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高1-5米;莖直,枝近四稜柱形。葉互動對生,長圓形、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2-25厘米,兩端漸尖或急尖,通常具光澤,無毛,全緣;葉脈兩面凸起,中脈上面中央具一凹槽,側脈每側6(-5或7)條,下面脈腋密被短束毛;葉柄長5-20毫米;托葉生葉柄間,每側1枚,寬,上部擴大呈半圓形,全緣,無毛。頭狀花序每隔一節一個,與葉對生,具長約1-1.5厘米的花序梗;花多數,無梗;萼管彼此間多少粘合,萼檐近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長約1.5厘米,喉部密被長柔毛,頂部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雄蕊5,罕4或6,著生花冠喉部,花絲長約3毫米,花葯內向,上半部露出冠口,線形,背面中部著生,長約3毫米,二室,縱裂;花柱約與冠管等長,由下向上稍擴大,頂二裂,裂片線形,略叉開,子房4室,有時有1-2室不育,每室具胚珠1顆,胚珠略扁,其形狀隨著生部位不同而各異,通常圓形,長圓形或橢圓形,或其他形,橫生,下垂或不下垂。果柄長約2厘米;聚花核果漿果狀,卵形,幼時綠色,熟時白色約如初生雞蛋大,徑約2.5厘米,每核果具分核4(-2或3),分核倒卵形,稍內彎,堅紙質,具二室,上側室大而空,下側室狹,具1種子;種子小,扁,長圓形,下部有翅;胚直,胚根下位,子葉長圓形;胚乳豐富,質脆。花果期全年。
產台灣、海南島及西沙群島等地。生於海濱平地或疏林下。分布自印度和斯里蘭卡,經中南半島,南至澳大利亞北部,東至玻里尼西亞等廣大地區及其海島。
果實可吃,樹幹通直,樹冠幽雅,在東南亞常種於庭園。根、莖可提取橙黃色染料。皮含袖木醒二酚(Soranjidiol)、巴戟醌(Morindone),印度尼西亞民間作藥用。
生長環境
根據二份針對諾麗產地質量的專業學術論文研究結果一致評定印度尼西亞生長的諾麗果質量是最好的。成熟的果實具有強烈的獨特味道,因此又被稱為“乳酪果”,果實雖然味道不太好,不過在作物歉收食物缺乏的荒年,仍然可以做為救荒的食物。新鮮或煮過的果實在某些太平洋島嶼也被當地人拿來當做主食食用。東南亞與澳洲原住民會以鮮果沾鹽生食或是將果實加入咖哩內一起煮食。種子也可以食用,在食用前要先用火烤過。織葉蟻特別喜歡在檄樹上築巢,織葉蟻會利用檄樹的葉子做巢,而這些螞蟻也會保護檄樹,會驅除一些對檄樹有害的昆蟲。檄樹果實的味道也會吸引果蝠前來食用,而果蝠會幫助散播檄樹的種子。
諾麗果由開花至成熟期需時90天。同一株諾麗果樹結有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實。一年365天,天天可以採到成熟的果實。諾麗樹屬常綠喬木,可生長至15—20尺高,葉呈橢圓形,花白色,果熟後呈黃色,大小約如馬鈴薯。
諾麗果樹生長在南太平洋群島。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有著湛藍的海水、細軟的沙灘和青翠欲滴的綠色,沒有工業,沒有污染,沒有核試驗,被世界譽為世界上最後的“人間天堂”。
主要價值
諾麗果的熟果是用來發酵酵素是比較好的,青果是用於煮水喝或切片曬乾後當茶泡著喝,青果的吃法很多,燉湯,加排骨等。
諾麗果中胺基酸種類最齊全,含全部18種胺基酸,分別是黃皮、椰子和刺梨的2~3倍;約是香蕉、龍眼、芭蕉、楊梅、橄欖和荔枝的7~10倍;枇杷、芒果、楊桃的13~17倍;人參果、木瓜、鳳梨、余甘子的20~33倍。另外,諾麗果中的人體必需胺基酸質量分數和兒童必需胺基酸質量分數在17種水果中也是高居首位,其兒童必需胺基酸質量分數分別是黃皮和楊桃的1.1和1.9倍;椰子、刺梨和香蕉的2~3倍;龍眼、楊梅、芒果和人參果的6~10倍;荔枝、枇杷、鳳梨、橄欖的14~18倍;木瓜的24.3倍;余甘子的58.4倍。因此,諾麗果的營養價值較高高,老少皆宜食用。
作用
1.降低膽固醇
血脂異常症的特徵是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升高所導致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已經證明,諾麗果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2.預防中風
由於抗發炎和抗氧化性能,諾麗果汁可以保護你免受中風的損害。它還含有7-6-甲氧基香豆素,這有助於使血管更有彈性,從而為血液更好的流通提供幫助,一個更暢通的血液循環可以減輕中風后遺症。
3.減輕疼痛
諾麗果中的塞洛寧原和人體的塞洛寧轉化酶結合形成塞洛寧,具有鎮痛和鎮靜成分,可以有效地緩解各類身體疼痛如月經來潮、關節炎、關節痛和其它疼痛。
4.防止潰瘍
科學的研究已經表明,諾麗果具有防止胃損傷的能力。因為諾麗果可以減少胃酸含量,並增加用於保護胃黏膜的粘液。因此,對於防止潰瘍相當有益。
5.抗炎
諾麗果的抗炎特性使得它有利於治療某些皮膚病症。它通過在細胞層面抑制組胺,從而治療蕁麻疹,過敏性皮膚反應。它甚至可以被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症,例如痤瘡、皰疹、灼傷和局部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