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聯盟

Wintel聯盟

微軟與英特爾的合作被稱為“Wintel”聯盟,自20世紀80年代來,“Wintel”聯盟就主導著全球PC市場。但在新興設備市場,Wintel聯盟顯得力不從心。

簡介

Wintel聯盟Wintel聯盟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微軟英特爾為推動PC產業的發展,而組成了所謂的Wintel聯盟,即兩家公司在PC產業內密切合作,以推動Windows作業系統在基於英特爾CPU的PC機上運行。自那時以來,Wintel聯盟制定的一些技術規範,已成為PC產業事實上的標準,該聯盟也因此在全球PC產業形成了所謂的“雙寡頭壟斷”格局。
然而谷歌周二晚在其官方部落格中宣布,將推出基於Chrome瀏覽器的PC操作系統。該作業系統既可在基於x86晶片的PC機中運行,也適用於英國晶片廠商ARM所生產的處理器。換句話說,在PC處理器尤其是上網本(Netbook)處理器市場,谷歌作業系統的出現,將打破英特爾處理器一家獨大的局面。

早在IBM在1981年推出業界第一台個人電腦前,微軟和英特爾就開始合作了,當時那台電腦使用微軟的DOS作業系統和英特爾X86晶片。自此以後,這一組合就成為了個人電腦市場的主要驅動力量,2010年全球大約銷售了3.75億台的個人電腦,而幾乎所有的電腦都採用了英特爾(或者AMD)的X86處理器,而Windows則是主流的作業系統。
當然,WinTel聯盟也是科技市場吸金能力最強的組合,在我從業十幾年的採訪過程中,曾經很多次在PC廠商的老總那裡聽到這樣的恨恨之辭:“賣一台PC能賺100元,其中英特爾拿去了70元,微軟拿去了40元。”其中奧妙,令人回味。

打破格局

谷歌宣布將推出基於Chrome瀏覽器的PC作業系統訊息後,使ARM看到了新希望。對於PC廠商而言,ARM具有低能耗等優點,因此很適合用於上網本等產品。
目前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尚不支持ARM晶片。最近有報導稱,微軟正秘密開發可支持ARM晶片的作業系統(Windows7尚不會支持,而是更往後的版本)。如果此訊息屬實,本身就是意味著Wintel聯盟面臨著瓦解的危險。此外,雖然蘋果Mac機目前使用英特爾晶片,但有報導稱,蘋果正考慮自己進行晶片設計。顯而易見,該計畫對英特爾十分不利。
為維護其上網本市場的利益,英特爾也在開發一款基於Linux、名為“Moblin”的作業系統。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多年來英特爾已習慣於推出價位在50美元到1000美元之間的微處理器,其中150美元左右的產品銷量最好。而ARM晶片殺入上網本市場後,其售價最低有可能降至10美元。
如此一來,如果英特爾希望在上網本領域同ARM展開市場競爭,將被迫採取大幅降價措施。而降價的最終結果,必然是英特爾利潤下滑。

面臨多極化發展

微軟和英特爾曾經掌握著計算機行業的大權,並以“貪得無厭”的方式運用這種權力。因此,批評者常常會說,微軟和英特爾享受著壟斷利潤,並習慣於將競爭對手置於死地。然而近年來,計算機行業的形勢已經發生變化。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Gates)宣布退休,並捐出了大筆財產。而Wintel聯盟也逐漸成為過去式。有傳聞稱,微軟員工正密謀推翻現任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
然而,這些老牌科技公司仍然有著自己的生存空間。微軟和英特爾分別控制著計算機行業最重要的兩項標準:Windows作業系統和英特爾處理器架構。目前全球超過80%的計算機使用Wintel標準,而市場對Windows系統和處理器晶片的需求也在復甦。微軟和英特爾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上一季度兩家公司分別盈利45億和29億美元。
因此,目前是打擊微軟和英特爾的好時機。英特爾正試圖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協定,這將幫助微軟和英特爾解決困擾已久的反壟斷問題。而微軟也正在加強與ARM之間的關係,後者是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這意味著Wintel聯盟正在解體。
批評者常常會質疑微軟和英特爾的技術實力。微軟最新的Windows7是一款出色的產品,並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英特爾的處理器產品也無與倫比,在一個句號大小的空間內能放置200萬個電晶體。
兩家公司以往常常合作運營,而微軟是聯盟的推動者。90年代中期,蓋茨向英特爾CEO安迪·格羅夫(AndyGrove)施壓,要求英特爾停止開發與Windows類似的軟體,而英特爾做出了讓步。
從技術方面來看,Wintel的聯盟也正受到威脅。處理器正變得越來越小,處理能力則更加強大。網際網路和無線上網正越來越普及。這帶來了向心力和離心力,使計算機向數據中心和移動設備兩方面發展,而這是微軟和英特爾所不擅長的領域。
其他公司則填補了空缺。由於iPhone和iPod等多款移動設備的成功,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微軟。谷歌則通過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提供基於網路的服務,與微軟的同類服務競爭。
移動計算和數據中心的發展加速了IT行業的“垂直化”。構想IT行業是一疊薄餅,每一塊代表技術的“一層”,包括晶片、硬體、作業系統和套用。微軟、英特爾和其他大型IT公司往往只關注其中的一兩層,然而目前許多企業都開始加強在垂直方向上的整合。為了使新的計算形式更好地工作,不同的層之間必須更好地配合。
蘋果產品的整合度相對較高,該公司也開始建設大型數據中心,提供基於網路的服務。谷歌則開發了Android系統。企業IT服務巨頭也互相涉足對方的領域,它們認為這是實現增長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客戶希望進行一站式的採購。思科開始銷售伺服器,而惠普則進軍網路設備業務。以商業軟體開發為主業的甲骨文去年也收購了計算機製造商Sun。
英特爾也需要面對新競爭對手的挑戰。在42年的歷史上,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是AMD,然而ARM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挑戰者。ARM並不自己生產晶片,但是其設計是許多手機晶片的基礎。
反壟斷官員也使Wintel聯盟的處境更加困難,導致微軟和英特爾無法擴大甚至維持壟斷優勢。例如,微軟被迫與歐盟委員會達成協定,向歐盟地區的Windows用戶提供多種瀏覽器安裝選擇。歐盟委員會同時也盯上了英特爾,並於2009年5月對該公司罰款10.6億歐元。英特爾目前正在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定價方式進行協商。

走向破裂

科技市場吸金能力最強的組合莫過於微軟和英特爾聯盟,但雙方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盡頭。尤其是在使用競爭對手技術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和電視機迅速走紅之後,微軟和英特爾已開始分道揚鑣。
知情人士稱,微軟本周三將展示針對ARM處理器而開發的下一代Windows作業系統。當然,微軟還會繼續面向英特爾處理器開發Windows,但ARM處理器已經成為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該設備的首選處理器。

Gartner數據顯示,儘管Windows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超過90%,但2010年第三季度,微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還不到3%。儘管英特爾和微軟早在10年前就開始推廣平板電腦,但時至今日仍沒有一款Wintel平板電腦受到消費者青睞。
蘋果iPad的成功進一步加大了微軟和英特爾之間的隔閡。到目前為止,兩家公司及其硬體合作夥伴仍沒有推出一款能與iPad相媲美的平板電腦。而iPad正在蠶食PC市場份額,因此這種無能為力令人擔憂。
周三,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將在CES展會上發表演講。知情人士稱,微軟將展示更適合平板電腦的觸控屏界面和能耗要求的新版Windows。
業內人士指出,微軟此舉將是Wintel聯盟緩慢破裂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風險投資家簡·路易斯·加斯(Jean-LouisGassee)稱:“這是一個很深的裂縫。”對此,微軟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而英特爾發言人稱,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很穩定。

引用戶不滿

Wintel聯盟Wintel聯盟

為了應對這些威脅,微軟開始大力投資雲計算服務。微軟已經建立了全球的數據中心網路,並開發了雲計算作業系統Azure。微軟還提供了許多軟體的網路版,例如Office。此外,微軟與各國反壟斷部門達成協定,並更多採納開放標準。
不過在許多其他領域,微軟正陷入困境。儘管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微軟的網路業務仍不斷虧損。除XboxLive之外,微軟新的網路服務很難吸引眼球。微軟最新的搜尋服務必應(Bing)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仍只有13%。更糟的是,微軟的手機業務正出現混亂。在推出剛剛48天之後,微軟就放棄了兩款KIN手機。而微軟最新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要到今年底才會面市。在平板計算領域,微軟也已經落後。
相比鮑爾默,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Otellini)的地位較為穩固。當英特爾剛剛在競爭中顯露敗象時,歐德寧就快速地削減了成本,並調整了英特爾的目標。歐德寧預計,英特爾的晶片未來將出現在所有帶網際網路連線的智慧型設備中。
歐德寧目前將希望寄托在Atom處理器之上。對於該系列處理器,英特爾沒有尋求更強大的性能,而是尋求更便宜的價格及更低的功耗。通過這種方式,英特爾的處理器將可以被套用在電視機、縫紉機和機器人等設備中。由於這類設備可能需要特殊的程式,因此英特爾已經進軍軟體市場。2009年6月,英特爾收購了嵌入式處理器作業系統廠商風河。
不過,英特爾仍面臨很大的障礙。儘管許多上網本產品已開始使用Atom處理器,但判斷該系列處理器是否已經成功還為時過早。相對英特爾產品,ARM晶片的功耗更小、成本更低。如果英特爾不降低利潤率,提供更具競爭性的價格,那么下一代Atom處理器的銷售情況不容樂觀。
然而英特爾的高管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Atom處理器對硬體廠商將具有吸引力,因為Atom處理器仍使用英特爾架構,開發者無需額外學習新的技術。此外,相對其他公司,英特爾能夠更快地開發出尺寸更小的電晶體。實際上,這是英特爾長期以來面臨的一個爭議,即只要摩爾定律繼續有效,那么英特爾的地位就是穩固的。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繼續維持摩爾定律提出的晶片發展速度將非常困難。
無論微軟和英特爾兩家公司是否將繼續獲得成功,兩家公司正漸行漸遠。例如,儘管微軟尚未開發出最新的WindowsMobile系統,但英特爾已經與諾基亞合作開發開源手機作業系統Meego。而通過與ARM的合作,微軟將自行開發晶片。
隨著Wintel聯盟的解體,計算機行業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一行業將不再由兩大巨頭控制,8至9家具有一定垂直集成度的廠商將成為市場主角。甲骨文、思科和IBM將搶奪企業客戶,蘋果和谷歌則將專注消費者市場。IT行業正向著多極化發展。

相關分析

先從如今看起來更為風光的英特爾說起,作為IT業界的風向標,每一屆IDF,英特爾都能揭示許多未來新的技術趨勢,讓IT從業者看到新的希望。參觀完2011年4月12日舉辦的IDF後,我有一個特彆強烈的想法,那就是如今的英特爾確實是無比強大,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看來,英特爾近兩年來對AMD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樣的局面在過去的十年里都從未有過。但這樣的優勢也讓我愈發擔心,英特爾會面臨盛極而衰的窘境。
2011年5月4日,英特爾更是宣布了該公司“年度最重大的技術進展”,即發布了22納米的3-D三柵極電晶體,這的確是把摩爾定律推進到了更極致的領域。可多少有些讓人覺得尷尬的是,這就好比一個小販極力向路人推銷其美味又便宜的匹薩,可來往的路人卻告訴他,對不起,我現在換胃口改吃漢堡了。
縱覽IT產業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企業在自身領域做到極致,獨領風騷之時,往往難逃盛極而衰的命運。不說以往,如今以諾基亞為代表的業界巨頭的逐步衰退便是活生生的案例。在未來的數年,英特爾即將面臨一場殘酷的考驗,而且,這種悄無聲息發生的新市場衝擊往往是最可怕的。
幸運的是,英特爾似乎對這樣的危機早有察覺。於是在2011年IDF上,英特爾花了很大精力、篇幅和時間來宣講其之前與諾基亞合作的產物——MeeGo作業系統,以及APPUP,英特爾的軟體商店。英特爾做作業系統,開軟體套用商店,這聽起來怎么都覺得怪怪的,不過沒辦法,市場的變化,是催生這家崇尚“工程師”文化的科技公司嘗試轉型的根本原因。實際上,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也承認:“英特爾正從一個晶片製造廠商逐漸在轉向基於軟體研發和服務的企業。”
為什麼英特爾會有這么沉重的危機感以及這么強烈的轉型念頭?我們不妨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在過去的一年,個人電腦在全球範圍內的銷量是3.75億台。而2010年全球手機銷量達到16億部,其中智慧型手機為3.2億部,這樣的市場才是未來的決勝關鍵。而另一個數據是,儘管PC廠商一直都在強調,iPad火爆的最大受害者是上網本,不會對傳統筆記本市場帶來什麼衝擊。但是,數據卻並不支持這一觀點。微軟CFO彼得·克萊因前不久就透露,今年一季度,個人電腦的出貨量下降了8個百分點,而上網本的出貨量更是重挫了4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平板電腦對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的蠶食。”
實際上,從2004年以後,電腦產品的利潤率在逐年降低,如今已達到歷史最低值,消費者如今更加關心產品設計、外觀等個性化元素。簡而言之,套用和用戶體驗才是贏得未來的關鍵,每個人都已經看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樣的新移動平台正在嶄露頭角,並且在不久的未來,它們將會在個人計算市場上占領巨大的份額。相比任何時候,英特爾都更加渴望在移動晶片市場上擴大其產品占有率。不過遺憾的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包括搭載蘋果和微軟作業系統的手機,所採用的晶片都來自於其競爭對手ARM公司。
不僅如此,與傳統平板電腦不同的是,以iPad為代表的新一代平板電腦,大多採用的也是ARM架構,這樣就可避開能耗高的問題,同時在續航和散熱方面得到極大改善。例如蘋果iPad的電池續航時間是10小時,對記憶體的要求相對較低,這是英特爾晶片設計所無法比擬的特質。同時新一代平板電腦大部分搭載iOS、Android系統,在界面互動性上最佳化了不少,並極富樂趣地增加了用戶的體驗感。遺憾的是,這些目前流行的硬體與軟體同樣與英特爾沒多大關係。
正是憑藉能效比的優勢,ARM是掌上電腦、手機這類掌上電子產品的最佳選擇,在過去的十餘年間,ARM幾乎悄無聲息占領了這一市場。ARM處理器具有非常高的能效,準確地說是目前能效最高的CPU,X86世界中能效最高的Atom處理器,在它面前也毫無還手的能力,其原因就在於ARM在指令架構上具有不對稱的優勢,X86晶片無論如何完美,都難以在晶片效率上同RISC產品較量。我們現在還很難對英特爾最新發布的22納米的3-D三柵極電晶體做出評價,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它一定是瞄準ARM處理器進行開發的,而如果延續當年的x86架構理念,要想一舉擊敗ARM處理器,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隨著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興起,微軟和英特爾已經開始分道揚鑣。其實,何止是英特爾在轉型。事實上,早在2010年7月,微軟與ARM就開始親密接觸,雙方簽訂了一項全新的戰略合作意向書,ARM首度將處理器架構授權給微軟,這種合作形式首度突破了Wintel聯盟體系。在今年初的美國CES展上,微軟總裁兼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宣布,下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將運行在一切設備上,當然也包括英特爾的處理器架構對手ARM。此舉實質上也表明了Wintel聯盟的徹底瓦解。
人們常常說,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但這次情況有些特殊,我們必須承認,WinTel聯盟的確是受到了新市場的衝擊才轟然倒掉的。老牌巨頭諾基亞無法跟上形勢節節敗退,多年歷史的Symbian系統毀於一旦;英特爾和微軟相信一定看到了這一切,有意思的是,他們都選擇跟諾基亞一起合作,試圖抱團延緩下墜的趨勢,但這看起來無濟於事。一直到現在,微軟與英特爾這兩家公司與硬體製造商合作尚未能開發出任何一款在性能、能效和易用性上能與iPad相媲美的平板電腦產品,在iPad開始蠶食攜帶型個人電腦的銷量之時,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英特爾很早就決定建立自己的基於Linux的移動作業系統Mobin,不過,令英特爾覺得鬱悶的是,它一心想打造完整的平板電腦解決方案和構建MeeGo產業鏈,最堅定的盟友諾基亞不久前卻宣布將倒向WindowsPhone,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英特爾正在艱難地尋找新的道路,以及新的朋友。
而微軟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在網際網路上動作遲緩,微軟這個曾經的軟體帝國,越來越有被邊緣化的跡象。姍姍來遲的WindowsPhone7完全落後於Android,微軟也錯失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良機,被迫尋找強有力的同盟。一方面,微軟牽手諾基亞,在智慧型終端市場迎戰谷歌和蘋果。另一方面,微軟放下身段,開始真正地為開發者們服務:不久前,微軟通過WindowsPhone開發者官方部落格宣布,公司已經發布一套新的工具,能幫助開發者將iPhone套用程式轉換至WindowsPhone7平台上來。
在不久的將來,微軟Windows8將會對ARM提供全面支持,這不僅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機系統,也將包括桌面和伺服器版本。ARM與Windows8的聯手,將深刻改變未來計算業界的格局,這也會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改變,我也相信那些被壓迫已久的PC廠商們對這樣的新聯盟熱情高漲,這是一個讓所有人可以改變的時刻——畢竟,X86統治這個時代已有三十餘年,它的歷史任務也該結束了。

相關議論

英特爾要搞軟體了?而且聚集的是8000名的軟體大軍。Wintel聯盟要土崩瓦解了?微軟戰慄了?十幾、二十年的合作豈能那么容易斷裂?在人們的揣測中,英特爾正在不斷地推進著自己的軟體之路。
相對單獨的硬體霸主之位,這種結合恐怕才是更令人可怕的。面瓜其實早就知道英特爾在軟體方面的成績,當然一般人只是看到英特爾在硬體方面的超常實力光環,並沒有注意其在軟體方面的作為罷了。
當摩爾定律越來越提速的時候,英特爾也在不斷地修正著自己,當迅弛出台之後,其實已經蘊藏了英特爾在軟體方面的造詣。畢竟這個時代軟硬體的結合已經到了水乳相融的地步,誰離開誰都顯得尷尬和無奈。英特爾利用軟體優勢不斷地提升硬體性能和創新的能力,這是英特爾的獨到之處。
在速度為王的時代,微軟更新的步伐放緩了。WindowsXP之後,微軟顯得停滯了,這顯然是和英特爾的步伐不協調的。英特爾是不可能放慢腳步等微軟的,因為來自AMD的壓力時刻都在督促著英特爾,它不敢有絲毫的倦怠。
在性能上不斷地打造卓越,英特爾發展軟體的目的主要在此。同時,由於Linux的崛起,英特爾也開始朝三暮四,和IBM的合作多少令微軟難堪。但這是發展的需要,英特爾為了自己的利益,攜手其它也是無奈的選擇。當然微軟在這方面也未嘗沒有先例。各懷心腹事,皆為利益來。
當然,英特爾和微軟還要互相支持,在一段時間內,誰也不會拋棄誰。英特爾發言人斯科特-麥克勞林表示:"在很多軟體項目中,微軟都和我們在一起,我們與微軟的合作很多,我們不從事作業系統業務,因此,在Itanium這類項目上,我們必須依靠微軟為晶片編寫軟體。"

Wintel的聯盟曾經造就了一個時代,正是因為有這種強悍,才使PC的發展日新月異,其實二者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技術的發展注定了軟硬的融合將更加密切,硬體技術的提高和創新,已經越來越多地依靠軟體的支持,當一切做得儘量小的時候,硬體的突破必然要陷入一個瓶頸,軟體是打破這個瓶頸的最好辦法。英特爾當然明白其中的玄機,這恐怕更是其要大力發展軟體技術的真正目的。
而在作業系統方面,微軟還是一枝獨秀,雖然Linux的發展也很迅猛,並在某種程度上給微軟很大的壓力,但想全面超越,還需要時間證明。面瓜覺得,從目前來看,Wintel聯盟決裂還不可能,也不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