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道

楊師道

楊師道(?-647年),字景猷,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朝宰相,隋朝觀德王楊雄幼子、中書令楊恭仁之弟。 楊師道出身弘農楊氏觀王房,隋亡後投奔唐朝,拜上儀同、駙馬都尉,娶桂陽公主為妻,後出任靈州總管,多次擊退突厥入侵。歷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636年(貞觀十年),楊師道升任侍中。639年(貞觀十三年),又改任中書令。李承乾謀反案後,被罷為吏部尚書。唐太宗東征時,楊師道暫代中書令,不久又罷為工部尚書。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楊師道病逝,追贈吏部尚書、并州都督,諡號懿。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投奔唐朝

楊師道是觀王楊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陽,被王世充扣留,後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為上儀同、備身左右,還把寡居的女兒桂陽公主嫁給他。

鎮守靈州

621年(武德四年),時任靈州總管的楊師道擊退東突厥入侵。 622年(武德五年),楊師道又與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在三觀山擊敗東突厥。

624年(武德七年),慶州都督楊文乾起兵反叛,楊師道與左武衛將軍錢九隴前往征討。不久,東突厥入侵原州(今寧夏固原),唐高祖先命寧州刺史鹿大師救援,又命楊師道趕赴大木根山,截斷突厥歸路。

擔任宰相

後來,楊師道回朝,擔任吏部侍郎,累遷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楊師道作品 楊師道作品

636年(貞觀十年),楊師道接替魏徵擔任侍中,成為宰相,深受唐太宗器重。他生性謹慎,從未泄露過宮中之事。如果有親友問起,他都會轉移話題。639年(貞觀十三年),楊師道改任中書令。

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命楊師道與長孫無忌、房玄齡一同審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當時,桂陽公主與前夫之子趙節也參與謀反。楊師道便勸諫太宗,為趙節說情。唐太宗大怒,罷免楊師道的中書令之職,改任為吏部尚書。

楊師道出身豪門,不通下情。主掌吏部後,他壓制權貴、親朋以避嫌疑,所任命的官員卻大多都是庸才,因此受到輿論的譏諷。645年(貞觀十九年),楊師道隨唐太宗征討高句麗,並代理中書令之職。

晚年生活

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返回長安。楊師道被罷為工部尚書,不久改任太常卿。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楊師道病逝,追贈吏部尚書、并州都督,諡號懿,陪葬昭陵,並獲賜東園秘器。

軼事典故

楊師道精擅書法,工於詩詞,常與名士宴飲,以詩歌自樂。唐太宗對他的詩作非常讚賞,對他道:“聽說你每次飲酒游賞,都要提筆賦詩。朕懷疑你這些詩都是提前寫好的,你現在可以當場作一首。”楊師道應諾,不多久便賦詩一首,毫無刪改,滿座之人無不嘆服。

人物評價

李世民:楊師道性行純善,自無愆過。而情實怯懦,未甚更事,緩急不可得力。

劉昫:師道慎密純善,怯懦無更事之名;抑勢避嫌,署用致非才之誚。

個人作品

著作

楊師道著有文集十卷,還曾與高士廉、房玄齡等人共同編撰《目》十二卷。

詩文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賦一篇:《聽歌管賦》。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作20首:《隴頭水》、《中書寓直詠雨簡褚起居上官學士》、《闕題》、《初秋夜坐應詔》、《賦終南山用風字韻應詔》、《詠飲馬應詔》、《初宵看婚》、《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二首》、《詠琴》、《詠笙》、《應詔詠巢烏》、《奉和夏日晚景應詔》、《奉和聖制春日望海》 、《春朝閒步》、《還山宅》、《詠馬》、《奉和詠弓》、《詠硯》、《奉和正日臨朝應詔》、《詠舞》。

家庭成員

父親:楊雄,隋朝司空、觀王。

兄長:楊恭仁,官至中書令。

兄長:楊續,官至鄆州刺史。

妻子:長廣公主,唐高祖第五女,初封桂陽公主,先嫁趙慈景,後嫁楊師道。

兒子:楊豫之,娶齊王李元吉之女壽春縣主,因與永嘉公主私通,被駙馬竇奉節所殺。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六十二·列傳第十二》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唐紀五》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四·唐紀十》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唐紀十一》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

唐代著名詩人(四)

唐代被視為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代湧現出一大批詩人,他們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歌精華,而且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使唐代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箇中國,使得詩人眼界開闊,詩歌題材廣泛,聯想豐富。唐代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