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綠葉具有光合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但綠葉還具有一種光電效應作用的奇特功能,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做過一次有趣的實驗:他們利用綠葉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光照射下的光電效應,用一個特定的儀器和靈敏度極高的微型電流表,竟然測出15微安的電流,雖然這電流極其微弱,但隨著綠葉受光面積的增大,綠葉發出的電流也會增強。原理
科學家們深入研究發現,綠葉的光電作用是同時發生的。當太陽光照射到綠葉上時,綠葉就能吸收光能,並且從水分中奪取電子,這些奪取來的電子不斷地自由活動並漸漸聚集起來。如果在這些電子自由活動前就用固定的電流場使他們定向移動,就能形成電子流,這就是綠葉電流。一棵大樟樹或梧桐樹約有20多萬片樹葉,每片樹葉細胞內部結構中有許許多多的葉綠體。如果將這些葉片攤開來計算,其葉綠體的總面積可達2300平方米,按能量換算,相當於覆蓋36畝土地的巨型太陽能轉換站,這畢竟還是一棵樹,要是一片茂密的樹林呢?顯然,綠葉的發電能力十分可觀。科學家正嘗試把這樣的”發電廠“從實驗室里搬出來,為人類提供一種新的能源——綠葉發電。比如在房屋周圍廣泛植樹,在牆邊種植青蘿、紫藤、爬山虎等植物,以構成厚厚的多層覆蓋的疊式植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