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型簡介
![TU-16遠程轟炸機](/img/8/9bd/nBnauM3XyMjNzETM0czNxkDM4ITM5IDM1QjMwADMwAzMxAzL3c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TU-16遠程轟炸機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Tupolev Design Bureau)設計的高亞音速雙發中程轟炸機,北約集團給予的綽號是“獾”(Badger)。該機於1950年開始研製,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55年正式交付使用。TU-16遠程轟炸機除裝備前蘇聯空軍外,還外售埃及、伊拉克、印尼等國空軍。中國的轟-6中程戰略轟炸機也是在圖-16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
TU-16遠程轟炸機採用細長流線型機身,後掠機翼,平尾和垂尾都有較大後掠角。TU-16遠程轟炸機各型生產總數達2000架以上,1966年開始退役,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TU-16遠程轟炸機仍在服役,另有一些改作加油機、電子干擾機和偵察機用。
機身結構
![TU-16遠程轟炸機](/img/8/8d1/nBnauM3X1MzN2cjN1czNxkDM4ITM5IDM1QjMwADMwAzMxAzL3c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TU-16遠程轟炸機採用長流線型機身,後掠機翼,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緊靠機身兩側,平尾和垂尾均有較大後掠角。
機翼懸臂式中單翼,雙梁盒形結構。整個機翼由中央翼、左右內翼、左右外翼組成。中央翼裝在機身上,與內翼在機身兩側對接。內翼可卸,平面形狀呈梯形。在內翼上裝發動機短艙的前、中段及主起落架。在後部的滑軌上裝襟翼。外翼和內翼的構造相似。外翼翼尖可卸,後部內側滑軌上裝襟翼,外側支架上裝副翼。襟翼為後退開縫式,最大偏轉角35°,沿滑軌順氣流後退。副翼有內補償,並裝有調整片。外翼前緣後掠角35°,內翼前緣後掠角45°,機翼相對厚度為12.5%。
機身半硬殼式結構,橢圓形截面。機身由前氣密座艙、前段、中段、後段和後氣密座艙5個部分組成。前氣密座艙包括以鎂合金鑄件為骨架的透明機頭罩。各段對接面均為工藝分離面。前段及後段為油箱,中段為武器艙。
尾翼懸臂式全金屬結構,所有翼面均後掠。平尾前緣後掠角45°,為雙梁盒形結構,升降舵為單梁全金屬結構。垂直安定面為雙梁混合式結構,翼尖為木質,方向舵也是單梁全金屬結構。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及尾橇組成。前起落架有油液氮氣緩衝支柱,一對機輪剛性固定於緩衝支柱活塞桿頭上鏇轉的輪軸上。前起落架裝有轉彎操縱機構,並有機輪中立機構,以保證機輪在起飛離地後能順航向向後收入前起落架艙內。每個主起落架的小車架上裝有前後並列的4個機輪,有油液氮氣緩衝支柱,與小車架鉸接。每個主機輪都有兩個囊式液壓剎車裝置。主起落架由液壓收放作動筒向後收入機翼上的主起落架艙內。尾橇也裝有油液氮氣緩衝器,由電動機構向後收入機身內。機尾裝有減速傘。
動力裝置
![TU-16遠程轟炸機](/img/a/63c/nBnauM3XzQzNzMDM4czNxkDM4ITM5IDM1QjMwADMwAzMxAzL3c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TU-16遠程轟炸機裝兩台am-3或pд-3m渦噴發動機,前者推力為85.84千牛(8760公斤),後者的推力為93.19千牛(9509公斤),安裝在緊靠機身兩側的機翼第2大梁後面的短艙內,並固定在機身上。發動機進氣道一部分通過機翼兩根大梁的腹板開洞穿過機翼,另一部分在機翼的下壁板之下通過。pд-3a和am-3的性能基本相同,只是用pд-3時,飛機的起飛滑跑距離較短,爬升較快。飛機全部燃油裝在27個橡皮軟油箱內,分布在機身、中央翼、內翼和外翼翼盒內,除最先使用的幾個油箱外,其餘均為防彈油箱。機內載油量為45450升。燃油系統分主燃油系統和起動燃油系統,機上還有空中加油系統和主燃油應急放油系統。
座艙正常情況下6個乘員,兩個駕駛員並列坐在駕駛艙內。除c型及d型外,領航員的位置均在玻璃機頭內,座位的兩側及下部有裝甲。後機身的尾翼下有觀察艙。乘員從機身下面進入前、後乘員艙。每名乘員均有彈射座椅,在應急情況下,駕駛員向上彈射,其他乘員向下彈射。
液壓系統裝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即主液壓系統和剎車液壓系統。主系統用於正常收放起落架,開、關炸彈艙門及前輪轉彎操縱。剎車液壓系統用於正常及應急剎車,應急收放起落架及應急關閉炸彈艙門。兩套系統的正常工作壓力均為147.1×105帕(150公斤/厘米2),並使用牌號為amг-10的液壓油。主系統的壓力由發動機帶動的435b高壓油泵提供,應急時可用手搖泵hpo-1提供。剎車液壓系統則用電動泵產生壓力。兩套系統共同使用一個油箱增壓及通氣系統。兩套系統的液壓油總容量為115~120升。電磁液壓附屬檔案在兩套系統中占很大比例。主系統及剎車系統均有蓄壓瓶,前者用於消除油泵供油不均勻時產生的脈衝現象,後者用於進行主輪的正常及應急剎車。
操縱系統包括硬式和混合式操縱兩種。在駕駛艙內設有供正、副駕駛員使用的雙重操縱系統。升降舵和方向舵採用硬式操縱,副翼採用混合式操縱,升降舵調整片採用уt-11電動機構操縱和鋼索式機械操縱,方向舵和副翼調整片分別採用mп-100a-36和mп-100a-60電動機構進行操縱,襟翼由mп3-3m電動機構和襟翼螺桿操縱。飛機上還裝有aп5-2m自動駕駛儀,其舵機和主操縱系統相連線。另外,為防止停機時風吹舵面使操縱機構磨損,裝有舵面停機制動裝置,並與發動機的操縱系統相關聯,防止未打開舵面制動裝置就起飛。
空調系統圖-16飛機的空調系統使用由發動機第七壓氣機來的空氣給前、後氣密座艙增壓和加溫。用活門apд-54自動保持座艙內部的空氣壓力,當飛行高度在2000米以下時可保持海平面壓力;在2000~7200米範圍內,可保持恆定的壓力;在7200米以上時可保持座艙內、外壓差為0.39×105帕(0.4千克/厘米2)的恆定值。當飛機進入作戰狀態時,為防止座艙壓力由於蒙皮穿孔而急劇降低,可用手調活門kkд進行調節。飛機上設有專門系統保證低空飛行時座艙的自然通風,飛機上還有液氧裝置。
防冰系統使用由發動機壓氣機供給的熱空氣對機翼前緣加溫,防止結冰。發動機短艙各部分的前緣也使用由發動機壓氣機來的熱空氣加溫,防止在飛行時和地面試車時結冰。垂尾和平尾的前緣防冰採用電阻絲加溫裝置。此外,飛行員座艙前玻璃和領航員前面的瞄準玻璃採用電熱防冰裝置,其餘用熱吹風防冰裝置。
電氣系統採用28+0.5伏直流電源系統,由發動機帶動的4台гcp-18000直流發電機(每台發電機功率為18千瓦)及12-cam-53蓄電池供電。發電機與蓄電池並聯工作,電池也可作為儲備電源用。另外還有115±3%伏、400赫茲的單相交流系統,由兩個交替使用的дo-4500變流器將直流電變為交流電。飛機的電路為單線制(利用飛機機體作迴路),使用bцbл和bцbлa兩種導線。
機載設備
遙控天文羅盤дak(領航員使用,可根據天體位置求出飛機實際航向);1pcб-70或1pcб-70m遠距通信電台(用於指揮和發報);pcиу-3m超短波電台;abpa-45應急救生電台;機內通話設備;遠距無線電航行系統(pc、дh-1)的接收機cпи-1;盲目著陸系統cп-50;敵我識別系統:裝代號為“克里姆林”-1敵我識別器(包括cpз詢問機和cpo應答機兩部分)或“克里姆林”-2(將詢問機和應答機綜合為一個設備cpзo)。電子對抗設備有cпc-1或cпc-2電子偵察干擾設備,cpc-1電子偵察精測系統,cpc-3電子偵察粗測系統,tп-1或tп-2干擾機。pбп-4或pбп-6轟炸瞄準雷達,與光學瞄準雎具oпб-11p協調工作,可進行盲目轟炸,射擊瞄準雷達пpc-1與光學射擊瞄準具交聯工作。
武器炸彈艙位於機身中段,正常載彈量3000千克,最大載彈量9000千克。大型炸彈可掛於дбд-6梁式炸彈架上,小型炸彈掛於kд-3、kд-4框式炸彈架上。採用水平投彈方式轟炸。海上作戰時,可裝載魚雷或水雷。使用эcбp-49a電動投彈器進行單個或成組投彈。經過改裝的圖-16可載單顆重量為2000千克的遙控炸彈。機上裝7門射速為1250~1350發/分的am-23型機炮,一門前炮是固定的,上、下、尾部活動炮塔各有兩門機炮。3座炮塔組成飛機後半球的防禦火力。上炮塔還可對前半球的上部進行射擊。圖-16裝有雷達照相機,觀察和拍攝轟炸雷達瞄準具螢光屏上的圖象。還有幾種照相機分別用於晝間照相及檢查投彈結果、晝間拍攝低空投彈結果和夜間照相。圖-16偵察型可帶6部照相機。彈艙內掛4部aфa-34照相機、一部aфa-42/75照相機和一部aфa-33/20照相機。圖-16可帶下列幾種空-地飛彈:1、kc飛彈(as-1),吊掛於機翼下面,單枚或雙枚連續發射(間隔70~90秒),發射時,飛機的高度為4000~5000米,速度為700公里/小時;2、as-5空-地飛彈,吊掛於機翼下面,發射時飛行高度為10000米,速度增加到850公里/小時;3、as-2空-地飛彈,吊掛於機身下面;4、as-6空-地飛彈。
改進機型
圖-16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為設計的高亞音速中程轟炸機,圖-16的各型外形基本相同,只是設備不同,或局部外形有些改變。共有12種型別,分別介紹如下:
“獾”a戰略轟炸機的基本型。帶核彈或常規自由落體炸彈,乘員7名。玻璃機頭罩,機頭下面有小型雷達罩。7門23毫米機炮。有些飛機用作空中加油機,進行夥伴加油時使用獨特的翼尖對翼尖加油技術。給圖-22進行空中加油時用探管-喇叭罩系統。其中一部分“獾”a被改作搜尋救生用,機身下帶有無線電操縱的大型救生艇。
“獾”b與a型相似,但裝兩枚由渦噴發動機推進的as-1飛航式反艦飛彈,後來攜帶飛彈的任務由g型執行。
“獾”c反艦型,機身下掛as-2飛航式大型空-地飛彈。機頭裝有雷達罩,代替了a型上的玻璃機頭和頭部機炮。不攜帶自由落體炸彈。改進型在翼下掛as-6飛彈。
“獾”d海上電子偵察型,機頭同c型。機頭下面的雷達罩加大,機身中部下面串列3個泡形整流罩。
“獾”e照相及電子偵察型,與a型相似,但彈艙中裝照相機。機身下有兩個整流罩,後期型別在機身下有許多的小整流罩。
“獾”f基本上同e型,但翼下掛架上有電子偵察艙,中機身下無整流罩。
“獾”g由b型改進而來,翼下掛兩枚火箭推進的as-5空-地飛彈。該機的雷達更大,作戰半徑達3220公里。g型飛機多數在海軍航空兵的反艦中隊服役。另外,給了埃及25架,以彌補1973年10月對以色列作戰中損失的圖-16飛機。
“獾”g改進型1981年瑞典空軍首次拍攝到此型。中機身下的大型雷達罩代替了機頭雷達罩,該機能攜帶as-6空-地飛彈,裝在玻璃機頭外的設備能修正飛機發射飛彈的位置。
“獾”h護航電子干擾型,主要功能是投放干擾物。干擾物投放機構在彈艙區,總共能攜帶9075千克的干擾物。艙口在彈艙的後部。彈艙前、後各有一個水滴狀雷達天線罩。彈艙之後裝有兩個刀形天線。
“獾”j專門的電子干擾型。一些設備裝在從武器艙內突出的船形整流罩內,周圍是熱交換器及排氣孔,反雷達噪聲干擾器工作在a~i波段之間,玻璃機頭和a型一樣。一些飛機在翼尖有大塊的平板天線。
“獾”k電子偵察型。機頭與a型相似,有兩個泡形天線罩,彈艙上和彈艙前各一個。在後天線罩前面的中心線上有4個小型吊艙。
“獾”l前蘇聯海軍的電子戰型,外形象“獾”g,但裝與圖-95“熊”g相似的電子設備。
基本參數
動力:早期型的動力裝置為兩台Mikulin AM-3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靜推力為8750千克力,後改裝兩台PД-3M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靜推力為9500千克力。
武器:機上共裝7門23毫米機炮,機身中段有6.5米長的彈艙,載彈量3000~9000千克,可裝核彈和各種炸彈,海上作戰可裝魚雷或水雷。一些改型可裝每枚重2000千克的遙控炸彈,翼下可掛AS-1至AS-5等各種空對面飛彈。
尺寸:翼展:33.00米;機長:34.80米;機高:10.80米;機翼面積:165.65平方米;後掠角:35度;展弦比:6.6;主輪距:9.78米;前後輪距:10.90米。
重量:空重:3704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72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75800千克;允許著陸重量:48000千克;最大載油量:34360千克。
性能:最大平飛速度:992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2800米續航時間:7小時20分作戰半徑:2300千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