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樂史學識淵博,從政之餘,勤於著述,前後著書20 余種,共1018卷。
《楊太真外傳》、《綠珠傳》等都是古代小說的優秀篇章,歷經千年而不失其光彩,廣泛流傳至今。
主要作品
《綠珠傳》
宋代樂氏族譜傳奇小說,《綠珠傳》,一卷,收入《琅琊密室叢書》、《說郛》。宋樂史(930~1007)撰。樂史,字子正,禮陂人,官太常博士,直史館。此書份量雖小,卻是名篇傳奇,記述了西晉時期美女綠珠的離奇經歷。綠珠本姓梁,以美艷而成為西晉名宦石崇的愛妾。“八王之亂”中,權臣孫秀向石崇索取綠珠,為石崇所拒。不久,石崇陷罪被逮,綠珠墜樓自殺。傳中還附錄了石虎的愛妾翾風的傳說.。
《楊太真外傳》
宋代傳奇小說,分上下兩篇。樂史撰。收入《顧氏文房小說》、《唐人說薈》。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收入此篇。作品寫楊貴妃,字玉環,原為壽王妃,後歸玄宗,冊封為貴妃。玄宗寵愛異常。貴妃姐妹兄弟皆受封,一時楊氏權傾天下。後安祿山起兵,潼關失陷,“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後肅宗即位,大駕還京,太上皇日夜思念貴妃,有蜀中方士,在蓬萊仙閣尋得楊太真,“鈿合金釵寄將去”。把玄宗、貴妃生死相戀寫的迴腸盪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也是這類題材的作品。
《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他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地理著作,全書200卷,約130餘萬字, 是繼唐代《元和郡縣誌》以後的又一部採摭繁富的地理總志。閱 覽此書,可以收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戶而觀萬邦”的效果。 該書對全國各州縣的山川形勝、歷史沿革、風俗、物產、人物和 藝文等,都有較詳細的記載。尤其是對當時的土產和唐宋兩代戶 口、人口發展作了詳細的記述,為後世研究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 口分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此外,該書在編纂體例上除繼承了正 史地理志和古地誌的傳統外,還恢復了“人物”在地誌中的地位, 又增加了風俗、姓氏、藝文、土產、四夷等項內容,對後世方誌著作影響很大。
在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實踐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發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性。那么崇仁縣擁有可以打造閃亮品牌的文化資源嗎?回答是:不僅可以肯定,而且令人欣慰。
一、 三千年積澱,蘊育了絢麗多彩的崇仁文化
1、有據可查歷史顯赫
據《太平寰宇記》、《江西通志》、《崇仁縣誌》等有關文獻資料記載,周武王時期,崇仁這塊地域屬吳國。周代,崇仁這塊地域,已人煙旺盛。1982年崇仁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三處周代遺址:新山遺址、海螺山遺址和風崗嵊遺址。三國時期建立過新建縣、西寧縣,歷經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和隋朝,共332年;南北朝時期建立過巴山縣,歷時53年;隋朝還建過巴陵縣,歷時5年。歷史上崇仁這塊地域,還曾建置過巴山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崇仁縣至今。
近三千年來,崇仁這塊地域不僅郡縣建置綿延不斷,而且人傑地靈,文化昌盛,唐代稱為“撫之上縣”,宋朝稱為“撫郡望縣”。據《崇仁縣誌》等文獻記載,自科舉制度產生以來,崇仁縣共產生160多名進士,獲得“公”爵位一人,“侯”爵位二人,“伯”爵位一人,“子”爵位一人,“男”爵位一人。
2、文物普查成果炫彩
崇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北宋元豐五年狀元黃裳的墓葬,據考究,黃裳不僅是北宋著名的詞人,而且是金庸大師筆下《射鵰英雄傳》中的武俠“黃裳”人物原型;發現北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的“慈竹世家”總門坊和南宋名臣羅點的“名賢故里”家族總門坊;發現明嘉靖首輔夏言署名的“柱國右族”總門坊;發現宋代建築的石道觀,站在對面的山頭看,還很像“金字塔”;發現秀美如畫的“三川橋”,這是一座清代建築的單孔石廊橋,據省文物專家介紹,目前在江西省還是獨一無二;發現明清時期單門石牌坊多座,其中坐落在河上鎮段家車的石牌坊,不僅石材好,雕刻造像美,而且石牌坊的品像極佳,受到省文物專家的交口讚譽;還發現了明代崇仁縣知縣游鈞卿的墓志銘,記載了這位知縣死後後裔無錢安葬其人的事情;還發現了明代著名諍臣,臨川明萬曆四十年解元傅朝佑為人手書的墓志銘。加上崇仁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遺址,古墓葬和古建築,應該說崇仁縣文物資源是豐富多彩。
3、非遺文化引人入勝
崇仁縣巴山鎮萱華村的儺舞《跳八仙》和崇仁縣相山鎮林頭村的橋燈《板凳龍》先後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其特點和意義在於:儺舞《跳八仙》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八仙”人物中有個“劉海”沒有“漢鍾離”,舞蹈動作悠悠然然,顫顫微微,古樸拙雅;橋燈《板凳龍》,雖然沒有什麼舞蹈動作,但是板凳上的“龍身”極其別致,一反常見的“圓形燈籠”表示“圓身子”,而設定了一盞盞的“方形燈籠”,取了一個“天圓地方”的意思,表示他們是紮根大地的“龍”。
4、現代資源亮美溢秀
崇仁縣的戲劇創作和表演非常優秀,解放初期,崇仁組建的劇團班底,幾乎可以和撫州組建的劇團班底分庭抗禮,而且是各具特色,在社會上產生的輿論是,撫州是女演員強,崇仁是男演員棒。曾經一個時期,崇仁劇團曾唱紅兩省(江西、湖北)。在撫州地區範圍內,戲曲進京崇仁是第一團,1964年創作、演出的現代小戲《秧》,受到的禮遇非常高:在北京懷仁堂演出,中央領導李先念、羅瑞卿接見了演員,北京多箇中央級劇團向崇仁劇團的演員學習。1982年,崇仁劇團創作、演出的《牡丹亭》,再次受到文化部的嘉獎。2011年,崇仁縣文化館“小梅花”琵琶培訓班創作表演的琵琶舞蹈彈奏表演《彩雲追月》獲得了“獨創”的聲譽,不僅通過海選闖進了江西電視台“我們的春晚”30強,而且《金蛇狂舞》還獲邀進入中國文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聯合舉辦的“我愛祖國,全國青少年聯合春節晚會”。
二、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具有強勁的勢頭和實力
2011年是崇仁縣文化事業發展勢頭強勁的一年,這一年不僅中央電視台兩次進駐崇仁,拍攝了崇仁《金字塔之謎》和《鄉約崇仁》,分別在中央電視台10套《走進科學》欄目和中央電視台7套《鄉約》欄目播出,而且江西電視台先後四次播出了崇仁縣臨旴文化館“小梅花”琵琶培訓班創新表演的琵琶彈奏節目,並且被評審讚譽為“獨一無二”。
這一年,崇仁縣的文化事業和產業總體情況比較過去也有長足進步,其中文化事業方面:(1)文學藝術創作:2011年共生產各類文化藝術作品847件(個),其中攝影作品671件,文學曲藝作品109篇,美術作品56件,音樂、舞蹈作品10個,電視專題片10集;(2)文學藝術活動:舉辦各種節慶民眾文藝晚會6場,開展多種形式的民眾文化活動75餘場,“送戲下鄉”演出120餘場,“送電影下鄉”2500餘場,4個民間劇團在我縣城鄉演出200餘場,參與活動和觀看人數近30餘萬人次。文化產業方面:(1)教育培訓20餘家;(2)娛樂演藝39餘家,其中網咖21家,歌舞廳11家,書畫裝裱2家,演出團體5家;(3)工藝美術17家,其中廣告策劃10家,十字繡5家,藝美家私1家,祥佑根雕1家;(4)影視音像6家,其中數字影院1家(正在建設中),普通影院1家,音像銷售4家。
三、三年探索,打響了《七彩崇仁》的文化品牌
1、資源特色定位“七彩”
在全面了解和綜合分析了崇仁縣的文化資源情況以後,可以得出這樣一種結論,就是崇仁縣文化資源的特色就是豐富多彩。有些說法說,崇仁縣沒有一流的歷史人物和文化資源,其實這是一種狹隘,是一種偏見,更有許多的誤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崇仁縣所有的新、奇、光、亮的文化資源都很弱小,沒有規模,所以難以形成應有的影響力、衝擊力和震撼力。
為此,崇仁縣文化主管部門,組織了專門的人員進行調研公關,合力攻堅,在確定了崇仁縣的文化資源特色就是“多彩”的認識上,傾心打造了一部系統反映崇仁縣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電視系列片《七彩崇仁》,把崇仁文化的亮點定位在了“七彩”的上面。
2、十大亮點光彩奪目
“七彩”就是豐富多彩,崇仁縣文化資源的奪目亮點主要閃光在:(1)從縣名看,崇仁縣能把代表中國思想文化核心內容的“仁”字用來做名字,這是殊榮,而且能有此“殊榮”者一定不同凡響;(2)樂史是北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他撰寫的《太平寰宇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整的地方志書,他創作的《楊太真外傳》和《綠珠傳》被魯迅先生收錄進《魯迅全集》,並稱是“首創傳奇垂戒類”——雖然有“樂史是宜黃人”之說,但樂史出生的時候,不僅沒有宜黃縣,而且他安身立命的家是在崇仁縣城,從此他“中舉”“平步青雲”,崇仁縣還有因他得名的“青雲鄉”,一直到樂史40歲時,宜黃才“設縣”;(3)發現北宋著名詞人黃裳墓葬,據考究他就是金庸大師所寫《射鵰英雄傳》中武俠“黃裳”的人物原型,崇仁還發現其家譜說明黃裳是“武人世家”;(4)發現宋代石建築道觀,站在對面山頭看,很像“金字塔”;(5)發現南宋四六文代表作家李劉的宗祠和族譜、後裔,現代學者認為是李劉所形成的“程式化文章體制”,帶來了南宋中期文章的“駢散的對峙”和“相爭”;(6)吳澄、吳與弼在中國理學文化上具有重要建樹,吳澄創立了“性即天理”的理學思想,創建了“草廬學派”;吳與弼創建了“崇仁學派”,其學生陳獻章更是在他的基礎上創建了“白沙學派”;(7)虞集是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元代稱其為文壇“巨擘”和“大宗”,他為《西遊記》所寫之序,至今還是“世界之謎”,虞氏後裔更是遍布崇仁鄉鎮;(8)發現明嘉靖首輔夏言根在崇仁;(9)發現明末名臣陳其赤的族譜其族裔:崇禎十七年(1644年)年八月,成都被張獻忠攻克,陳其赤帶領全家四十餘口人逃跑,跑到百花潭旁邊陳其赤停住了腳步,向全體家人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我們全家人就在這裡死吧!他的話剛出口,女人和孩子都發出了撕心裂肺的痛哭聲。但是任何哭聲都阻止不了陳其赤的殘酷決定,他站在岸邊,監督著家人一個個跳進百花潭中,最後他自己也跳進了百花潭。眨眼之間,陳其赤和他的家人,男女老幼共四十多人都死於非命,其情之悲空前絕後;(10)發現東山村紅軍指揮部和“碩堂公祠”蔣介石在崇仁提出的“剿共”口號,據調查,東山村紅軍指揮部是朱德等紅軍將領指揮著名的“黃陂大戰”和“登仙橋戰役”的指揮部,而“碩堂公祠”蔣介石提出的“剿共”口號,則是蔣介石在崇仁縣召開的駐贛部隊副團長以上幹部大會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見證等。
3、《七彩崇仁》求真求實
《七彩崇仁》計畫拍攝30集,分5大部分,分別是“崇仁的由來”、“崇仁文化名人”、“崇仁文化名村”、“崇仁文化名勝”和“崇仁文化之謎”。每一集都有亮點和看點。《七彩崇仁》以講故事的形式、結合“新聞講述”和“曲藝表述”的方法出現,但是突出真實,用看得見的實物和資料說話。《七彩崇仁》從策劃,撰稿,導演、拍攝,講述,製作和合成都是自己組合的人員,是一次“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活動,從它的萌動開始至今已是三個年頭,現已製作完成21集,播出了19集。
4、《七彩崇仁》已見成效
從播出來的效果看,《七彩崇仁》正在由內到外地形成影響力、衝擊力和震撼力,其文稿不僅在網上被廣泛地轉貼、轉載,甚至“參考訊息”的“九方觀點”網站都收錄刊用,閱看人數難以數計,許多觀眾要求發行。可以這樣說,《七彩崇仁》正在成為大家了解崇仁,喜歡崇仁和熱愛崇仁的重要視窗。2011年中央電視台7套的《鄉約》欄目進駐崇仁,其文化的視角和視頻採用,很多都運用了《七彩崇仁》的資料。
四、存在三個問題,建議切實解決
綜合以上情況,在做大做強崇仁縣文化事業和產業方面確實令人鼓舞,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三:1、一個歷史文化資源豐厚的崇仁縣,沒有博物館,也沒有形成從事這方面專業工作的人才隊伍;2、沒有一個對崇仁縣整體文化資源的條分縷析的分析規劃利用方案,不能循序漸進地對整個文化資源開發利用;3、縣委縣政府對調查發掘崇仁縣的文化資源及其研討投入不足,重視不夠,在做工作方面只是臨時對付。為了切實做好“發掘文化資源,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和事業工作,在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不負時代和人民的重託,建議縣委縣政府著力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宋代名人(二)
宋代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讓我們來通過這些名人更好的了解一下那個時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