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按地球膨脹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推斷,地球以前直徑很小,鹹冰水掩蓋陸地,經歷冰河時期。
隨著地球膨脹,地殼分裂,陸地和海底形成,並受更強烈的太陽光線,大量冰川融化,液態鹹水流入海床,同時,雲層出現。被托起的陸地中的凹地本來陳留海水,但大部分被雨水河流沖洗、稀釋,淡水湖由此形成。然而,在環境相對封閉的內陸大凹地中的海水,還部分保留著歷史的本色。
中國分布
中國的鹹水湖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且在數量上遠多於淡水湖,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55%。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是“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庫庫諾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它長105公里,寬63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的河流有40餘條,主要有布哈河、巴戈烏蘭河、側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近年來,由於氣候的不斷變化,湖水也隨之不斷下降,湖面逐漸縮小,與初期的湖區相比,湖面已縮小近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米。
湖泊分類
按湖水礦化度分類按湖水含鹽度的大小,可分為淡水湖、微鹹水湖、鹹水湖及鹽水湖4類。淡水湖礦化度小於1克/升;微鹹水湖礦化度在1—24克/升之間;鹹水湖礦化度在24—35克/升之間;鹽水湖礦化度大於35克/升。外流湖大多為淡水湖,內陸湖則多為鹹水湖、鹽水湖。(含鹽量在1~35g/升之間的稱之為鹹水湖,超過35g的為鹽水湖。)
形成述說
鹹水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兩點:(1)乾旱或半乾旱的氣候。在乾旱或半乾旱的氣候條件下,湖泊的蒸發量往往超過湖泊的補給量,湖水不斷濃縮,含鹽量日漸增加,使水中各種元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的狀態,在湖濱和湖底形成了各種不同鹽類的沉積礦床。例如海拔2600~3200米的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四周為綿延的山脈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緯度西風環流影響之下,水汽的輸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氣乾燥,是一個典型的內陸荒漠盆地。位於盆地東北緣的茶卡鹽池,年降水量約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爾汗鹽湖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這裡的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於鹽湖的形成顯然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在盆地內部分布了眾多的鹽湖。氣候如極度乾燥,終年無雨,或者降水稀少,亦是不利於鹽湖的形成。例如在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內部,沙丘綿亘,地表無徑流產生,鹽類呈分散狀態,這些地區就難以形成鹹水湖。
(2)封閉的地形和一定的鹽分與水量的補給。封閉的地形使流域內的徑流向湖泊匯集,湖水不致外泄,鹽分通過徑流源源不斷地從流域內向湖泊輸送。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湖水越來越鹹,鹽分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鹹水湖。
在鹹水湖地區,常常可以看到環湖有一圈圈銀白色的鹽帶,宛若戴在鹽湖上的美麗項圈。這種自然現象,是鹽類物質自流域向鹽湖遷移的一個有力的證據。因為溶解於水體中的各種鹽類從流域向鹽湖的遷移過程中,水分逐漸蒸發,濃度不斷增大,一旦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就會產生沉澱作用。但是由於各種鹽類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現出一定的沉澱順序,從物質來源的上游到鹽湖之間,各種鹽類沉積物有明顯的環帶狀分布規律。例如在崑崙山北麓的一些鹽湖地區,靠近山區的地段為硼鹽帶,近湖地段為芒硝帶,湖內則沉積有食鹽和光鹵石。
鹹水湖不僅可以形成於大陸,也可由海灣演變而成。浩瀚無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鹽量為35克。如果海灣因沿岸帶沙壩的逐漸發展、擴大而與海洋隔離,成為封閉狀態,兼之氣候乾燥炎熱,水體在強烈地蒸發作用下,鹽度將不斷增高,最後也會形成鹹水湖,產生各種鹽類沉積。這種由海灣演變而成的鹽湖,稱為海成鹹水湖。中國近代的鹽湖,均屬於大陸鹹水湖。
大多數湖泊的水,都是河水注入的。江河在流動的過程中,河水把所經過地區的岩石和土壤里的一些鹽分溶解了;另外沿途流人河流里的地下水也帶給它一些鹽分,當江河流經湖泊時,又會把鹽分帶給湖泊。如果湖水又從另外的出口繼續流出,鹽分也跟著流出去了,在這種水流非常暢通的湖中,鹽分是很難集中的。以中國最大的鄱陽湖、洞庭湖為例,江西和湖南的許多大河都流到這裡,通過這兩個大湖,最後湖水又都流人長江。因此鄱陽湖、洞庭湖等大湖都是淡水湖。如果有些湖泊排水不方便,而且因氣候乾燥,蒸發消耗了很多水分,含鹽量便愈來愈高,湖水就會愈來愈鹹,成為鹹水湖。
在大草原和荒漠地帶,由於降水少,蒸發又強,地勢平坦,排水不暢,往往鹹水湖分布較多,如中國青海省柴達木盆地中的察爾汗鹽池、茶卡鹽池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鹽湖。還有人認為,鹹水湖在地質年代裡,原是海的一部分,海水退了以後,在低洼地方有一部分海水遺留下來,成為現在的湖,因此湖裡的水保留了很多的鹽分。還有人說,鹹水湖是由於結晶岩石經過風化,所含鹽分被釋放出來,或者地下水把古代沉積的鹽溶解之後帶人湖裡等原因造成的。
鹹水湖的水雖然不可飲用,但是它豐富多樣的鹽類,如食鹽、鎂鹽、蘇打、硫酸鈉、鉀鹽、石膏、硼砂等,都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還有一種湖泊,如巴爾喀什湖,它的西半部是淡水,東半部是鹹水。這是因為,巴爾喀什湖形狀狹長,中間又有向北突出的半島,阻礙著東西湖水的暢通交流。所以東部的湖水能夠保持著鹹味,不因西湖水淡而變淡。
知名湖泊
裏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西、北、東三岸分屬亞塞拜然、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南岸屬伊朗。南北長約1200千米,平均寬320千米。海岸線長約7000千米。有曼格什拉克、哈薩克、土庫曼、克拉斯諾、沃茨克等海灣。約有島嶼50個。面積約386400平方千米,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還要大出一倍多。裏海湖岸線長7000千米。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條河的水量占全部注入水量的88%。
死海
世界最低的湖,湖面海拔負418米,同時也是含鹽度最高的湖。死海是一個內陸鹽湖,位於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約旦谷地。西岸為猶太山地,東岸為外約旦高原。約旦河從北注入。約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億立方米水,另外還有4條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從東面注入,由於夏季蒸發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節性變化,從30至60厘米不等。
死海長80公里,寬處為18公里,表面積約1020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最深處415米。湖東的利桑半島將該湖劃分為兩個大小深淺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積占四分之三,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無出口,進水主要靠約旦河,進水量大致與蒸發量相等,為世界上鹽度最高的天然水體之一。
由於死海位於有爭議的約旦-以色列邊界,因而一直未能大規模用來通航。湖岸荒蕪,長期居民點很少。只有塞多姆的工廠和卡利亞的幾家旅店和礦泉療養地,西部的恩蓋迪('EnGedi)地區還有一個基布茲(以色列農業社區)。湖岸偶而可見小片耕地。
大鹽湖
北美洲最大的內陸鹽湖,西半球最大鹹水湖。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北部,東面是洛基山,西面是沙漠,大鹽湖為更新世大冰期大盆地內大淡水湖的殘跡湖。大鹽湖乾燥的自然環境與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學特徵與海水相同。歷史上湖的面積變化極大,1873年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1963年只有2460平方千米,70年代初期約為4000平方千米。大鹽湖延西北-東南向延伸,長120千米,寬63千米,深4.6—15米,面積352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約1280米。鹽度高達150—288‰。大鹽湖資源豐富,鹽類儲量較大,達60億噸,其中食鹽占3/4,還有鎂、鉀、鋰硼等。大鹽湖為猶他州一大旅遊勝地。鹽湖城是該州內最大的城市和首府,位於湖的東南岸。美國南太平洋鐵路橫跨大鹽湖湖面。
艾耳湖-澳大利亞最大的湖。
納木錯
世界最高的鹽水湖。中國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鹹水湖。蒙語稱騰格里湖,藏語納木湖和蒙語騰格里湖均意為天湖。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以北,湖面海拔4,718公尺,面積1,940平方公里。湖泊形成和發育受地質構造控制,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湖水含鹽量高,流域範圍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水清澈,與四周雪山相映,風景秀麗。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於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都會虔誠的頂禮膜拜。
納木錯是喜馬拉雅山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現存的湖濱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每當夏初,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
地理水域名詞
諸多地理水域的一些名詞,是人們旅遊常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