。

網路配圖

劉華清將軍與美軍艦載反潛直升機機組乘員握手,並聽取他們的介紹。從背景中可看出,旁邊還停泊有一艘航母與輔助類艦隻。根據美方的記載,這是劉華清登上美軍福克斯號飛彈巡洋艦參觀時的照片,而非在航母甲板上拍攝。

網路配圖

照片中身穿黑色衣服的這位男士名叫柴田三雄,1947年3月16日生,北海道常呂郡留辺蘂町人,是日本著名的軍旅主題攝影師、航空照片攝影師。

網路配圖

圖中的軍艦從艦體外形上看很明顯帶有日本風格,而艦首的旗子更直接的表明了其身份,正是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其中右側那艘舷號為115的是山雲級護衛艦三號艦朝雲號。朝雲號護衛艦是一艘性能和經歷都沒什麼特殊之處的戰艦,上面那張圖中的柴田三雄似乎也與我們沒什麼關係。但是,其與下面要說到的這幾張照片頗有淵源。

網路配圖

這張圖的歷史背景是伏龍芝號從波羅的海調往太平洋艦隊途中,路過中國東海時,中國海軍051D型旅大級驅逐艦133重慶艦監視對方無害通過時的相片,攝影記者正是日本人柴田三雄。因為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2巡邏機也在監視伏龍芝號,而拍攝地點則位於今天的東海中日“中間線”附近。至於朝雲號護衛艦,其當時也在現場負責監視蘇聯軍艦,但並未進入柴田的鏡頭。

網路配圖

“伏龍芝”號在1984年12月7日接到命令被制定調往太平洋艦隊。1985年8月21日,該艦在勇敢級大型反潛艦“海軍上將斯皮里多諾夫”號、現代級飛彈驅逐艦“慎密”號的伴隨下,在海軍中將克魯格利科夫的率領下,開始了宛如1905年羅日斯特文斯基艦隊那樣的遠航。這是現代級飛彈驅逐艦慎密號將雙管130mm炮炮口高度上揚,以向中國海軍133號重慶號驅逐艦表示沒有敵意,請求允許無害通過。

網路配圖

柴田本人回憶說,當時他在空中對伏龍芝艦隊進行攝影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中國海軍艦艇的姿影,其軍艦雖然感覺非常平凡,“但是,面對著‘伏龍芝’號那果敢攻擊的行動,我至今依然留著鮮明的印象。“中國驅逐艦忽而沖向伏龍芝的前方,猛然又迂迴到其右方。即便是當時正在空中拍攝的本人,也好幾次禁不住在心裡發出‘危險!要撞上了!’的呼聲。中國艦艇幾乎貼近到伏龍芝的身傍,對其發出威嚇……”照片中的軍艦就是柴田拍攝到的排水量2.8萬噸的伏龍芝號巡洋艦,以及3000噸級的中國海軍驅逐艦。

網路配圖

在那個年代,中國海軍沒有大型驅逐艦,沒有遠洋護衛艦,更沒有航空母艦。但我們依然毫無畏懼,有禮有節地維護了祖國的海上權益。圖為中國海軍驅逐艦在後方監視伏龍芝號。

網路配圖

來看這張照片,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上世紀60年代時,上海民兵隊伍打坦克教程的彩色復原照片。這些打坦克的方法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民兵能夠靠雙腿追上行駛中的坦克,並有機會將手榴彈和炸藥包等武器放置在坦克上。顯然,用這種技術和手段反坦克,無疑是一種自殺式任務。

網路配圖

打坦克教程中的一章,要求使用的方法是把爆破筒放在坦克履帶和車體之間。這在實戰中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實現的可能,因為士兵的手臂乃至整個身體都有可能被捲入履帶中。這也說明了當時中國在反坦克技術匱乏之時,對打坦克任務的認識盲目性。

網路配圖

反坦克手追上坦克,再攀上奔跑中的坦克,然後掀開坦克炮塔艙蓋,最後將手榴彈等投入坦克內部……這一理想化的過程在實戰中絕難實現。

網路配圖

如果說朝鮮人民軍陸軍是世界上單兵防空飛彈裝備密度最大的軍隊(戰時可達到一個班三具單兵防空飛彈),那么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陸軍就是世界上火箭筒裝備密度最大的軍隊。在一些一線部隊中,69式火箭筒的裝備量一度達到了每個班3到4具,為全球之最,可見當時的中國沒有先進主戰坦克和先進反坦克飛彈的窘迫。圖為中國軍工廠內的女工正在檢查生產線上的69式火箭筒。

網路配圖

中國南海永興島,又名“林島”,因島上林木深密得名,1946年國民政府永興號軍艦接收西沙群島,以艦名命名島名以示紀念。東西長約1950米,南北寬約1350米,面積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

網路配圖

當永興島機場剛剛建成時,中國海軍航空兵就迫不及待地向其派遣了首批殲擊機部隊。畢竟,為廣袤的南海儘可能地提供空中力量支援,曾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遙不可及的“夢想”之一。這張照片攝於1991年,當時進駐永興島機場的是海軍航8師22團的殲6III和殲教6 戰機。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南海周邊各國都早已紛紛裝備了第二代戰鬥機,甚至開始為自己的空中力量尋覓更加先進的第三代戰機,身為第一代戰鬥機的殲6著實壓力山大。

網路配圖

儘管其時永興島機場條件有限,且殲6戰機性能早已不夠應對他國空中力量,但海航部隊的進駐依然標誌著中國對南海領空主權的極度重視。當年駕駛著殲6飛行在南海上空的飛行員們依然是不容忘記的英雄。

網路配圖

20多年後的今天,進駐永興島的戰鬥機早已今昔非比。中國海航部隊的殲11BH是一型性能先進的重型制空戰鬥機,完全具備同周邊國家一線戰機一較高下的實力。

網路配圖

不僅是殲11,國產殲10戰鬥機也曾出現在南海上空,圖為一架雙座型殲10戰機正在南海上空接受空中加油。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