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郭忠恕 (?-977)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畫家,〔北宋〕字恕先,又字國寶,洛陽(今屬河南)人。7歲能誦書屬文,舉童子及第。後周廣順中(952)召為宗正丞兼國子監書學博士。由於爭忿朝政,不久被貶為崖州司戶,秩滿去官,不復仕,縱放岐雍、陝洛間。入宋,官國子監主簿,益縱酒肆言,因譏諷時政,又遭流配登州,死於臨邑途中。工畫山水尤擅界畫,樓觀舟楫皆極精妙。所畫重樓復閣建築頗合規矩,“上折下算,一斜百隨,鹹取磚木諸匠本法,略不相背”,比例十分準確精細。作石似李思訓,作樹似王維,每當自畫屋木,王士元便給其補人物,合作頗為默契。兼精文字學、文學,善寫篆、隸書。尤其“界畫”為世人推重。“界畫”是隨著山水畫發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畫與山水畫中有關的亭台樓閣、舟船車輿。《聖朝名畫評》中評他的界畫,為“一時之絕”,列為“神品”。
工書,諸體皆能。曾有人得鳥跡篆,忠恕一見輒誦如宿習。清劉熙載《藝概.書概》稱:“忠恕以篆古之筆溢為分隸,獨成高致。”傳有《三體陰符經》、《汗簡》、《佩觽》等書。其畫風畫技在當時和後世有較大影響。
摘文
《宣和畫譜》中說,“三百年之唐歷五代以還,僅得衛賢以畫宮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視衛賢輩其餘不足數,如忠恕之高者,豈復有斯人之徒歟?”他的“界畫”對後世影響很大。傳世作品有《雪霽江行圖》卷,界畫精工,人物生動,上有宋徽宗趙佶題識,確信為真跡,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明皇避暑宮圖》軸,絹本,墨筆,縱161.5厘米,橫105.6厘米,傳為忠恕所作,其宮殿樓閣描繪精密工致,法度嚴謹,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著有《佩觽》三卷,闡述文字變遷並考證正傳寫錯誤。又彙編古文字《汗簡》,為研究古文字學提供了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